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问3》票房风波背后的资本迷局

2016-03-22高庆秀伍娅伦

看天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叶问证券化

高庆秀+伍娅伦

在《叶问3》公映之前,

快鹿合作伙伴当天财富推出

产品规模达2亿元的“咏春盈泰”,

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

当票房累计突破8、9、10、11、12、13亿元,

还对应有从1%递增到6%的浮动年化收益率

“发完《叶问3》后,我得赶紧离开这个地方,太可怕了!”

“我现在怀疑,自己是在做电影,还是在帮一群放高利贷的人洗钱。”这些感慨,来自快鹿集团的内部人士。

3月4日上映,仅4天就拿下5亿票房的《叶问3》,连日来遭受大量的质疑,“幽灵场”、“冥币票价”、“砸钱买票房”的操作手段相继被曝光。3月6日,广电总局电影局表达严正态度,一天后,《叶问3》的相关参与方已被广电总局电影局约谈。在一系列“简单粗暴”的运作背后,“票房资产证券化”这一资本运作手段正浮出水面并野蛮生长。

“潜规则”

“如果说之前的‘票补还需要消费者参与,这次他们想买多少票房,就是直接拿钱砸,简单粗暴。”快鹿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在此次《叶问3》的发行中,快鹿集团与大量影院签订了“包场”协议,仅上海一地牵涉的影院就接近200家。上海某影院经理透露了包场协议的内容:在上映的1个月内按照每场30%的上座率,每天包2个厅专门放映《叶问3》,总包场费用30万元,分为3次打给影院,第1批预付款为整体包场费用的20%。今年2月,部分影院的第一批预付款就已经到账。

随后,快鹿集团单方面撤回包场协议,后两笔款项并未给到影院。与此同时,已经打到影院账户的包场费用并不退回,被要求全部用在《叶问3》前3天的包场中。此外,在包场的过程中,发行方专门购买价格贵的电影票,“人们看到有些票200元一张,就是这个原因。”上述影院经理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电影行业“包场放映”是颇为常见的做法,只是《叶问3》的大量包场并不会真有观众。有些影院动辄200多元的高票价其实是“虚假排场”、“幽灵场”。影片上映第一天,有家影院早上8点半的场次被全部买掉。别说这个时候影院没开门,影院所在的商场都没开门。

从在线选座网站的公开数据也能看出非常明显的“票房舞弊”——一些位置并不好的座位比黄金位置卖得更快。

"除了万达等大型院线外,这些运作手法并未遭遇到太大的抵制,甚至还有中小院线的经理表示:“我们其实也很感谢这个片方,3月本来就是电影上映淡季,送上门的钱不要白不要。”

豁出命地“买票房”

快鹿集团在《叶问3》上付出了大价钱。该电影原本由天马影视立项,据透露,快鹿集团花了2亿元买下其大陆发行权,甚至《叶问3》后期的大部分投资,也都由快鹿集团埋单。

看起来“财大气粗”的快鹿集团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50亿元,业务范围涉及P2P贷款、影视剧制作、房地产等多行业。除了对外投资的20余家公司外,快鹿集团还拥有A股上市公司神开股份的控制权。为了发行《叶问3》,快鹿甚至收购一家小型的电影发行公司。

事实上,《叶问3》早已不再是一部单纯的电影,而是由快鹿集团旗下的易联天下、合禾影视联合苏宁众筹、万向信托在2015年10月共同推出的首个定制电影众筹消费项目,并在苏宁众筹创下26小时筹集4050万元,达成率810%的“奇迹”。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叶问3》在2014年筹拍阶段就通过P2P等方式募集大量资金。影片上映前夕,A股上市公司神开股份、港股上市公司十方控股相继认购《叶问3》票房收益权的理财产品。快鹿的战略合作伙伴当天财富还推出产品规模达2亿元的“咏春盈泰”,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当票房累计突破8、9、10、11、12、13亿元,还对应有从1%递增到6%的浮动年化收益率。

这样看来,快鹿集团的票房造假行为就容易理解多了:不但能为快鹿接下来的电影《大轰炸》造势;还能通过高票房在二级市场获利,并通过P2P吸收更多资金。

不该被一棍子打死?

“其实,快鹿集团希望能将理财产品的用户,转化为《叶问3》观众,既能避免资金链断裂,又能做高票房。为此,快鹿集团还专门开发了一款购票软件‘火票务。”快鹿集团内部人员告诉记者,“快鹿没有操作电影金融产品的经验,也不了解电影,因此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但这一做法不应该被一棍子打死。”

或许股价能真实地反映市场的态度。3月4日,由甄子丹、张晋和泰森主演的年度功夫巨片《叶问3》上映。16小时后,该片票房破亿。快鹿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双双高涨,神开股份当天涨幅6.53%,在港上市的十方控股涨22.03%。当《叶问3》频频曝出票房造假后,两家公司的股票又齐齐落水,仅3月11日,十方控股暴跌36.7%。

舆论也没有放过在股市上已然跌惨的快鹿系,指责快鹿的“票房资产证券化”,涉嫌若干“罪名”:扰乱电影市场、干扰市场秩序、造成股市异动等。

到底什么是“票房资产证券化”?通俗地讲,就是使电影票房成为上市公司的产品之一,高票房将会快速拉升股价,一部票房预期10亿的电影,可能会撬动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资金。

“票房资产证券化”真应该因《叶问3》被一拳打死吗?事实上,这一玩法早已在行业普及。众多电影公司都曾公开表示互联网、电影、金融应当一体化发展。

据报道,《美人鱼》、《港囧》等电影的票房,都直接跟上市公司利润挂钩。在《美人鱼》上映初期,三家出品公司共同为周星驰开出16-18亿的天价保底金额。从结果来看,这是一笔“多赢”的买卖。周星驰获得不菲的保底资金,其权益提前得到了保障,票房大卖也使保底方赚个盆满钵满。

成也票房,败也票房。在“票房资产证券化”这一链条中,如果电影能够达到票房预期,相关的金融产品对赌协议都会实现;但如果影片票房达不到预期,相关担保公司会因资金问题而出现违约,整条资金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

有业内人士感慨:“一旦一个行业繁荣,立刻就会有资本投机者以各种眼花缭乱并且无底线的手段进场兴风作浪,对于电影市场来说,金融创新或者保底发行,应该有更科学的投资制度管理以及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设计。”

摘自微信公号:娱乐资本论yulezibenlun

猜你喜欢

叶问证券化
我心中的叶问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4》发布会举行
《叶问4》杀青
分类稳妥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编者按
叶问认徒讲分寸
20省国资证券化目标超50%
国资委敦促央企资产证券化
甄子丹新片《叶问2》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