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质指数(BMI)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Body Mass Index (BMI) On the Coping Styles

2016-03-21唯XUWei

四川体育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大学生

徐 唯XU Wei



体质指数(BMI)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Body Mass Index (BMI) On the Coping Styles

徐 唯
XU Wei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等级体质指数(BMI)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探讨BMI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规律。结果:(1)BMI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求助(F=3.623;P=0.014),问题解决纬度(F=2.738;P=0.045)影响显著;BMI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求助(F=2.904;P=0.043),逃避纬度(F=3.398;P=0.036)影响显著。(2)男大学生在求助、问题解决纬度中,低体重组别均数都高于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三组均数。(3)女大学生在求助纬度中,低体重组别均数高于正常体重组;在逃避纬度中,低体重组别均数低于正常体重、超重两组均数。结论:低体重等级BMI对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具有负面影响,应加强对BMI低体重等级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指数;应对方式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224002。Institute of P.E.,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is thesis aims at exploring the law of BMI influenc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s through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body mass index (BMI) on coping styles of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1) BMI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help latitude(F=3.623;P=0.014)and problem solving latitude(F=2.738;P=0.045)in male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s; BMI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help latitude(F=2.904;P=0.043)and escape latitude(F=3.398;P=0.036)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s. (2) The mean of Low weight group are all higher than the normal weight, overweight, obesity groups in help latitude and problem solving latitude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3) The mean of Low weight group are all higher than the normal weight group in help latitud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ean of Low weight group are all lower than the normal weight and overweight group in escape latitud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onclusion: In BMI, Low weight grad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coping styles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tervention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 of low weight class in BMI.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Body mass index (BMI); Coping style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反映人体体重与身高关系,且与身体成分密切相关的、判断人体胖瘦程度和评价营养状况以及身体充实度的理想指标。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1]。鉴于营养状况是体质健康的物质基础,BMI的大小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研究不同BMI与心理健康因素的关系,可为有针对性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综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参考。应对是指个体在处理来自内部或外部超过自身资源负担的生活事件时,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而应对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具有一定的跨情景一致性和稳定性。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适应活动,对于缓解压力、保持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2],因此,本课题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的BMI分布状况,研究大学生BMI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旨在探讨BMI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规律,为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应对方式进行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地方师范学院大2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70份,回收有效问卷 368份,有效回收率为 99.6%。其中,男生187人,女生18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BMI的评定 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检测,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于2002年6月通过的“中国人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WGOC)”的讨论,把大学生BMI的标准界定为:BMI<18.5为体重偏低,18.5 ≤BMI <24为体重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它们分别代表了营养正常与营养异常的四种营养状态[3]。

1.2.2 应对方式量表的选择与测量 应对方式量表采用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该量表由我国学者刘凤娥编制,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共有64个问题,9个维度,包括:(1)问题解决;(2)求助;(3)忍耐;(4)抱怨 ;(5)转移 ;(6)逃避;(7)幻想;(8)压抑;(9)退缩,其中将 1~ 3 维度归为问题取向,4 和 5 维度归为情绪取向,6~9 维度归为回避途径。 就某一维度而言,得分高说明较少采用这种应对方式,得分低则说明较多采用这种应对方式。经过检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采用团体测量,由各班级的体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填写问卷,并有专人指导,学生填写完毕后立即回收问卷。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和SPSS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方法有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BMI分布状况

表1 大学生BMI频数分布

2.2 大学生BMI对应对方式各纬度的的影响

2.2.1 男大学生BMI对应对方式各纬度的的影响

表2 不同等级BMI男大学生应对方式各纬度均数的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BMI因素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求助(F=3.623;P=0.014),问题解决纬度(F=2.738;P=0.045)影响显著,对其他纬度无显著性影响。对求助、问题解决纬度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显示:在求助纬度中,低体重——正常体重(P=0.042);低体重——超重(P=0.027);低体重——肥胖(P=0.001)三组之间差异显著。在问题解决纬度中:低体重——正常(P=0.016);低体重——超重(P=0.020);低体重——肥胖(P=0.008)三组之间差异显著。

2.2.2 女大学生BMI对应对方式各纬度的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BMI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求助(F=2.904;P=0.043),逃避纬度(F=3.398;P=0.036)影响显著,对其他纬度无显著性影响。对求助、逃避纬度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显示:在求助纬度中,低体重——正常体重(P=0.033)之间差异显著。在逃避纬度中,低体重——正常(P=0.046);低体重——超重(P=0.014);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表3 不同等级BMI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各纬度均数的比较

3 讨论与分析

3.1 大学生BMI的分布特征

研究检测结果表明(见表1):总体大学生正常BMI占71.2%,异常BMI占28.8%;男大学生正常BMI占66.7%,异常BMI占33.3%;女大学生正常BMI占75.8%,异常BMI 占24.2% 。说明,大学生的 BMI 指数相对集中,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但也存在着一定数量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BMI异常大学生。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男、女大学生BMI异常,体现出性别特征,它表现为,男大学生低体重(5.4%)等级比例低于女大学生(15.4%);而男大学生超重(21.5%)、肥胖(6.5%)等级比例高于女大学生超重(8.8%)、肥胖(0)等级。这些测量结果与国内的大量研究结果相似[5]。良好的营养状态是人体身心健康的保证。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都是影响人体各系统功能与健康的营养异常状况。本检测结果说明,尽管现在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BMI异常情况是现在大学生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如何有针对性的改善大学生的BMI异常状况以及BMI异常给大学生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高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3.2 大学生BMI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各纬度的方差分析说明,BMI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求助、问题解决纬度影响显著,对其他纬度无显著性影响。进一步的LSD检验表明;在求助、问题解决纬度中,都表现为低体重——正常体重;低体重——超重;低体重——肥胖三组之间差异显著,而其他组别之间无显著差异。具体均数比较说明;在求助、问题解决纬度中,都表现为低体重组别均数高于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三组均数;说明,与正常体重大学生相比,低体重因素降低了男大学生的求助、问题解决应对能力,而超重、肥胖因素对此无显著影响。在应对方式中,求助、问题解决属于积极的应对方法,低体重因素降低了男大学生求助、问题解决能力,说明,低体重因素对男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超重、肥胖因素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无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说明,在对BMI异常男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低体重等级男大学生求助、问题解决纬度的干预,提高他们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表3结果表明:各纬度的方差分析说明,BMI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求助、逃避纬度影响显著,对其他纬度无显著性影响。进一步的LSD检验表明;在求助纬度中,只有低体重——正常体重组别之间差异显著,而其他组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具体均数比较说明,低体重组别均数高于正常体重组。说明,与正常体重大学生相比,低体重因素降低了女大学生求助应对能力,而超重因素对此无影响。在逃避纬度中,低体重——正常;低体重——超重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其他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具体均数比较说明,低体重组别均数都低于正常体重、超重两组均数,说明,与正常体重大学生相比,低体重因素提高了女大学生逃避应对倾向,而超重因素对此无显著影响。在应对方式中,求助属于积极应对方法,而逃避属于消极应对方法。低体重因素降低了女大学生求助应对能力;提高了女大学生逃避应对倾向,说明,低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都是负面的,而超重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无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说明,在对BMI异常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低体重女大学生,求助、逃避纬度的干预,提高他们应对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综合以上男女大学生BMI对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结果说明,在BMI异常等级中,低体重等级对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都存在负面影响,只是影响的纬度有所不同;超重等级对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都无显著影响;肥胖等级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也无显著影响,至于肥胖等级怎样影响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由于数据原因,本研究无结论。在现有研究中,尽管针对不同BMI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几乎为空白,然而大量相关研究,间接的证明了本研究结论。(1)

在低体重对个体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研究中,许多研究报道,低体重因素对个体的许多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焦虑、抑郁、社会交往[6-8]、自我身体满意度[9]、人际关系[10]、社会焦虑[11]等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本研究表明低体重对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都存在负面影响,与这些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2)在对超重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中,有少量研究说明,超重因素对心理具有负面影响[10],而大量研究说明,超重因素对心理社会因素无显著影响[12-15],本研究超重等级对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无显著作用与这些研究结果相同。(3)在肥胖因素与心理因素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表明,肥胖对青少年心理因素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16-17],肥胖对男生心理几乎没有影响[14],而肥胖对女生的心理产生很大负面影响[13]。而本研究中;肥胖等级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无显著影响与此观点相符。

在现代社会中,鉴于肥胖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对大学生BMI的研究中,大量研究关注的重点是肥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而低体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显得很少。其实,BMI异常分为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两种状态。医学研究证明,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都会危害人体的健康。而本研究结果与分析表明,在BMI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中,低体重是影响男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是影响女大学生应对方式重要因素。因此,在今后BMI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应加强低体重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探讨低体重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的生理、心理因素,从而为全面提高低体重等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崔景贵.高职院校BMI指数异常学生的心理分析与干预策略[J]职业技术育,2009,10(30):70~73.

[2] 彭 萍,姚树桥,刘伟伟.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5):152~154.

[3]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4] 刘凤娥.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J].统计研究,2009,26(7):109~112.

[5] 陈丽君,马小浪.江苏省大学生BMI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15,36(1):55~57

[6] 王 毅,姚正宁.不同身体形态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0):961~964.

[7] 金李君,陈文龙,林 希.大学生BMI指数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医教育,2006,25(1):29~33.

[8] 王筱桂,刘 铮.北京市儿童肥胖与抑郁症关系[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3):214~217.

[9] Presnell K,Bearman S K,Stice E.Risk factors for body dissatisfaction in adolecent boys and girs: aprospectiv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2004, 36(4): 389~401.

[10] 杨冬梅,韩卫民.周凤梅单纯性肥胖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首都公共卫生,2009,3(4):170~174.

[11] 李 洋,李黎明.大学生BMI与社会焦虑关系的实证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4,28(3):87~89.

[12] 许 玲,陶芳标.肥胖中专女生情绪症状和自我意识评定[J].疾病控制杂志,2004,8(6):560~563.

[13] 侯广斌,李群英,张泽刚,等.减肥、健美运动处方对超重、肥胖女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04):117~122.

[14] 乔来明.对肥胖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912~2915.

[15] 戴 欢,曾义霞.某部队超重官兵的疲劳睡眠及心理状况调查[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6):575~578.

[16] 赵淑芹,陈晓兰.等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497~498

[17] 杨 建.男女中学生体重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4):2694~2699.

基金项目:盐城师范学院项目(12yckkw012),课题名称:《大学生体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27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