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验探究 营造健康课堂
2016-03-22龚文政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探究则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物理学又是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提供了极好的载体。它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和发展,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手段。
【关键词】实验教学 探究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2-01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演示实验一般是以教师为主体,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各种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各种形象生动的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操作规范要领。但是学生没有动手机会,只是被动参与,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将部分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实验,把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让学生从实验活动中认识科学现象和规律,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创新设计:(1)改进演示教具,添加两块相同的长方体木块(长15CM、宽10CM、高5CM),且木块质量不超过0.5KG,一把刻度尺,一块秒表。(2)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过程中来。首先,在演示前就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会提出:1.滑动摩擦力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2.滑动摩擦力可能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3.滑动摩擦力可能跟接触面的大小有关。4.滑动摩擦力可能跟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采用控制变量法,指导学生从上述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出发,设计出验证四条猜想的演示方案,最后变教师演示为学生三人一组上台演示,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在旁边指导和解说。
这样,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那些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做法予以肯定、支持,帮助、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敢于另辟蹊径,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二、增设开放性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学生的分组实验较为单调和枯燥,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步骤都与实验原理中要测量的物理量单一对应。为了给学生更广阔的实验活动空间,教师可提供一些开放性实验,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两种方法:
1.在原有的学生分组实验课上,增加开放性实验。如“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学生做完测定金属密度和液体密度后,提出一个实验课题:“怎样测不沉入水中的蜡烛的密度”,并同时提出如下问题:(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3)实验步骤;(4)具体的实验记录和结果;(5)讨论偏差,找出原因。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这样不但使学生充分地练习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知道学物理必须到实践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真实记录,科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增设物理课本上没有的分组实验课,内容是开放性的。如:我在讲授浮力一章后,增设学生的开放性分组实验课,给学生提供托盘天平(含砝码)、弹簧秤、细线、溢水杯、玻璃杯、足量的水、石块,由学生自行选取仪器做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学生就要思考选取哪些仪器、怎样测石块体积等问题。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会被启动,思维活动空间就会大大增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适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能让学生熟悉实验器材、查漏补缺、活用知识、培养兴趣、进行创新。在平时分组实验中,有些学生由于动手能力较差,操作方法不当,造成实验误差较大,没有很好完成实验。有些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有困惑,更有些学生有奇思妙想需要实验室为他提供实验机会,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事实上学生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四、优选电教媒体手段,增强实验探究效果,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电教媒体的功能和特点,发挥电教媒体的特长,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增强实验效果。比如,有的实验仪器装置小,难以看清楚,有时实验现象可见度不够、难以观察到位,我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具有增大视角的特点,选用投影或摄像将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难以看清楚的实验装置进行放大,使学生人人看得清,达到满意的视觉效果。
利用电教软件(录像带、幻灯片、CAI课件等)的虚拟或动画效果,形象演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模拟事物的变化过程。它适用于难于演示的实验或无法通过实验来观察的物理现象的教学内容。如演示受力分析、电子运动,模拟火山的爆发、铀核裂变时链式反应等,教师讲授过程中适时插入有关的多媒体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吸引其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现代物理的探索兴趣。
五、学生动手做小实验小探究和小制作,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的课外实验和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习的乐趣并使学生得到更多锻炼。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学生实际操作,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教学。再如,用纸盒可以将水烧开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实验的内容。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也不高,因此,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
总之,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学的主旋律,实验探究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发挥实验优势,不断挖掘蕴藏在实验中的创新因素,并以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以达到更好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简介:
龚文政,男,1968年1月出生,工作单位:英山县石镇中学 ,职务:教务主任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