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领域图书情报专业硕士需求分析与前景展望
2016-03-21,,
,,
图书情报事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先进文化的基石,是促进人类认知和智慧的重要保障。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有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持续发展和繁荣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但我国图书情报人力资源整体仍呈现专业人员少、层次不高的特点。有鉴于此,2010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增设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共有18家单位获得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全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显示,自增设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以来,招生数量持续增加,就业情形良好,显示出强劲的社会需求[1]。
医学图书情报工作是图书情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医学进步和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撑。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既是医学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生产活动,又是其消费过程。同广义上的图书情报工作相比,医药卫生领域的信息与图书管理具有独特的应用环境、工作使命和学科规律。医学图书情报学教育既符合一般图书情报学教育的要求,又有着其鲜明的领域和行业特色。西方国家都为这一类职业建立了独特的能力模型和学位教育项目。美国医学图书馆学会自1991年始便在美国图书馆学会的要求下制定医学类图书情报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以及学位教育标准[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学领域内的图书情报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课堂和实践教学条件有了长足发展[3-4],但目前的培养模式主要以培养学术型硕士为主。本文从介绍医学领域内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入手,通过系统分析当前开展医学领域内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的必要性,揭示其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广阔前景。
1 医学领域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目标
开展医学领域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我国促进医学图书情报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培养高层次、专业化、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另一方面是来了满足人口健康事业对新型信息人才的需求,为促进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口健康素养。
根据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文件,我们将医学领域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掌握图书情报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卫生系统实际环境,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和医学知识解决卫生系统内信息与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职业修养与素质,能够胜任卫生系统内信息与图书管理的实际工作,适应人口健康信息化实际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2 医学领域图书情报专业硕士需求分析
医药卫生领域是一个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对图书情报工作人员有着持续和广泛的需求。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对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病人安全、健康素养、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的日益重视,卫生系统内的信息和知识管理成为各国的一个优先战略。这不仅对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催生了新型信息人才需求。综合国内外研究和统计数据,医药卫生领域对图书情报领域的人才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2.1 医药卫生领域图书情报人才需求量大
传统意义上讲,医药卫生领域对图书情报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学术型医学图书馆和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医院和其他卫生机构的图书馆(室)两个方面。学术型医学图书馆和医学情报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各类医药院校、医学与公共卫生研究机构和各省市一级的卫生行政部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学术型医学图书馆1 300余家,医学情报研究机构120余所。医院和其他卫生机构的图书馆(室)是医学类图书情报单位的主体。
尽管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各类政策法规和管理文件对卫生机构的信息和图书管理做出了明确规范。美国卫生服务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JCAHO)对卫生服务组织内的信息管理、信息规划和基于信息的决策设立了明确的标准。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中对“信息与图书管理”也有明确的标准规范。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均要求“根据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收集国内外各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文献,开展多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5]。根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现有三级医院1 399家、二级医院6 468家[6]。一般情况,三级医院设有图书馆,二级医院设有图书室。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医学类图书情报机构总量近万家,对医学图书情报专业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
2.2 卫生系统变革催生新型信息人才需求
各国卫生系统均面临着成本控制和质量改进的双重压力,促使各国不断寻求更为理想的卫生系统。在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选项中,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被认为是成功变革的一种使能器(enabler)。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IOM)于2000年提出应用信息技术对卫生服务组织进行再造与重组,2010年提出建立持续学习型的卫生服务组织[7]。2009年,美国通过HITECH法案,将投资259亿美元促进和拓展卫生信息技术应用与采纳。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也通过法案和项目进行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建设。卫生信息技术在卫生系统中大规模应用改变了传统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环境,使他们面临数量急剧增加的数字化卫生信息资源。一方面,这种变化促使传统图书情报人员的职业角色变得日益复合,甚至出现了职业分化。美国医学图书馆学会(MLA)的报告中指出,传统图书情报人员在现代卫生系统中的职业称谓包括了卫生信息专技人员、信息员、医学图书馆员、信息师、卫生科学馆员等等。其中卫生信息师的概念受到美国图书馆学会和国立卫生研究所的认可,正成为一个日渐受人关注的职业范畴[2]。另一方面,卫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催生了新型信息人才需求。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系统将卫生领域的职业划分为七大类和九个等级。加拿大与美国也有类似的划分,并对各类职业提出了明确的能力要求。
200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将卫生信息化作为改革的重要支柱。“十二五”以来,政府加大对人口健康信息化的财政投入,规划中的信息化工程稳步推进,全面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以电子病历为主要内容面向临床应用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和居民健康卡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然而,信息人才匮乏、层次不高已经成为当前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大瓶颈[2,8-10]。截至2013年8月,我国共有医院2.4万个,公共卫生机构1.2万个,基层卫生机构92.2万个。而医院平均信息人员的数量不足7个,公共卫生机构不足2个,基层卫生机构仅为0.4个(资料来源: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这同西方国家的人员配置存在着巨大的区别。以医院为例,部分发达国家床位和信息人员比例约为1:1[11]。
2.3 当前医学类图书情报人员和其他卫生信息人员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现代卫生系统越来越依靠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来促进卫生服务的效率性、效果性、安全性和隐私性,医学研究和卫生服务越来越强调循证和转化。这些趋势要求卫生系统科学有序地搜集、整理、存储、传输和分析医药卫生研究和实践中产生的大量数字信息,搜集、评估、合成、转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研究与实践中的最佳证据,从而改善临床与公共卫生决策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人口健康的整体提高。这些活动必须由受过高层次专业教育的人员完成。
2006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发布报告,提出医学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的七大核心能力:理解卫生系统与科学的环境及影响这种环境的政策、议题和趋势,理解和掌握领导艺术、财务、沟通和管理理论的应用,理解面向用户信息服务的原则和实践,具备管理不同形式的卫生信息资源的能力,理解并能使用技术和系统来管理不同形态的信息,掌握课程设计和授课并具备信息获取、组织和使用方面的教学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并能够批判性地评估不同相关学科的文献[2,12-13]。这一能力模型显然对以本科为主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挑战。美国卫生信息管理学会在其《远景2016》报告中提出在2016年普及卫生信息管理的硕士教育。
我国医学图书情报人员和其他卫生信息人员整体学历偏低,医学图书馆员中硕士学位人数比例仅为1.7%[14]。此外,我国医学类图书情报(尤其是医院图书馆)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学历层次较低,精通外语和计算机的人才极其匮乏,整体知识结构陈旧,极大地制约了医学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医院信息工作人员中有硕士学位的人数比例约为3.6%,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工作人员有硕士学位人数比例为2.4%,基层卫生机构中这个数字为0.4%(见图1,资料来源: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同卫生系统内其它专业人员相比,学历层次亟待提高,在医学院校开展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对改善目前的人才困境将起到重大作用。
图1不同机构信息人员和执业医师中硕士人员所占比例
3 医学领域图书情报专业硕士职业认证与发展
为了保障人力资源建设的稳定性,各国政府和各类学会积极开展医学图书情报和卫生信息人才的职业认证工作。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系统(NHS)提出其卫生信息人力的职业发展规划,并由英国卫生信息专业协会(UKCHIP)提出职业注册认证的标准;美国医学图书馆学会和卫生信息管理学也有相关的职业认证制度和规范。
我国相关职业认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经由文化部批准,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导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并将实施;另一方面,经国家信息产业部、劳动保障部批准,从2006年开始,信息产业部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管理中心和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联合开展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国家职业认证工作。2013年12月,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应“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端急需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的培养,建立业务培训考核和职称评聘制度,探索建立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管理与保障制度”。这些制度和政策的实施将保障本领域的从业人员有明确的职业发展。
4 小结
我国医学图书情报和卫生信息人才缺口巨大,现有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急需得到提高和改善,这是医学院校开展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巨大现实需求。
国内拥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为数不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极其有限,难以满足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医学图书情报和信息人才的需要。培养医学领域内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是解决当前人才短缺、质量相对不高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专业硕士培养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有着显著区别,需要在培养模式和实践实训上进一步探索完善,才能培养出数量充足、素质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