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和万事兴

2016-03-22金鑫蒋毅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2期
关键词:万事兴砖雕画眉

金鑫 蒋毅博

2000年岁末,从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委员会传来消息,中国申报的四个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四个项目为四川的都江堰—青城山、河南的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皖南古村落(见图1)。而其中以民居跻身这次世界遗产名录的,是以皖南黟县西递村、宏村为代表的徽州古建筑。

徽州一词,来源于北宋年间,极富有艺术气质的宋徽宗赵佶在平定农民起义后将今天位于安徽省南部区域的歙州改为徽州,领歙、黟、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六县,希望这一块地方可以永久享受太平安宁。从此,“一府六县”的徽州作为行政区划(见图2),历宋元明清四代,风风雨雨近千年。

而如今,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徽州作为行政区划已不复存在,但厌烦于城市喧嚣的人们来到这里,依然会被这样的画面所吸引:青山逶迤,绿水蜿蜒,一座座以黑白为底色的古建筑映衬在青山绿水的背影下,宛如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长卷。走近它们,你会看见树影婆娑的水口,峥嵘矗立的牌坊,粉墙黛瓦的民居,伟岸宏大的祠宇,简直就是一座露天的古代建筑博物馆。这时,你一定也会产生这样的感慨:为什么置身其间,会有一种平静自得之感,如同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见图3)?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不妨以小见大,先来看看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两件作为徽州古建筑一部分的砖雕作品。

“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是徽州民居的一个重要特点。“井”指的是天井,而“雕花”则是指的徽州民居无所不在的“三雕艺术”了,即砖雕、木雕、石雕(见图4)。

“徽州砖雕”可以说是民居中的精华,主要用在门楼、门罩、飞檐和柱础等上面。图案有花鸟、人物、戏出、生活场景和吉祥纹饰等。工艺精细,雕刻工整,运线流畅,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如安徽博物院藏的这件作品名为“画眉夫妻”的砖雕(见图5)。图中女子在庭院梳妆打扮,头戴方巾的男子正用心给妻子画眉,送茶的侍者回避不及而却步。这正是汉代张敞为妻子画眉的典故,从此,画眉就成为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的象征。到了唐代,更有朱庆馀在《近试上张水部》一诗中有“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佳句广为传诵,这些都表现了温馨美满的夫妻之情。

另有一块砖雕则取自唐代“公艺百忍”的故事(见图6)。《旧唐书》有这样的记载:当时的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这里,张公艺所提倡的“忍”,并不是指无原则的妥协退让,而是指家庭成员中的相互谦让、和睦相处,这对于维护家族的稳定与兴旺有着重要的意义。“人能百忍自无忧”,一个“忍”字可以化解多少潜在的危机,重构人们的和谐与发展。持忍正是为了求和,“忍”与“和”成为一对互为因果的关系。在这块砖雕中,堂中人物正观看条幅上一大写的“忍”字,向周围的人们提倡“忍”的处世之道。

有人说,老房子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梦想和性格。也有人比喻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固体的文化。从这两件小小的石雕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当年房屋主人的意识和思想。它们传达着徽州人的理想和愿望,表达着人们对于和谐理念以及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家和万事兴”,正是秉持这样和谐理念的徽州人不仅保护了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还创造了经济上的繁荣,造就了徽州历史上奇特的徽商现象,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状态,在建筑、文化、艺术、哲学、数学、医药等方面的创造出辉煌的徽州文化。而我们今天社会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正是可以从中寻觅到答案么!

(作者单位:安徽博物院)

猜你喜欢

万事兴砖雕画眉
金虎生威万事兴
流落民间皇家匠户砖雕情缘
山西古代建筑的砖雕艺术
流落民间的皇家砖雕匠户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及其传承发展研究
天堂与笼子
“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