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根教研,趣味创作
——数学微课教研

2016-03-21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小学谢金灵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草根趣味教研

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小学 谢金灵

草根教研,趣味创作
——数学微课教研

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小学 谢金灵

《劝学》中写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君子生非异也,

草根教研 趣味创作

微课是在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新型的更加便捷实用的教学媒体。《劝学》中写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微课合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会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与完善。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成立“草根教研,趣味创作”教研小组,教师进行定期教研。

一、“微”储备

2015年5月,笔者参加《大数据下的“未来小学数学课堂”研讨观摩会》活动,聆听了当时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的《我眼中的微课——关于微课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同年10月份,笔者所在学校针对微课的开展进行沟通。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很有必要着手尝试。学校购买了录制微课的设备,由学习能力较强的教师参与尝试。教师大会上进行展示,学校教师一致认为微课是好的教学方式。微课虽“微”,如果运用得当,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进行资源共享。

二、“微”组成

微课是课,必须是一个好课,好课一定是打磨出来的,如果单单靠技术,简单做一个课,将失去意义。它必须能精准地展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充分地体现教法和学法。基于此,我们在2016年3月开学成立数学学科“草根教研”协同学习小组。一年级季春梅、杨虹云和陈菲菲,三年级褚琳琳、刘雅晶和王莉,五年级王芳、韩晓雁和王婧微,还有笔者,共10名成员组成“草根教研”小组。我们的分工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的。例如,笔者对微课的理论知识方面接触早,负责理论方面的指导,制定实施方案,活动计划安排,建立微信群。季春梅老师最先接触“微课宝”,由她负责技术层面的指导。根据这个原则,王芳老师负责微博的建立和维护,褚琳琳老师负责资料整理,信息报道由杨虹云和陈菲菲老师负责,影像由刘雅晶和王莉老师负责,记录由韩晓雁和王婧微老师负责。

三、“微”教研

团队边实践、边教研、边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享受自己创作的乐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也兴趣盎然。因此,我们称为“趣味创作”。刚刚起步时,这一活动称作“微视频”教研。“微视频”是教师在一线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教研,教师实际动手制作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视频,因此真实、实用。

“微视频”教研流程大体分以下几步:

1.选题试做,集体教研。首先,教师分头教研,对本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梳理单个内容,梳理出question,同组研讨归纳出problem,接着就problem进行探究,然后制作“微视频”。例如,三年级褚琳琳、刘雅晶和王莉老师制作了一个《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认识三分之一》的微视频,阐述自己确定为“problem”的理由。她们“假于”微课,直观、准确地演示给学生。大家赞同她们找出的“problem”。集体教研过程中提出“微建议”,做出“微创新”,力争“一点一滴”完善。例如,一年级季春梅做的《认识半时》,教师为了美观,先制成ppt,然后翻录成微课,虽然效果好,但是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大家教研时感觉这个方法不妥,最后提出直接录制拨动表盘过程,即直观又便捷。

2.分头教学,同观共评。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交融,教师进行“微调整”,做出“微创新”,这时“微视频”进入课堂。录制课堂利用“微视频”的教学片段,全体成员集体教研,就“微视频”在课堂中的应用发现“微亮点”,提出“微建议”,做出“微调整”,力求进一步的“微创新”。例如,五年级《画三角形旋转图形》,教师先设计教研思路,然后制作微课。课上使用时,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有效解决重难点。

3.借力微课,丰盈课堂。经过大家集体打磨的微课运用到课堂上,全体成员一起参与利用微课的课堂,开展更深一层次的“微教研”。例如,韩晓雁老师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这个内容的教学中有两个实验,一个是物体占空间的实验,一个是物体占空间有大小之别的实验。以往我们在课堂上实际操作,可是由于班级学生多,效果不理想,有些学生不能清晰地看到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看不清,学生探究就受限。因此,韩老师提前做了两个微视频。通过观课,我们发现教学效果很好,探究进行得很彻底。如果韩老师课堂上在前面实际演示,后面的学生不会清晰观察到,探究活动会受到影响。因此这堂课微视频的运用不仅恰当,而且还使课堂更加丰盈。

4.精细打磨,惠己利人。“草根教研,趣味创作”的根基是真实、实用,因此我们的微课必须真实、实用。“惠己”:微课的制作过程,实际就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探讨和反思的过程,随着微课制作,教师的教学技能变得更加“成熟”。“利人”:一个好的微课,学生可以随时拿来自学某个知识点;家长利用它来辅导学生的学习;年轻教师利用骨干教师的微课丰富自己的课堂;骨干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借鉴,资源共享。

笔者相信,教师将此路坚定地走下去,不断完善,会给学校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增加靓丽的一笔。

[1]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ISSN2095-6711/Z01-2016-12-0011

善假于物也。”教师教学合理地运用微课,会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与完善。笔者所在学校的“草根教研,趣味创作”为充分“假于”微课,教师们组成“协同学习”小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猜你喜欢

草根趣味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草根艺术家
午睡的趣味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草根
草根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草根论调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