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

2016-03-21李光来

地球 2016年3期
关键词:灾体易损性易发

■ 李光来

(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总公司云南大理671000)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

■李光来

(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总公司云南大理671000)

地质灾害是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的地质灾害具有分布范围广、种类多以及危害性大的特点,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及滑坡等均可严重危害群众的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逻辑,并探讨了风险评估技术,包括评估模型及评估技术的优化措施。

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技术指南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为了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与损失,则应注重强化监测、预报与防治工作。风险评估是监测地质灾害时常用的方法,通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定量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发生后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能够为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准确依据[1]。本文探讨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旨在为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提供向导,以便能够有效提高地质灾害的治理效率与质量。

1 风险评估逻辑

灾害风险由承灾体属性与灾害体属性两个方面构成,因此灾害风险由承灾体的承灾能力、价值以及灾害体的致灾能力两个方面决定,承灾体方面的属性通常被称为易损性,灾害体方面的属性则被称为易发性。在灾害体对承灾体构成威胁,或承灾体在某种灾害发生时处于暴露状态,可发生灾害风险。对于地质灾害而言,灾害风险、承灾体本身的易损性以及灾害体固有的易发性三者之间存在着量级关系。在评估灾害风险的过程中应考虑三者之间的量级关系,保证风险评估过程具有较好的逻辑性。承灾体本身的易损性具有社会属性的特点,灾害体固有易发性则具有自然属性的特点,在评估灾害风险的过程中可以依据以下公式理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即R=V×S[2]。上述公式中的R为灾害风险,R的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0表示零风险,1表示风险发生率为100%;V表示的是承灾体自身的易损性。易损性指的是灾害体对承灾体构成的威胁,威胁程度可以同时反映承灾体承受灾害或防灾的能力以及承灾体自身的价值,易损性的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如取值为0,则代表承灾体无威胁,如取值为1,则代表存在100%的威胁。S表示的是灾害体固有易发性。易发性包括了灾害影响强度、影响范围、发生概率等方面的因素,S的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0代表灾害体不会对承灾体产生威胁,1表示灾害体可对承灾体构成100%的威胁。

2 风险评估技术

2.1评估模型

在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时,可以应用离散度评估模型、概率度评估模型以及致灾因子评估模型。离散度评估模型指的是将损失量的波动值、投资工具的实际价格作为风险评估依据,在评估风险的过程中需要计算出损失量与投资价格的均方差。概率度评估模型指的是在评估地质风险的过程中需要将投资损失的风险发生率作为计算依据,并依据计算结果评估地质风险。离散度评估模型以及概率度评估模型均属于金融投资领域中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在评估地质灾害时还可以采用致灾因子评估模型。致灾因子评估模型包括概率模型、物理模型及可能性模型,可能性评估模型的关系式为(T,S,M,P),该评估模型表示的是在时间点为T的情况下,地点S发生地质灾害后损失量最大值为M的可能性为P。概率评估模型的关系式为P(T,S,M),表示的是在时间点或时间段为T的情况下,地点S发生地质灾害后损失量为M的概率;物理评估模型的关系式为M=Φ(T,S),该模型表示的是在S空间内,灾害量为M的发生时间[3]。此外,还可以采用灾害概率评估模型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模型的关系式为L={l1,l2,l3,...,ln},在应用上述评估模型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失事对象、失事概率以及失事后果。

2.2评估技术的优化

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则首先应注意对评估层级进行合理细分,在细分层级的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按照标准的风险评估框架,以保证评价精度能够满足制图要求,同时确保评估层级可以为风险等级的精确比对提供依据。在现有的风险评估层级中,地质灾害风险发生层级通常被划分成3个层级至5个层级。对于不同层级中的风险评估结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分级数量,确保分级数量与评估等级实现统一。如在评估地质风险时依据易发程度将灾害层级分为四级,则在划分风险性与危险性评估结果的过程中也应采用对应的层级分类方法。其次,在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过程中应积极推广使用RS技术或GIS技术等先进绘测技术。应用GIS技术可以保证全面管控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编录、建设数据库、监测预警等相关工作,进而为风险评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4]。例如,在评估灾害风险时可以利用CIS系统所具有的高程分析功能、空间分析功能、属性管理功能以及图形编辑功能等及时分析地质数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客观性强、准确性高的评估结果。此外,在制图的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选择比例尺。对于不同层级的风险评估结果,在制图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规范选择能够清楚表现威胁特性、易发性的比例尺;同时应注意对区划中的特殊水准进行有效辨识。例如,对于全省或全国的风险评估结果,在绘制的过程中应采用1:20万以下的比例尺;对于县市级或地市级地质灾害评估结果,在绘制时可以采用1:5万左右的比例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且分布范围较广及类型多样。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应注重合理运用风险评估技术,同时结合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情况等及时建立起灾害风险预警体系,编制可行性较强的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1]魏嘉,魏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中降雨致灾营力的处理与应用--以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为例 [J].科技视界,2012(6):14-15.

[2]胡元进,张强,吕晶日,等.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监测--基于成都市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J].地下水,2015(3):75-77.

[3]郭碧云,傅旭东,张正峰.龙溪河流域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及河床演变关系[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21(6):1005-1017.

[4]李秀珍,孔纪名,崔云,等.芦山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类型、特征及演化趋势分析 [J].工程地质学报,2014(2):272-279.

P694[文献码]B

1000-405X(2016)-3-416-1

猜你喜欢

灾体易损性易发
我国海洋生态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估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承灾体调查总体情况介绍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基于IDA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易损性分析
基于PSDM和IDA法的深水隔震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比较
基于性能的FRP加固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潮州市湘桥区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