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3-21江西赣州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康春华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共情外科心理

江西赣州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康春华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江西赣州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康春华

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巧妙地开展心理护理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心理护理的高度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护理方法,提升学生的护理水平,有助于为他们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对此,笔者分析了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心理护理 外科护理 应用策略

所谓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针对病患的心理变化情况,采取各种方式与途径维护病人心理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研究表明,在护理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对病患进行心理护理,不仅可以让病患放松心情,缓解焦虑,保持稳定情绪,增强其自信心,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强病患的抵抗力和承受能力,心理护理是外科护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一、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据相关研究表明,身体疾病往往可以引发心理障碍,若不及时护理会导致疾病的严重恶化。良好的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可以调动患者的主动性,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对于任何手术,不管手术大小,手术结果如何,患者多少都会对手术产生一定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他们害怕手术中的疼痛,害怕手术不成功,害怕手术出现意外事件,害怕出现后遗症,这种不良的心理情绪会睡眠影响质量和食欲,加剧患者的病情,对患者手术和康复非常不利。

因此,外科护理人员接待患者入院后,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操作,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外,还应注意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术前、术中、术手的心理疏导和护理,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听取患者的心理诉求,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关切、真诚的言语,熟练、轻柔的操作,帮助患者消除失落感、孤独感以及恐惧感,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产生信赖感,以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护理,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从而增强患者信心,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二、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关注术前护理,引导学生评估术前病患心理状态

术前护理主要是指从患者入院至手术前的护理。手术对患者而言是强烈的精神应激源,患者在手术的刺激过程中往往易产生不安、焦虑、害怕、恐惧等消极心理情绪,越接近手术日子,患者这种消极心理情绪就越严重。在这一阶段若能正确地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往往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让学生放松心情,平静地看待手术,同时还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症概率。因此,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术前护理,掌握术前心理咨询技巧,学会根据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和患者自身的性格特点,明确手术对患者心理造成的影响,从而准确评估出患者术前心理状态,掌握正确的术前心理护理方法,做好术前心理教育和指导,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焦虑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恐惧。

例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前,除了向患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释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告知患者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病痛,让患者对手术有全面的了解外,还应以亲切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坚定的信心教育,告知患者施术者的医术、医德,暗示手术一定会成功,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少忧虑和恐惧,使患者保持平静而乐观的心态,树立必胜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

2.把握术手护理,指导学生评估术后患者心理变化

术后不良的心理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术后的身心恢复和康复。患者经过手术后,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但由于身体组织受到损伤,手术后伤口止痛不散,加之无法自主活动。他们会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的心理反应。加强术后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抑郁不安的心理反应,加速患者身体的尽快恢复,降低多种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评估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了解术后患者的心理变化原因,抓好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环节,把握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每个术后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一般而言,当患者手术意识完全清醒后,一方面,医护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效果,疼痛情况、休养时期应注意的事项以及适当的活动,并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以避免患者术后过度紧张和焦虑;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应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主动关心和体贴患者。对于不愿意或不能言语表达的疼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如鼓励患者深呼吸、听音乐、按摩肢体等,以减轻身体疼痛,争取早日康复。

3.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共情能力

共情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技巧,它是指能从他人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去理解和感受他人的内心体验,体会他人的情绪和心理状况。许多护理专业学生由于临床经验的不足,在工作初期往往易于出现护理差异,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有利于降低他们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因此,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正确感知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状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患者,并能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护患的有效沟通,降低护患错误的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学生共情能力和护理水平。

例如,学习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护理措施时,一般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容易出现患者怕痛或担心活动后会影响切口愈合等而不愿意下床活动的情况,学生学习时要通过共情,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不愿活动的原因,告知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多种好处,取得患者配合,指导患者活动时减轻切口疼痛的方法,协助他们下床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又可以提高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4.巧用情景、案例或角色扮演法,强化心理护理教学效果

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后,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巧妙地引入病例,创设真实情景,让护理专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扮演护士、患者以及家属的角色,模拟情景,展示患者不同心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医学知识、护理学理论等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理情绪真实地展示出来,根据不同疾病患者疾病特点和心理变化,掌握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感受疾病患者心理变化原因,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学会与患者有效沟通,从而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心理护理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这样,通过从感知躬行到感悟认知,从而达到“做中学”的效果。

总之,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平时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心理护理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评估术前和术后病患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心理变化,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学生掌握心理护理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感受患者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学生共情能力。此外,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巧用情景、案例或角色扮演法开展教学,从而强化心理护理教学效果。

ISSN2095-6711/Z01-2016-12-0225

猜你喜欢

共情外科心理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心理感受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