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016-03-21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于小珊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于小珊
对外汉语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于小珊
对外汉语作为新兴学科,学者对各其方面深入研究的同时,应宏观地从实际出发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本文从教材、教师以及测试三方面入手,提出教材的准确性、真实性、趣味性,以及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对外汉语 实际教学 问题
对外汉语学科作为刚刚兴起不久的、正在发展的学科门类,近几年有关它的研究论著日益增多。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不断深入,无论是从二语习得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接受能力,还是教学方法论的升华,都为对外汉语研究做出卓越贡献。但是,对外汉语从根本上讲是一门实用学科,其目的是让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第三语言的外国人学会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因此,在真正的对外汉语实际教学时,教师的宏观把控不可或缺。本文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教材
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凭借,是外国学生接触汉语、接触中国文化的第一份材料。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十分重要。选择教材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因素入手。
1.准确性。从未接触过汉语的外国学生是一张白纸,落笔即有痕迹,因此教师应对教材的准确性严格把关。
2.真实性。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对象有一定的特殊性,更多是成年人。成年人的外语学习与未成年人的外语学习是不同的。儿童学习具有终身性,成人的外语学习需要强烈的有效性,即在生活中可以实际运用并且经常运用。例如,很多教材把“你好”作为开篇第一课,以快速教给外国人打招呼的方式。
3.趣味性。教材在准确、真实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外国学生找到学习乐趣,使其乐于学习、乐于了解中国文化。例如,刘颂浩等编著的《很好——初级汉语口语》是一个趣味性较强的教材,其第一册22页对人名的讨论“你叫‘朝伟’一定是喜欢梁朝伟吧”,为普通的自我介绍增加了乐趣。
二、教师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这一观点对内对外教学中同样适用。教师是将教材、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工具等各项内容编织在一起的人,教师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关于教师的建议分为以下三方面。
1.教学理念。当今社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得不提的一种工具是“语料库”。语料库不仅提供了海量资源,也为大数据下的统计分析处理提出可能。这种条件下,教师应不断通过实际检验检测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及时纠正教学误区。例如,对外汉语教师一直将“把”字句作为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和规避的问题,但是从语料库的统计分析来看,“把”的错误率其实不高。因此,这要求外汉语教师在现代科技背景下更新教学理念。
2.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师教生词、语法、课文以及中国文化。可是很多对外汉语教师非常急切地想要把更多的内容告诉给学生,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但是欲速则不达,这往往造成学生听不懂、吃不消,造成教学重点的弱化。以笔者自身经历为例,笔者教授“无论如何”一词时,想在教授词汇的同时渗透中国文化,因此拓展到中国古典诗歌《上邪》,尽管笔者用了很长时间解释,可是课后学生反映听不懂。笔者教学的预期效果没有达到,还白白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适当,切不可操之过急。
3.教学方法。这里所说的不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而是教学方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是阶段性。对外汉语教学应重视教学的阶段性。例如,初级的学生应该选用图片、手势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学生的第一语言教学。因为在这个阶段教师解释得再清楚明白,学生也听不懂。到了高级阶段时,对外汉语教师应考虑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而尽量使用汉语阐释和指导。其次是精讲多练。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外国学生学会汉语,因此应更多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重视“练”的重要作用,将讲解内容不断提炼和完善。最后,要重视方法上的创新。这与教材选择中的趣味性是呼应的,都是为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使课堂氛围更适合学习。
三、测试和反馈
一阶段的教学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合理的测试评估教学效果,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关于测试的建议分述为以下三点。
1.信度。信度指测试的可信程度,即是否反映学生真实的能力结构和知识水平。为获取和保证测试的信度,教师可以采用二次考试,看其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相关性越大,即信度越大,测试越可靠。因此,笔者不建议对外汉语教师只设期中、期末等一两次独立考试。教师要反思考试结果,看其相关性,以确定测试的信度以及测试所得出的学生学习水平是否可靠。
2.效度。效度指是否测试出想要测试的内容。这是由试卷结构和选取所讲内容的样本是否合理决定的。通常来讲,测试的难度应该难度适中,过难和过易的题目少,使难易程度呈棒槌状分布。同时题目设置要具有区分度,使学生可以方便地比较彼此之间的差距。同时,测试也不只限于试卷这一种,教师可以给出任务观察其表现等,综合考评学生各方面的水平。
3.真实性。真实性体现在主客观两方面。首先从客观上试卷应能真实反应学生的能力水平,主观上应使学生认识到测试的真实性。凸显性的真实使学生乐于接受测试,反思测试结果,进而实现良性循环。为实现主观上的真实,教师测试时不要超出教学内容范围,要合理安排重点内容的比重等。
[1]H.Douglas Brown.语言测评:原理与课堂实践(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刘颂浩,马秀丽,宋海燕.很好——初级汉语口语[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ISSN2095-6711/Z01-2016-1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