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合作,绕不开水话题
2016-03-22
●本报驻泰国、韩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俞懿春 王伟 孙秀萍 ●陈一 ●本报记者 张旺
中国向湄公河下游实施应急补水。图为20日拍摄到的云南景洪水电厂下游流域。
全世界有19条河流经5个国家以上,澜沧江—湄公河流经6个国家,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也是世界最复杂的河流之一。在汉语中,河与“合”同音,而在英文中,“ri?val”(竞争、对手)一词却源自于拉丁文的“rivalis”,意思是“共享一条河”,指河岸土地的所有者经常是争夺共同水源的对手。“合作”还是“竞争”?正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反复出现的两个对抗主题。这条被多个国家称为“母亲河”的大河跨越了国家的边界,使国家之间的水源之争不可避免,但同样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层面扩大,合作的机会增多。23日,澜沧江—湄公河6国领导人将齐聚在中国三亚。韩联社评论称,中国与澜湄流域东盟国家的合作正在驶入快车道。
从“百万大象”到“母亲河”
“从青海雪山融水的涓涓细流发源,穿越西藏和云南的崇山峻岭,然后离开中国,名字从澜沧江变成湄公河,河岸两边的景观也变成热带丛林。它是缅甸和老挝界河,很长一段也是老挝和泰国的界河。它把柬埔寨分成两半,然后在越南分裂成不同支流入海,并形成郁郁葱葱的三角洲景观。”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如此描述湄公河的全貌。
澜沧江—湄公河又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河全长4880公里,在我国境内长2130公里,是世界第九长河。澜沧江一词源于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澜沧王国,现在更多地翻译成南掌王国。“澜沧”一词的原意是“百万大象”,人们可以想象,上百万亚洲象成群结队地在热带雨林覆盖的澜沧江边活动的场景。“湄公”一词的来源有高棉语和泰语两种说法,但意思都是“母亲河”。这一美好的名称,不但倾注了流域人民对这条大河的深厚感情,更是客观的地理现实。《经济学家》称湄公河地区是“亚洲的饭碗”:2014年湄公河下游国家生产了超过1亿吨的大米,约占世界总量的15%。河流中的营养物质还支撑着世界最大的内陆渔业,占全球淡水捕捞的四分之一。
“百万大象”生存的原始丛林,丰沛富饶的“母亲河”,这同样是世界对澜沧江—湄公河的两种印象。河流截然不同的地理属性让这一区域国家的发展选择变得格外复杂。
老挝83.61%的国土都属于湄公河流域,1986年起推行革新开放之后,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却富含天然资源,特别是水利资源,于是在几年前宣布了雄图大略,把水电产业视为影响国家未来的关键产业,要把自己打造成“东南亚的电池”,以水力发电来卖给需电力的泰国、越南及其他邻国。据报道,老挝规划出的远景是,要建72座新水坝。
位于下游的国家则更愿意强调区域发展中环保的意义。据越南通讯社报道,大湄公河流域是有多种生物的丰富生态环境。从1997——2008年在该地区发现1231种新生物。2009年又发现食肉树、犬牙鱼、蟋蟀叫声的青蛙等145种新生物。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认为,上述的新生物名单证明大湄公河流域是巨大的“生物宝库”。报道称,本地区的多样性和生物居住环境正面临严重挑战。
英国《卫报》称,对老挝人民而言,水坝与水力发电是实现经济增长梦想的手段,但大型水坝将会变成河流杀手,对生态、粮食供应都是极大威胁。如果上游老挝、柬埔寨的水坝全数建设完成,湄公河三角洲的存续将非常危险。
最后还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
在湄公河区域合作的历史上,有过多种不同层次的合作机制,包括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泰国政府提出建立的“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经济合作战略”、湄公河——恒河流域合作会议、湄公河次区域与韩国部长级会议等。
“湄公河是亚洲最后还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河流、森林、矿产资源丰富,而且人口众多。各国都想分一杯羹,要资源和市场,所以这一区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地方。”中国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专家朱振明21日告诉《环球时报》。
在各种合作机制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最近站到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得到湄公河各国积极响应。仅用时一年多,澜湄合作从提出倡议、筹建规划,到最终启动合作。去年11月,澜湄合作首次外长会在西双版纳景洪市举行,外交部长王毅与湄公河五国外长共同出席,正式宣布澜湄合作这一新生机制建立。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国际学院院长、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澜湄合作是首个由湄公河上下游六国共同主导、共同协调的机制,而不是区域外国家和机构主导的机制,所以其决策和行动更能反映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利益和诉求。”
汤之敏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有的湄公河流域国家合作机制不少,但澜湄合作是湄公河流域合作方向覆盖面最广的合作机制。“此外,澜湄合作机制与东盟共同体的三大支柱,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五个联通高度契合。在政治上反映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共识。”
韩联社报道称, 23日,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六国将举行首届澜沧江-湄公河领导人会谈。与会各国首脑将确定未来合作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开始讨论具体的合作项目。位于中国澜沧江下游的湄公河流域,可以看作连接13亿人口的中国、11亿人口的印度、6亿人口的东盟的贸易中枢。中国政府将此次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视作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未来该机制不仅将促进经济合作,还将促进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两周前公布的一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报告称,数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整个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正面溢出效应,激发了该地区小国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比斯瓦斯说“东南亚的很多国家期盼着能从一带一路计划中受益,这将有助于加速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发展,把其发展成一个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
直面水资源难题
水资源是澜湄合作确定的五个优先方向之一,也是目前争论最多的一个话题。
“在对老挝大坝的质疑声中,东南亚的干旱加剧”,“美国之音”21日报道了老挝与柬埔寨和越南围绕水资源的争吵。稍早前,泰国抽湄公河水灌溉干旱的农田,引发越南的“关切”。
在水资源问题上,中国表现出合作的姿态。泰国《民族报》19日称,中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水外交”以缓解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旱情,中国打开一个大坝向下游注入了超大量的淡水。来自景洪水电站的这次紧急供水将持续近一个月的时间,从3月15日到4月10日。泰国水利部湄公河水资源管理部的负责人说,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开闸放水前通知下游地区国家。中国此前从来没有就其水资源管理计划通告过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中国当局也表达了有意加强同下游国家的密切合作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以前,下游国家批评中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缺少合作和透明度,他们认为中国在上游修建的很多大坝会影响下游的河水流量。
“重在务实,以项目为本”是澜湄合作的一大特点,汤之敏认为,“澜湄合作项目务实解渴,既包括中泰铁路和中老电网基础设施项目,又直面湄公河流域国家在水资源利用上的矛盾和分歧。”
中国并不能绕开复杂的水资源矛盾。朱振明多次参与在越南、泰国召开的国际会议,看到这些国家不少媒体对中国的攻击,比如湄公河流到泰国老挝交界地方,那里的礁石生长藻类能吃,以前没建设电站的时候,藻类很多。中国建了电站把水拦住了,藻类就少了。泰国报道采访沿岸渔民,说中国电站影响鱼类生存。朱振明认为,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不是真的与我们电站有关,目前不好回答。但西方媒体很多文章都在谈这个,把责任归于中国。湄公河沿岸居民有人相信这种说法。我们的专家应该做调查,通过政府发表相关白皮书,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