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琉璃入一墨世香

2016-03-22风飞扬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1期
关键词:太宗李世民

◎风飞扬



琉璃入一墨世香

◎风飞扬

图/随 随

恋笔纪

厚厚的史籍和浩如烟海的诗句,经年累月沉淀了千山暮雪,绝大多数的人与事都被淹没在时光洪荒中,或干脆遗落在更迭的传奇里。而她却在寂然清欢中趁着旧时月色,惊起他心底的涟漪,用一份才情为自己写下传奇。

她嫁给了当时天下最英武的男人。史官在记载唐太宗宏阔博远的一生时,不由分了两行墨色给她,为她在花团锦簇的繁盛里记上寥寥几笔,也给唐太宗添了一丝人情意趣。她腹有诗书,自幼聪慧,在大唐诗意的国度里留下了风烟也难以磨灭的诗句。

她叫徐惠,生于湖州,城里的桃花流水,窗前的明月清风,似乎都在那年把几度漂泊的灵韵毫不吝啬地给了这个女童。让她婉转多情,许她柔和澄净,也护佑着她一颗诗心拈词为路,通往她的良人,完成她微渺却不可更改的一生。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这首《拟小山篇》是她八岁时应父亲出题,信手写来的离骚体诗。徐惠自幼读书千卷,心境早已不同于其他孩童,气象与格局都在她心里养成,看待凡尘的见识与态度自然非寻常孩子可比。所以父亲的酒还未热,她执笔的墨痕已干,洁白的绢布上有了她精神的辽远和不可思量的透析洞明。

豆蔻初开,胭脂乍染,转眼间心思玲珑的徐惠已到及笄之年。她刚换上霞红的曳地长裙,挽起的乌丝还未来得及插上那枚父亲特地托人打造的金簪,府外的仪仗唱和声便层层传进内院,当朝天子御召徐惠为才人,即日随侍入宫。

徐惠接过圣旨,目光扫过成排的大红礼箱,顺手拿起羽翠衔珠的步摇插在头上,淡淡一笑后仰望长天,道了一句欢喜。

不久后,她告别爹娘入了宫,见到了她在心中描画多日的良人。她恭敬地跪在李世民面前,眉目里没有惶恐,也不见慌乱,小小年纪却是沉稳持重。他叫她抬头时,她含着笑意的眸子不加遮拦地对上帝颜,如三月桃花探上了美人肩,也像清澈洁净的寒梅伴着佳人看雪,她就这样与李世民执了手。

李世民把自己的披风解下来,轻轻披在徐惠身上。徐惠翩然回转,抱来一坛佳酿,那是她早年酿的桂花酒,埋在梅树下多年。来京时什么都没带,只这一坛旧日清香比女儿红装还要重要,她想他会喜欢这酒的。

此时宫里菊花开得正好,徐惠的小院里,一旁是盛放的紫龙卧雪,一旁是夺目的朱砂红霜,情怀入骨,意趣悠扬。

豆蔻之年的徐惠成了李世民的才人,这时的他已过不惑之年,战火兵戈的岁月已随着时日渐渐消淡,一代帝王的贞观之治打造了国泰民安的盛世。徐惠到来时正是这样天和景明的太平王朝,也正值李世民人到中年阅尽繁华,很需要一个有才情、懂礼度、知进退的青春红颜陪在左右,可以让他歇一歇心,避一避世,聊聊风月,谈谈闲情。

徐惠能猜到几分帝王心却从未表露,哪怕这里是皇宫内院,哪怕周遭尽是钩心斗角,她也只是做着最真实的自己。才人位分低微,自然人微言轻,好在她并不喜多言,与众嫔妃相安无事,闲时也不多走动。她住的地方偏远,倒是离藏书楼近,她便天天把大把时光撂在里面。全天下的好书都在这儿了,她喜不自禁,全没有深宫寂寞的苦楚,相反乐得自在,有书籍做伴,一生哪得孤凉。

嫔妃们看在眼里,不免道一句她是小孩心性,也叹她还不晓得红颜易老,转而又去拼命梳妆打扮,在帝王面前挣个恩宠前程,丝毫不把徐才人放在心上。

其实,徐惠深知宫闱艰难,但她却能淡然处之,时常一书在手,远离纷争。殿宇的轩窗下研磨镇纸,写几句春花秋月,或池塘边独自看书,任清风鼓动衣袂。

李世民远远见了暗自感叹,果真才女不俗,倒似宫中一景。其实徐惠没有太出众的容貌,放在后宫的各色花枝里很容易被忽略。可是静心看她,却又耐人寻味,仿佛身上自带一种光辉,似月华清旷,在众嫔妃中愈显珍贵。

因徐惠好学无争,李世民晋封她为充容。相见的机会没有增加,偶尔在暮色里看见专注读书的徐惠,李世民便觉得心安,陪她说话,谈诗论词,别有一番情趣。

有一次,李世民召见徐惠,等了又等却迟迟不见人影,李世民有些恼怒,窝着一肚子气,把准备好的糕点都拂到了地上。徐惠姗姗来迟,看李世民冷面薄情,也不解释,只拿起案上的笔,簪花小楷一挥而就—“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她把诗呈到李世民面前,嫣然一笑说,我早早临镜梳妆,又几度徘徊,古来千金换佳人一笑,我不甘一召便来。

或许只有徐惠敢在李世民面前顽皮几句,在她心里,李世民是天子,也是他的夫君,天子之命不可违,夫是天字出了头,却可娇嗔几句,换一点红尘烟火里的温情,她赌李世民懂她,自始至终,她对他都是一片冰心相待。

这首《进太宗》被收进了《全唐诗》,她未说的话,浮尘落花都懂了。夫君,我要你看我有情,念我有意,待我有真心。

徐惠无心机,也不做长远计较,所求不过是做李世民的忘年交,有他照拂与垂怜,有诗书可消长日寂寞,足够了。

不知不觉,她也到了双十年华,眼见李世民劳民兴兵,攻打高丽,以全霸业。徐惠沐手焚香,肃穆端凝地写了一份奏疏《折叠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劝谏太宗。她并非为展示政治才华,只是为他千秋考量,愿他鸿名与日月无穷,盛德与乾坤永大。李世民不糊涂,知这小女子深意,一个顿悟免了多少硝烟。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在翠微宫驾崩,消息传回长安,徐惠泣泪成疾,一病不起。世上没了李世民,徐惠的人生也再无生机,她拒绝医治,弃掉汤药,用仅剩的精神和气力立在窗前,握着笔,诗行连珠,字字如泪,全是对他的思念和深情。

就这样带着无尽的相思,徐惠告别了人世,被追封为贤妃,秉其“侍奉于先帝身边”的遗愿,安葬昭陵。

最终,她用诗文为衣,爱慕存心,把自己封成了琉璃,不要传世的佳话,只在太宗身侧安守。这个叫徐惠的女子,此生只为一人生,又为一人去。天注定,命注定,爱注定。

猜你喜欢

太宗李世民
三张纸条
肱骨良臣魏玄成
皇帝不能玩权术
以诚相待
唐·李世民《指意》句
太宗纳谏
妙用心机的人才有转机
敢于说真话的王珪
武则天对太宗的情感性质分析
英武太宗亦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