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新村的中国年
2016-03-21朱江
朱江
蜿蜒无尽的大山,赐予了贵州亮相世界的一张碧绿名片。这里,因山而美;这里,也因山而贫。这一现实矛盾成为困扰贵州同步小康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激发山区人民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的源动力。
世居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向往着外面精彩的世界,而易地扶贫搬迁则为他们带来了新的生活。
新年 新村 新生
门头高悬红灯笼,门楹贴上红春联,不时炸响的鞭炮声更添喜气。2月7日,遵义凤冈县永安镇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新村年味浓浓,来自十里八乡的移民将在新家过春节。
胡超今年26岁,他是从10公里外的正安县谢坝乡环山村搬到永安镇移民新村的,一周前女儿出生更是让胡超家的新年充满了喜庆。
“新年、新村、新生,我算是值了。”胡超说,回想以前那个四处透风的老屋,看看现在这个温馨现代的新房,他们一家满脸的幸福。
“搬家时,老母亲还舍不得一些旧家具,我告诉她都不要了,一切都要换新的,彻底告别以前的苦日子。”
不只凤冈,从江、荔波、榕江、长顺……贵州668个移民新村,在这个新年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些新村是他们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的希望,新村的新年对他们来说,是红红火火日子的开始。
1. 2月5日,从江县高增乡移民新村,吴光明一家四代照全家福。
2. 从江县马安移民新村,妇女身穿民族盛装参加苗歌会。
3. 从江县马安移民新村村民将购买的年货挑回家。
4. 余庆县敖溪镇移民安置点春节期间演出歌舞剧《吐司王朝》。
5. 从江县东朗乡苗族移民载歌载舞庆搬迁。
6. 杀猪宰牛过大年,从江县移民心里乐滋滋。
7. 长顺县敦操乡生态移民子女在搬迁的新家门前玩耍。
走出大山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2年4月,贵州省委提出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战略决策;同年5 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在贵阳召开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拉开了贵州百万扶贫生态移民的序幕。
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立足解决贫困、同步小康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兼顾扶贫开发、生态保护和小城镇建设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按照《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规划(2012—2020)》,计划用9年的时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移民47.71万户204万人。
生态移民工程自启动以来,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62万人(2012—2015年分别为10、15、17、20万人),建设安置点668个、住房15万套,其中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困难群众56万人,占已搬迁人口的90%。(责任编辑/豆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