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冬钓大棚的那些事儿

2016-03-22吉林姜丹

垂钓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标钓者鱼钩

文/吉林·姜丹



浅谈冬钓大棚的那些事儿

文/吉林·姜丹

果冻饵是冬钓大棚的首选饵

芦苇标的用武之地

夏天钓鱼,我基本不用芦苇标,原因很简单,芦苇浮标太“贼”,闹小鱼时动作更夸张,有叫人眼花缭乱的功效,若是在小杂鱼中钓小鲫鱼,可谓错杀一百才能蒙上一条,累人。不过,芦苇标的这一特点恰恰弥补了冬钓大棚鱼口较“肉”的不足。大棚中的鱼都是经过长途跋涉,至少辗转上百里才会气息奄奄地得以喘息一下,这种状态下的鱼的吃口大多有气无力,浮标的上升或下顿多在1目之内,钓者别指望它们能咬出夏天的那种经典的标讯。这时,芦苇标就可以闪亮登场了,它能把这种死气沉沉的信号活泼化,标讯活泼了,自然也就醒目了。而且,由于水温的关系,大棚中的小鱼都不欢实,另外,有些大棚是到了冬天才开始蓄水,小鱼数量为零,钓者完全不必担心闹钩,只要浮标有动作,基本都是目标鱼所致。

冬钓大棚所用浮标的号数

有人常在如何调标上纠结,到底是调几钓几好呢?其实调标这件事真没啥神秘的,无非是浮标的浮力和钓组的重量平衡这点事而已,随便找个人问一下,或者自己动下脑筋就可以搞定。大棚里的鱼口都不好,所以调灵钓灵是有必要的,这么做的好处是不放过任何微小的信号。那么,选择几号浮标更合适呢?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也有一部分人在选择几号浮标或者选择多大浮力的浮标的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完全凭感觉,即使在夏天也会这样。从理论角度来说,不论浮标的浮力有多大,都要和钓组的重量平衡,这就是调标的过程。既然浮标和钓组是平衡的,那么浮标大小就无所谓了。这样推断看似没错,但却忽略了一点——我曾和别人抬杠,我说用一艘航空母舰作浮标,配一个足够大的铅砣,实现精确调钓,这样能钓鱼吗?能钓多大的鱼?这个比喻夸张到了欠揍的程度,可事实就是这样,大标配大铅,操作更轻松,到位速度快,可是缺点也同时出现。

大家在挑选浮标时,都知道选流线型的,因为这种形状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最小,动作更流畅清晰。那么铅皮呢?纵使我们把铅皮也弄成流线型,却没办法缩小它的体积,体积大,就意味着下水后遇到的阻力大。而浮标的动作是怎么产生的?是来自鱼钩的力的变化打破了浮标和铅坠的平衡,使铅坠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进而使浮标同步运动(个别时候瞬间不同步,可忽略不计)。在这一过程中,铅坠是主动的,而浮标是被动的。从这点上来说,减少铅坠的阻力比挑选浮标的外形和调钓更重要。纤细的子线因为阻力小而能够使上鱼率提高,铅坠也是同样的道理,越小的铅坠产生的阻力就越小,障碍感也就越小,隐蔽性就会相应增加。有人一定会问:“拿1号浮标和2号浮标来说,二者的载铅量没差多少,阻力上的差异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没你说得那么夸张。”我对此的解释是:“0.8的子线和0.6的子线线径也差不太多,肉眼都很难分辨,可是上鱼率却差得很明显。别怀疑鱼的感知能力,它们厉害着呢!”说到这里,我的观点也就明确了——尽量用小标。通常情况下,冬钓大棚用的竿子最长不会超过3.6米,大多是2.7米,在没有气流干扰的环境中,这样的短竿只需少许配铅即可顺利抛投,况且大棚内的水也不会太深,从落水至到位的时间不会延长多少,小坠完全能胜任。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户外钓鱼的任何季节,即使用同样长的竿子钓精养池,小标小坠也有明显的优势。

芦苇标能使死气沉沉的标相活泼醒目

有些大棚是到了冬天才开始蓄水,小鱼数量为零,钓者不必担心闹钩

另外,小标小坠还有一个特点,即从落水至到位的过程更接近于自由落体,这个特点在大棚内是一大优点。大棚的鱼行动迟缓,总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这是大棚的特殊条件决定的——密闭的空间无风无空气流动,再加上水质过肥,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水体的溶氧量偏低,所以棚内的鱼并不会全部停留在我们垂钓的底层,也会到水的中层甚至更接近水面的地方活动。不管何种鱼,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即对移动的物体有追逐啄食的欲望,这是本能。接近于自由落体的速度看起来更自然,如果能把鱼追逐的本能激发出来,对提高钓获当然是件好事了。

较小的铅坠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够全水层地刺激鱼的追逐欲望。铅坠到位后,完全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下行的钓饵可以专攻下层水域,即突出第二摆幅的行程,方法就是用长子线和长尾标,人为地延长下行的时间,在移动中找鱼。这一招对付夏天活性不高的鱼也有效果。

钓大棚的首选饵

用饵,是让人比较头疼的事。很多人把夏天钓鱼的一些用饵习惯直接沿用到了大棚里,比如追求鱼饵的高速雾化,以起到快速集鱼的目的;类似于麻团钓法的饵料可使钓点内始终保持有饵料残存,起到聚鱼、留鱼的作用等等。

积极诱鱼固然没错,但有一种现象值得思考。在初冬的时候,即大棚刚刚放鱼的那段时间,这样的用饵方法确实好用,不过很快就失灵了,乃至于进入隆冬季节,连正口上鱼都成了奢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现象呢?原因很简单,有些大棚初冬才注水,即使是老塘子,里面的水在自净能力作用下也不会恶化下去,所以刚刚放鱼的那段日子,几乎用什么样的饵料都能有收获,但随着钓友们不间断地投饵,久而久之,莫说水质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就是水下残留的饵料也会让食欲不振的鱼类消受不起,于是越积越多。由于冬钓大棚所用的竿子长度基本一致,所以饵料的落点也几乎在一条线上,加之水温低必然会导致饵料降解缓慢,反复覆盖后便形成了一条饵料淤积带,在这条饵料带上施钓,追求所谓的“饵料残留”显然没有意义。归根到底,鱼的食欲本来就低,加上饵料充足,上钩率自然会普遍下降。这就是有的大棚锚上来的鱼比咬正口的鱼要多的原因。针对这种现象,钓者若继续沿袭夏季用饵追求高速雾化的思路,结果就不会理想了。

钓大棚宜用小标小坠

大棚的鱼往往行动迟缓,而且并不会全部停留在底层,也会到水的中层甚至更接近水面的地方活动

在大棚里玩过的人都知道,钓大棚尽管中鱼率低,但绝非没有口,浮标还是有轻微的动作的,排除撞线导致的标相,逗钩的口还是有一些的。所谓“逗钩”也叫“涮口”,就是鱼把鱼饵吞进嘴里再快速吐出所产生的鱼口,体现在浮标上就是轻微一顿,然后恢复原位,有时会反复多次。这几年悄悄流行起来的果冻饵针对这种吃口效果还不错。果冻饵在冬钓发达的城市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在冬钓刚刚起步的小城市,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之所以首先推荐果冻饵,是由果冻饵本身的特性决定的。高度雾化的鱼饵经历“涮口”的过程是这样的:鱼吸入的是饵团,吐出的是糊状饵料包裹的鱼钩,随即鱼钩会在糊状饵中脱落出来,成为没有诱惑力的裸钩。果冻饵,顾名思义,呈果冻状,需和商品饵配合使用,对鱼钩的附着恰到好处;落水后,商品饵会在果冻——即膨胀粉的吸水膨胀过程中和鱼钩脱离,但并不散落成絮状饵团,这种饵团非常脆弱,微弱的水流即可使其脱落殆尽,只剩下一个饵芯。也就是说,鱼吸饵的瞬间,鱼钩即可从饵团中脱离出来,此时鱼钩就有机会接触鱼唇、挂住鱼嘴。可见,果冻饵不仅仅是大棚的专用,对任何滑口鱼都有效果,包括夏天施钓时。

对付刁钻的鱼口,小药通常都会被派上用场。小药这个东西对于使用得得心应手的老手来说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何在林林总总的鱼饵市场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小药,以及如何使用它、如何添加最佳的量、比例是多少,都是个难题,稍有不慎就会死窝。所以,打算使用小药的钓友最好还是向身边的朋友学习那些已经成功的经验吧。

另外,有些大棚的放鱼量大得惊人,动辄几吨,鱼的个体也大得出奇,除鲫鱼外的其他鱼种以数千克打底,大的则到了10千克以上,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故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猜你喜欢

小标钓者鱼钩
金色的鱼钩
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小标宋)
———作者必读(四号仿宋)
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小标宋)
——作者必读(四号仿宋)
看不到鱼钩的鱼
鱼钩
顺势
顺势
沉静
对离家出走的念头,大声说NO!
从葛天嫁给刘翔看呆萌男“驯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