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涵宇:我不是过客
2016-03-21朱江
朱江
2012年6月,北京大学博士后卢涵宇第一次来到贵阳,刚下飞机他就喜欢上了这个素昧平生的城市。
“留在这里,除了大数据,更多是因为我爱上了这里的山、水和人。”
2012年6月,北京大学博士后卢涵宇第一次来到贵阳,刚下飞机他就喜欢上了这个素昧平生的城市。“我喜欢这里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夏天、还有火辣辣的贵阳人。”气候爽、空气好、不排外,对于卢涵宇来说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我热爱这片土地,我不是过客。”
2013年 ,大数据产业在贵阳风生水起,政府的大力支持,让贵阳成为“大数据人”的创业梦想地。很快卢涵宇在贵阳定居,创办了贵州京元华腾科技有限公司,并把妻子接了过来。
贵州京元华腾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贵阳国家高新区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虽说办公面积仅有200多平方米,但公司的人员组成和正在研发的项目却不简单——由中科院院士童庆禧领衔的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创新团队合作开发“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贵州省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平台”。
卢涵宇说:“贵州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不仅有奇山秀水,而且空气特别清新。随着入黔的游客日益增多,有两个字越发讲究起来:畅游。”
这个“畅”不止是心情舒畅,还有道路通畅的意思。“如果游客吧时间都堵在路上多没劲啊。”
正是看中了这种需求,卢涵宇的团队研发出一款景区情况“早知道”软件,将景区的实时图片,特别是游客数量、温度湿度、风力风向、降雨强度、防晒指数、负氧离子等内容提前发布,让游客做到“心中有数”。
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刚做出了一点成果,卢涵宇又闲不住了,他和他的团队又开始忙着 “无人机在精准农业的应用”项目的跟进。
“无人机在精准农业的应用”是把大数据运用到农业方面的技术,它可以利用无人机监控农田的情况,第一时间对农作物状况做出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在贵州这种山地农业省份,这种技术有极高的价值,它能够避免大量的人力浪费,并提高农作物产量。
卢涵宇说,大数据产业在贵阳良好的发展前景,坚定了他在贵阳发展的决心。
免费WIFI等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让生活更便捷,新城区的快速建设带动城市周边经济发展和产业开发,各项优惠支持政策等诸多利好因素让从前只有南明、云岩两个城区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贵阳市变成了创新、创业、创富的宜居“贵”地。
“以前跟别人提起贵州,都不愿意来,现在高铁开通后,和‘北上广深人才交流更方便,再加上完善的基础设施,在贵阳创业越来越有盼头。”在卢涵宇看来,站在大数据时代的风口浪尖,贵阳逐渐成为大数据产业参与者关注的热土,行业精英、创意团队、知名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贵阳,他们希望通过参与贵阳大数据产业建设,积累经验、赢得发展主动权。(责任编辑/豆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