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理念引领数学教学设计创新

2016-03-21河北省黄骅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张希之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理念创新

河北省黄骅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张希之



以新理念引领数学教学设计创新

河北省黄骅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张希之

摘 要:教学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科特点和教学设计规律,着眼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数学品质的提高,坚持学程设计理念,突出学生本位;坚持弹性设计理念,注重运用灵活方法;坚持动态设计理念,强化教学针对性,为全面优化数学教学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理念 数学 教学设计 创新

一、坚持学程设计理念,突出学生为本

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与爱好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坚持以“教学生成”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由以“教师的教为本位”向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数学教学观转变,确立“为学习而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学程设计观。

首先,数学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经验,而不是从数学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和经验出发。所谓真实的问题,是指学生头脑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是作为新知识固着点的问题。着眼真实问题设计教学关键在于把握学生固有的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学有所思,学有所成。所谓实际经验,是指学生头脑中已有经验,是新知识生长点的基础。着眼实际经验设计数学教学,就是要把重点放在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经验并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已有经验的“自然生长”。

例如,“勾股定理”,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通过对数学情境的全面分析与深入思考,学生深刻领悟“勾股定理”的内涵和实际应用意义,意识到引入“到角”的必要性,从而在“矛盾”和“冲突”中激发学生产生问题。教师不能唐突地把书本中的思路和过程简单地呈现出来。

其次,学生应参与数学教学设计,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的,是教学设计的接受者和被加工的对象,对教学设计没有发言权。即使在教学设计中学生有“主动性”,其“主动性”也是预先设计好的,是被赋予的,目的在于配合教师教学。数学学程设计理念引领下的教学设计中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和独特见解,这些应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应有尊重和体现。

二、坚持弹性设计理念,突出教学灵活性

教学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一个生产、增值、发展的过程,是交流、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以求得新的发现。

教学预设应是弹性的,不应是刚性的、机械的、过分统一的,因为教学设计是教学构想而不是施工蓝图。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数学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留下教师和学生“书写”和“绘画”的空白,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学生数学知识的生成创造条件。

例如,数学解题的教学预设要做到四点:一是既要预设各种具体解法又要预设思路的探索过程;二是既要预设通性方法又要预设巧解方法;三是既要预设正确解法又要预设错误解法;既要预设教师的解法又要预设学生的解法;四是既要预设解题过程和方法又要预设教学过程和方法。这种教学预设内在地“包含”教学生成,潜在地“隐藏”教学创造。

教学预设应该是弹性化、粗放型的教学方案,因为再精细的预设都很难包含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切,只有形成弹性化的数学教学方案才能真正为教学生成留足空间、留下时间。

例如,利用反证法证明“直线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尽管教师提前设想各种证法,但教学过程还是扣人心弦、精彩纷呈,出其不意地“生成”新的证法,这让教师“应接不暇”。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刚性的教学方案,必然会忽视或压制课堂中偶然性、随机性的因素,扼杀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数学教学程序设计应着眼于宏观,不能拘泥固有招式,力求摆脱所谓“环环相扣”的链式结构的束缚。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以“模块”形式出现,将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成活动模块,为数学教学的动态推进和有效生成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三、坚持动态设计理念,突出教学合理性

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从传统教学来看,教学设计更多是“静态”的、模式化的,这种“静态”教学设计多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侧重于数学教学活动程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等一系列程序化、细节化的准备。试图对数学教学的“不确定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严格控制,势必造成数学教学呆板性和模式化,师生的创造力难以得到有效开发,主动性得不到伸展,给数学教学带来盲目性和机械性。

为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数学教学设计应实现由传统的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转变,“尊重”教学过程的丰富性,“保护”教学过程的动态生产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及时感知、判断、操作数学知识,按照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和过程特点动态设计数学教学方案,将成果适时应用到数学教学实践中,使教学方案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并引导数学教学走向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源和个体知识的生成,使教学生成的基本理念得到真正落实。当然,强调数学教学方案的动态设计并非全盘否定静态方案的教学设计,而要以此为基础,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动态地、实时地调整静态的数学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李 祎.基于教学生成的数学教学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03

[2]赵春芳.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2

[3]王 锋.让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呈现层次性[J].学科教学,2007.02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050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理念创新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