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法的实训教学模式应用调查分析

2016-03-22陈鹏飞

关键词:研究

陈鹏飞

【摘要】目的:分析实训模式运用于中医疗法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校2013级中医专业的92名学生,将其均分作对照、研究两组,研究组46名选取PBL实训法展开中医诊法教学,对照组46名选取常规策略实施诊法教学。对比两组诊法教学及实训模式的运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考核平均分数、成绩优良率都高过对照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学生各项自评项目的平均分数都高过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中医诊法实训中引入PBL授课模式,可有效提升专业学生的鉴别、诊断技能。

【关键词】中医诊法 PBL 实训教学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R-4;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27-02

中医专业所涵盖的课程较多,诊断学是其中甚为重要的组成内容[1]。中医诊治相关课程已被纳入本校重点建设的基础性课程体系中。为探索出更为优质的诊法实训模式,本文选择本校2013级中医专业的92名学生,将其平分作对照、研究两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型、PBL实训教学,比较探究两组教学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2013级中医专业的92名学生,所选学生均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调查,并都已学习过《针灸治疗学》、《经络腧穴学》等中医诊法的理论内容。将其均分作对照、研究两组,研究组46名:25名男生、21名女生,对照组46名:24名男生、22名女生。以上两组学生的各科理论成绩及入学时专业基础都没有较大差异(P>0.05),可加以比较探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化的授课方式开展诊断及实操教学,以教学为课堂活动的主导,学生观看、模拟教师的示范操作,必要时引入实例情境及多媒体教学材料。

1.2.2研究组

选取PBL法实施综合实训指导,方法包括:①病例分析。在实训中导入临床案例,引导学生鉴别、评估相关病征,并提出有关诊断方面的具体问题。②详细讲述该病例的病症情况,既让学生系统掌握病例内容,也使学生对实训活动产生兴趣。③实际诊断的过程中,学生提出情境问题。同时,教师讲解预习内容的运用方法,指导学生“活用”中医理论知识。④疾病鉴别中,学生需自行查找、搜集病例疾病的相关脉象资料,例如,舌部表象、文献材料、鉴别方法等。此过程里,学生为课堂实践的活动主体,教师适时辅助其解决难点问题。⑤待学生发现诊断问题后,教师组织其组成几个小组,并就鉴别问题开展分组探讨。⑥借助舌象仪器、脉象诊断仪等现有设备,学生进行实操练习,实现理论知识、实训操作的有效融合。⑦归纳实操经验,整合培训内容。学生对实操培训中的相关经验、知识加以总结,以增强自身诊断、鉴别的操作技能。

1.3实训效果

测评两组实训成绩,以同一套试题进行考察,试卷内容涉及:中医诊断及鉴别法的理论基础知识、实例诊断类题目、病例鉴别实操类题目。成绩分作优、良、中、及格、未及格四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予以处理,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表明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核平均成绩对比

考核后,研究组病例诊断题、鉴别实操题的考试平均分数分别是(90±9.17)分、(89±8.68)分,对照组的是(71±6.74)分、(68±5.42)分,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考试平均成绩对比(n,x±s)

2.2两组考核优良率对比

研究组病例诊断题、鉴别实操题的成绩优良率分别是93.48%、91.30%,对照组的分别是76.09%、73.91%,两组比较,组间差异较大(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考核成绩对比(n/%)

2.3两组学生自评平均分数对比

由表3知,研究组学生各项自评项目的平均分数都高过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

表3 两组学生自评平均分数对比(x±s,分)

3.讨论

提升中医专业各班学生的诊法操作技能,是医学院校及中医教师努力的重点目标。作为各科理论课程和临床实操的中间桥梁,诊法实训历来备受授课教师的重视[2]。由于实操课程对学生的动手技能、技术水平、应变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教师在辅导学生参与各项诊法操作时,需把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充分融合到课堂活动的每个环节,使实训教学发挥出应有的培训效果[3]。然而,就当前医学院校建设及招生情况看,国内多数学校提供给中医学生的见习基地较少,学生所学的很多知识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付诸临床实践。加之,学校投入实训课程建设的物资、人力、时间较匮乏,致使培训场地的医疗设备、环境条件得不到有力改善,最终阻碍了中医实训课程及教学模式的建设发展[4]。

面对以上困境,医学院校要从本校的建设实情着手,解决中医学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际授课问题,将时下先进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引入体系构建和实践教学当中,以弥补传统授课模式里存在的各种缺陷,实现实训教学现代化发展的目标。由于中医诊法的各项课程及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直观、明朗地掌握书本上的内容,教师在讲述基础知识时,可围绕实例(或实验)展开细致讲解,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具有“模糊性”的中医教材知识[5]。此外,教师需遵照“因人而异”、“分层教学”的原则,挖掘每个学生的诊法学习特性,帮助其找到自己的操作“短板”,继而辅导学生解决遇到的实训难题,达到实践授课的探索目的,做到“有效实训、反哺教学”[6]。

本文引入了PBL模式的实训教学法,将其充分运用到中医诊法及相关课程的实践授课中。在对所选学生的具体实训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后,明显看出:采取PBL模式展开实训的研究组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效。研究组病例诊断题、鉴别实操题的考试平均分数分别(90±9.17)分、(89±8.68)分,对照组的是(71±6.74)分、(68±5.42)分,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并且,研究组病例诊断题、鉴别实操题的成绩优良率分别是93.48%、91.30%,对照组的分别是76.09%、73.91%,两组比较,组间差异较大(P<0.05)。这说明,PBL模式下的中医实训,能使专业学生对鉴别训练产生浓厚兴趣,让其积极投入到实操活动中,因而获取到更多的诊法知识。此外,研究组学生各项自评项目的平均分数都高过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学生自评的项目有:医学认知度的提升、课外知识扩展度的提升、实例鉴别方法及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病患沟通技能的提升、组内合作能力、资料查询能力等,研究组各项自评的分数都比对照组高,这说明PBL实训法可显著增强中医学生参与互动实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提升学生各方面的临床实践能力。

综合上述,中医诊法培训教学应采用PBL授课模式,该模式下的实训授课,能激发中医专业学生的综合潜能,提高学生多方面实操技能。

参考文献:

[1]赵阳.“团队+基地”创业实训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先声商学院创业实训基地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1):31-32.

[2]张敏,邓永志,陈新华.“模拟针灸诊室”在针灸治疗学实训课PBL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5):86-87.

[3]苗晓琦,杨频.构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提高中职护理教学质量——中职护理仿真实训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 (11):40-42.

[4]王桂美,李吉华,张宏萌等.中医院校建立基于OSCE架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的思考与规划——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J]. 科教导刊,2013,8(22):49-50.

[5]丁慧芬,孟静岩,孙晓霞等.基于“院校+师承”中医经典“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4,33(2):7-10.

[6]黄四碧,刘丽华,杨涛等.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在急诊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4):3263-3267.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