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救援工作的探讨

2016-03-21重庆市璧山区公安消防支队重庆400000

低碳世界 2016年29期
关键词:消防人员救援消防

陈 军(重庆市璧山区公安消防支队,重庆400000)

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救援工作的探讨

陈 军(重庆市璧山区公安消防支队,重庆400000)

近年来,我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此类火灾也在逐渐增加,对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安消防部队应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救援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其次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救援战术进行了相应的阐述,最后研究了加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的措施,以供参考。

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

1 引言

高层建筑通常包括民用高层建筑与工业高层建筑两类,目前,政府已经制定了较高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标准,并且配备了十分完善的防火设施,但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火灾隐患较多且繁杂,极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高层建筑火灾发展迅速,一般无法在火灾初期对火势进行良好的控制,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救援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

2.1 周边易燃物多,后期火势爆发快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往往建设在城市人口来往频繁的区域,其周边必定存在其他建筑物,例如办公楼、商业小店、宾馆以及住宅等,这些建筑物本身就有着许多易燃、易爆的设备,经过火势席卷,将会引发更大的火灾,甚至是爆炸,导致后期火势更加猛烈。

2.2 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一般用于大型的写字楼或是公寓楼,楼内必定有大量的人员,一旦发生火灾,几乎无法迅速的安排人员有序撤离,再加上高层建筑的通道大多以电梯为主,火灾发生时,电力系统会被破坏,导致电梯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即便能够正常运行,也无法运输大量人员,大大增加了人群疏散的难度。

2.3 烟气危险性高

通过火灾中人员死因的分析统计发现,火灾中烟气对人体的伤害最大,烟熏致死的比例最高达78.9%。在火灾初期阶段,由于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各管井烟气扩散速度则可达3~4m/s。而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烟气的危险性更高,因为烟囱效应形成后,加之楼内人员不能及时疏散,最终由于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而毙命。

2.4 救援难度大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消防救援设备的数量与救援高度均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对高层建筑的火灾进行良好的施救。②由于高层建筑的用途大多数为公寓楼或写字楼,地理位置通常位于建筑密度较大的市中心,发生火灾时,大型的消防救援车辆难以抵达火灾现场,大大增加了火灾的救援难度。

2.5 建筑设施高空掉落,破坏灭火工具

高层建筑的外部建设大多采用玻璃幕墙,在受到高温气或是直接接触火时,极容易被破坏,从高空中坠落,非常有可能砸中、破坏救援工具,例如梯子、供水器材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灭火救援工作不得不中断,甚至还可能会砸中灭火人员以及围观的群众。

3 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救援战术措施

3.1 利用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灭火

一般情况下,火灾按照时间可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初期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下降阶段、熄灭阶段,其中,初期阶段是最佳的灭火时机,所以当火灾发生之后,不可一味的等待救援,应积极组织灭火自救。当险情被发现时,现场人员应第一时间报告高层建筑的消防负责人,之后,消防负责人应按照提前制定的消防应急预案,积极组织人员利用建筑内部的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灭火,例如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从而将火灾扼杀在初期阶段,避免火灾的进一步扩大。

3.2 及时通知并引导人员疏散

由以往的火灾事故分析可知,导致人员伤亡的原因除了烟尘、烧伤,人员撤离过程中发生的严重踩踏也会导致人员伤亡,根本原因在于未及时通知并引导人员有序疏散。对此,当火灾发生后,且处于初期阶段时,因火势较小,高层建筑管理人员应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第一时间利用建筑内部的广播设施或即时通讯软件通知楼内人员,并引导其迅速有序地离开大楼,避免发生踩踏等二次事故。

3.3 消防人员利用室内消防电梯进行内攻灭火

高层办公建筑的灭火救援一般采取内部灭火为主、外部进攻为辅的救援方法。由于消防云梯的高度有限,消防人员难以从外部到达起火楼层,如果发生此种情况,应从内部攻入,消防电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火灾发生时,正常电梯往往不能运行,这就需要设置消防电梯,以此来为救援工作提供便利,减少消防人员的登高时间和体能消耗。

4 加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的措施

4.1 坚持预防为主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火灾较难扑灭,这就要求从源头上尽量杜绝、控制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高层建筑在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疏散通道、避难楼层和防排烟等各个系统的设置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此可知,一幢合格的高层建筑必须具备很强的自控自救能力。所以,负责消防安全审核和监督的部门必须严把消防设计审核关、工程质量关以及消防验收关,杜绝高层建筑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的出现。

4.2 加强初期火灾的控制能力

由火灾发展规律研究可知,初期火灾最容易被控制。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展开有效的灭火救援行动,必定能够将火灾控制在初期,避免巨大损失的出现。建筑内部人员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火灾,这就需要依靠建筑内的安全保卫人员、服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充当初期火灾扑救的主力军,充分利用建筑内的固定灭火设施及设备,在起火层的局部或房间采取堵截包围,从内部主攻火点,靠自救力量扑灭初期火灾。

4.3 加强辖区高层建筑及周边环境的信息收集

①对辖区内的所有高层建筑进行定期的实地调查研究,以全面了解所有高层建筑的特征,掌握内部建筑结构与各楼层的房间分布情况,以及疏散人群的行走路线以及各管道井、电梯的分布情况。②依据实际调查结构,组织人员制定灭火作战预案,定期修订,确保其实用性。同时,还应定期组织实战演练,使得消防人员能够快速熟悉作战预案,掌握各项灭火救援工作流程。③对辖区高层建筑的调查研究与作战预案进行相应的整理,归为档案,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消防网数据系统,做好所有档案的储存工作,并实时更新数据,以便日后查询修订。

4.4 解决好疏散救人问题

任何灭火救援行动都必须以救人为第一要务。传统的疏散救人采取“内攻外合、下攻上合、前攻后合、左攻右合、分段分层”的立体式方法,运用结绳、滑绳和缓降器自救、云梯车疏散、直升机起吊等方式展开,甚至是消防人员在水枪阵地的掩护下进行人员的引导式疏散搜救。但依靠消防人员引导和云梯车等被动式疏散行动存在缓慢、所需时间过长等不利因素,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可将全民需掌握逃离危险之地的消防安全知识作为一项教育内容,从小培养。此外,还应不断优化人员疏散途径与方式方法,可通过增加借助外部装备力量进行自我逃生疏散。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极大,破坏力也较大,这就需要增强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在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救援工作中,应详细分析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征,定期调查辖区内的所有高层建筑的各项信息,制定规范的灭火作战预案体系。此外,还应积极配合作战预案,模拟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行动的实战训练,以增强强化消防人员的综合能力,有效执行救援工作,在第一时间内扑灭火灾,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的危害。

[1]李田成.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排烟预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67~69.

[2]邢志祥,高文莉,诸德志,等.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力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35~40.

[3]李 斌.浅谈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救援实施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123~126.

D631.6

A

2095-2066(2016)29-0253-02

2016-9-28

陈 军(1985-),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灭火救援工作。

猜你喜欢

消防人员救援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紧急救援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3D打印大救援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试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应对消防新挑战
读图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