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福
2016-03-21何况
何况
我协助乡村老家建了一个『泽山书堂』,现有藏书三四千册,其中有王蒙、陈鼓应、汪荣祖、谢泳、沈昌文、林少华、易中天、余华、麦家、止庵等作家、学者亲笔签名本300余册。这些书多为精装本,还有线装本和毛边本。我想让生活在大山里的父老乡亲尤其是孩子们知道,世界上有一种叫做『书』的好东西,看着漂亮,闻着清香,读着有趣,读多了长见识,目光能越过高山大岭,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有人开始不理解,说我们办书堂的举动太理想化,山里人每天为生活奔波,哪有闲工夫读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真切感受到了书的力量:进书堂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村里义务打扫卫生的人越来越多,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越来越多,考上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县里领导下来检查,一致评价我们村是全县最干净的自然村,是全乡出大学生、出老师最多的自然村。书籍潜移默化的力量原来如此强大!
关于读书的有用与无用,是长久以来争议的一个话题。每次听到朋友们争得面红耳赤,我往往一笑置之,感觉城里长大的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是受惠于书的滋养的山村孩子,发自内心“敬惜字纸”。不知何故,我从小就莫名爱书,但山里除了小学课本,难得见到一本书。那个时候,我只要见到有字的纸,都会读得津津有味。正如著名书评人止庵所说,我读的不是书,只是纸上的字。然而就是这些方块字,激起了我走出大山的强烈冲动。到了城市,第一次走进书店见到那么多书,我的眼泪像山泉一样涌了出来。城里长大的孩子无法理解我对书的这份感情。我开始节衣缩食,像蚂蚁搬家一样把一本一本的书搬回宿舍,没日没夜地读起来,越读越饥渴,越读越发觉自己浅薄无知。我现在书房里的1万多册藏书,就是这样经年累月积聚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我去北京进修两年,毕业时带回了10大箱图书。
读书没有让我从物质上富裕起来,或许这就是某些人说的无用吧。但是,我从读的书里获得了思想上、境界上、趣味上潜移默化的支持与提升,这些支持与提升让我的眼界更开阔,让我的生活更丰富,让我的追求更高远,让我的襟怀更坦荡,让我从“小我”走向“大我”。可以说,我的世界与读书之前完全不一样了:我眼前的这朵花不再仅仅是一朵植物学意义上的花,因为我透过它感悟到了“花开花落两由之”的人生境界;我眼前的这只鸟也不再仅仅是一只动物学意义上的鸟,因为我透过它感悟到了“恨别鸟惊心”的情感世界……至于我出版过多少本书、获得过多少个奖项,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有人曾经问我:你为什么读书?我不知怎么回答他,因为对我来说,读书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脸一样,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个环节、一个渠道。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世,读书的人可以活两世、三世、四世,因为读书人从不同的书中经历了不同的人生。我深切同情不识字的人,因为他无法享受读书的乐趣。谁想惩罚我,最重的惩罚就是不让我读书。我曾请不同的书法家朋友为我题写同一条格言:读书是福。只要还有书读,生活就是美好的。推己及人,这就是我全力协助家乡建设书堂真正的也是惟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