APP下载

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反思

2016-03-22张卫东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活动课堂教学

张卫东

【摘要】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结合现行课堂教学的实际,对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内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有效教学的原则和基本原理,并在这些原则和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提出实施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本文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34-02

1.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1],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的本质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与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是否相符以及相符程度的大小。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1.1有效教学的“有效”是指“有效益”,而不只是“有效果”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能只看效果的有无或大小,同时也要关注取得效果的同时,付出代价的大小。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1.2有效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是指全面发展

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所取得的进步或发展,并且,是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的发展。

1.3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是指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了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是素质教育下的有效教学,它要求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发生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原先不同的基础上获得进步或发展。

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获得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一致的发展的一种教学理念。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

2.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要实施有效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贯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是在各种教学条件的支持下,经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自我内化的结果。因此,无论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获得,还是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和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的结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无论教师教得多么辛苦、多么卖力,结果都是吃力不讨好,教学是无效的、低效的,甚至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贯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实施有效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必须符合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

3.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

有效教学的实施,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具体说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3.1情意原理

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构建和谐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3.2序进原理

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机、有序的累进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3.3活动原理

学生外部的行为结构与内部的心理结构之间有着直接的互化关系,教师必须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和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在活动中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3.4反馈原理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顺利地向预期目标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实行有效的反馈调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保障。

根据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大家可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4.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4.1备课时,备学生与备教材并重,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因此传统教学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强调“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新课程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更趋于全面, 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强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不同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必然对教师的备课活动有着不同的要求。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如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同一个班的学生中,各种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学习方式、学习兴趣,以及适合各种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

随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积极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建构多样化的、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系。

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是由教师的不恰当的教学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将备课的重点从传授知识转向指导学生学习,教服务于学。

只有在吃透教材同时,吃透“学情”,我们在备课时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有针对性地创设情景,生成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或问题组,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师生和生生互动,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有效教学。

4.2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凸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让教学活动在预设的基础上灵动地生成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喧宾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和主宰,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程等等,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

而在现行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让课堂教学按照自己的预设顺利展开,往往忽视学生的需要,把课堂变成在学生面前展现自我的舞台。

要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自觉转变自己的角色,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探究学习为主。而自主性是探究学习的立足之本,因此,探究学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自己的思考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的选择机会,给学生一个自我的展现机会。教师只是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对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事件,让学生自己做主,自主决定,切不可“越俎代庖”。这样,学生可以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大胆想象,有充分的机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观点,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并在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只有教师主动放弃自己的主宰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学活动在预设的基础上灵动地生成。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4.3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教学的互动性

在现行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合作、互动、共享意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仅靠自己的冥思苦想,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不多见。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

加强教学互动,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关键。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到与学生的交往中,这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教学互动性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备课时,教师要预设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互动。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可精心准备,预设互动。

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情境,灵活地展开教学的互动活动,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互动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使教学内容鲜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活动过程探究化、交流过程互动化,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体会到交流互动、成果共享的乐趣,同时获得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4注意反馈原理的应用,不断修正学生的成长轨迹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缺乏反馈意识,不能自觉地、多元地与学生反馈交流信息,如此等等,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通过提问、练习、小测验等形式获得学生的学习信息,调整学生学习的进程外,还应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通过反馈原理进行情感交流。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丝赞许的微笑……都会在学生的心灵荡起涟漪,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时候,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在这一举手一投足的不经意间形成和发展的。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关系到各个方面,以上仅对其实施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和策略等作了初步的探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熊宗强.化学有效教学中开展学生态度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活动课堂教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