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长补短?彰显特色走新路

2016-03-21李飞跃

当代贵州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力发展全州旅游

李飞跃

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黔东南在扬长补短的辩证中,汲取跨越发展的动力。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充满挑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黔东南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旗帜,坚持主基调主战略,抓亮点、做长板,找差距、补短板,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黔东南实际、可持续的特色发展之路。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补工业之短板

“十二五”期间,黔东南州把“工业强州”作为第一战略,走园区集聚集群集约发展路子,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按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思路,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成16个工业园区、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达到613平方公里,入驻园区企业达1055户。同时,立足于发挥比较优势,以传统产业提升为基础,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方向,以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为重点,以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工业产业门类从24个增加到3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32亿元增加到182亿元,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型工业比重大幅提升。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补城镇之短板

走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大力实施“城镇带州”战略,按照“十城百镇千村”的规划布局,创新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节点城市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特色中心城镇,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具有黔东南特色的城镇体系,全州城乡发展面貌显著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凯麻同城化取得明显成效,凯里市首位度不断提升;黔东片区、南部片区、节点特色城市和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州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4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6.4%提高到44%,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美丽乡村建设富有成效,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补民生之短板

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补短板的重大领域,作为惠民生的重大抓手,作为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统筹推进扶贫、教育、卫生等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切实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大会战。“十二五”期间,九大民生支出累计投入834.5亿元,是“十一五”的2.7倍;全州7个县和103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414个贫困村出列,易地扶贫搬迁9.97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均受教育年限从7年提高到9年,3个县“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5个县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水平,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人口预期寿命从70.5岁提高到72.4岁。

扬山地特色之长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以建设有机农业大州为目标,以省级农业园区为平台,以农地生态化、耕作绿色化、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监管信息化为支撑,以“6个100万”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工程为抓手,依托山地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水肥一体化工程、农田治理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和现代营销方式,大力发展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标准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以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和以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物流、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十二五”期间,全州农业现代化成效明显,农业增加值从75.08亿元增加到163.48亿元,增长1.77倍,粮经结构调整到40:60,为“十三五”加快建成全国知名的有机农业大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扬民族文化之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坚决把保护传承好我州丰富民族文化遗产作为最大的历史责任,按照“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以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民族文化传习场所建设、民族民间竞技场馆建设、文艺创作精品、民族文化人才培育、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等文化保护传承“十大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截至目前,全州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数目达276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53项72个,均居全国地市级之首。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培育,大力实施文化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空间,大力发展民间文化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传统民族竞技、民族饮食文化等产业,充分利用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促进了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州建成省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以上,位居全省第一,进一步提升了黔东南的文化软实力。

扬旅游资源之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以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充分发挥全域文化与自然生态优势,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民族牌、文化牌,大力实施“旅游活州”战略,积极培育旅游开发经营主体,切实做好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文章,切实完善旅游服务配套,积极推动A级景区提升,有力推动了全州旅游环境、旅游空间、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市场优化升级,有力促进了全州旅游市场供给逐步从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游转变、区域旅游竞争逐步从点线突破向旅游目的地竞争转变、旅游产品逐步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发展模式逐步从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十二五”期间,全州旅游业迅猛发展,成功打造了一批知名旅游景区景点,以“原生态黔东南”为品牌的民族文化旅游蜚声海内外,五年累计接待游客1.5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07亿元,为“十三五”加快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支柱性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扬森林生态之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富州、绿色惠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大规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各种类型的林下经济。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森林康养基地。充分发挥现有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国有林场、湿地公园等旅游观赏功能,增加生态旅游附加值。充分发挥水资源品质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水产业。培育壮大绿色建筑建材业,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制造业、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到65%,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到99.8%、位居全省第一;以健康医药、健康药食材等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实现林业综合产值633亿元,是“十一五”的3.1倍,为“十三五”落实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为黔东南州委书记 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大力发展全州旅游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关于职业中专开设护理专业的几点思考
河南大力发展“雁归经济”
广西岑溪安平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浅谈金阳荞麦产业发展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