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公共关系》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2016-03-22乔雪

关键词:工作过程公共关系模块化

乔雪

【摘要】本文从《公共关系》课程的特点出发,阐述了该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思路、实施方案以及实践效果,并说明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意义。该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突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公共关系 工作过程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712.4;F713.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0-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在大力提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兴起于德国的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

而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十分灵活,且将知识、技能有效衔接的单元性教学方式。它的出现使得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更紧密的结合,重视培养操作技能。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对于《公共关系》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主要是以MES为基础,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就是以岗位任务划分单元性模块,结合工作过程相关内容与专业知识,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进程。

二、《公共关系》课程分析

《公共关系》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综合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大众传播、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运用广告、宣传、策划、交际等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正如西方某位学者所言,评价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三个指标之一便是以公共关系为代表的企业管理效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公共关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需要它,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有意无意的公共关系工作来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又因其面对的公众复杂多变,所以工作起来更需具有艺术性、服务性,讲究策略技巧,着眼于长远,以期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公共关系主要针对各类公众开展工作,从形象的建立到关系的协调,从传播沟通到日常接待工作,从调研到策划,从组织实施到咨询评估,以及危机的处理,工作内容繁杂琐碎又十分重要。通常将其工作内容分为三部分:

接待型公共关系:一般性的接待工作和宣传工作。

传播型公共关系:协调和改善组织内外关系;塑造组织形象,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与媒体联系沟通。

策划型公共关系:调查、策划、实施公共关系活动,为某一组织或部门开展咨询服务、评估、出谋划策等。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公共关系》课程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理论为主,兼有实践。而实践环节无非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且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所占课时较少,与实际工作任务脱节,并未与岗位要求衔接。通过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典型工作任务,并且可以从公共关系的不同工作岗位中体验到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工作重点。有的放矢的锻炼自己的传播沟通能力、策划能力与人际技能。

三、教学设计与实践

1.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要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公共关系岗位要求出发,结合企业调研、在校生学习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教师教学反馈等信息,并参考公关员职业资格的认定,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公共关系工作岗位的需求,课程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接待型公共关系模块、传播型公共关系模块和策划型公共关系模块。重点培养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每个模块都以工作过程为基本流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设置工作任务,并根据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分设单项的情境模拟,以弥补综合项目中遗漏的要点。每个情境的设置,都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真正体现学中做,做中学,并配合案例教学和游戏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际操作技能。

公共关系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极具艺术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公关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创意思维训练,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考核方式上,打破传统的试卷笔试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团队合作实际操作,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分等方式实现过程考核与项目考核,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学习运用,而不是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复习,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与组织能力。

2.课程实施方案

公共关系综合了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部分知识与内容,因此,可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思路重新编写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资料。课程总课时可设为72课时,其中策划型公共关系模块28课时、传播型公共关系模块26课时、接待型公共关系模块18课时。每周四课时连上,集中小部分时间统一操作,分小组或团队完成。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案例讨论室、网络实训室等教学资源,采取案例教学、游戏教学、项目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实现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与实施。

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下以接待型公共关系模块中的一个项目举例说明。详情见表1。

表1

教师会首先下发任务书,讲解相关的知识要点;在分析了任务内容后,团队合作查找资料;制定计划,填写计划表;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最终方案;任务实施;在小组内自查互查,修正错误,改善不足;整理资料,以小组汇报成果;小组总结,教师总结。

根据项目讲解涉及的理论内容,配以习题巩固,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也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更有目的性和兴趣性。每个模块下设置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均按工作过程操作完成,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课程实践效果

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模块化设计后的《公共关系》课程,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全面、更系统的重新梳理了课程内容,并与实践牢牢的结合,改善了过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公共关系》课程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都有明显提高。在教与学中,也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四、课程设计与实践的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公共关系》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意义在于:

第一,重组优质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内容常常以理论为主,兼有实践;以学科知识、专业知识为主体,无法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相结合,缺乏实用性。而从工作过程出发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则主要针对公共关系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以适应职业活动,着重培养职业能力。

第二,打造多样教学环境。打破单一的课堂式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所有的校内、外资源,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第三,转变教学方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融教、学、做一体。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基于工作过程整合开发的《公共关系》课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岗位技能,实现课程与就业岗位的紧密对接,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薛丽,刘安鑫.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5

[2]张岩松、张国桐.公共关系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8

[3]魏秋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J].价值工程,2011(5)

[4]杨畅.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Linux课程的探索[J].电脑学习,2010(5)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公共关系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模块化住宅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