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崖上的『蜘蛛人』

2016-03-21张晓帆编辑李颜岐

中国三峡 2016年1期
关键词:蜘蛛人东德边坡

文/张晓帆 编辑/李颜岐



悬崖上的『蜘蛛人』

文/张晓帆 编辑/李颜岐

回崖沓嶂,壁立千仞,大河茫茫,穹庐苍苍。

河谷最狭窄处,有一座拱坝耸立,鸟飞不至的绝壁之上,有点点人影跃动。 山河壮阔,自然之力鬼斧神工,观之心生敬畏,而心怀敬与勇,身负工具,在崖壁之上攀爬、勘测、施工的这群人,以肉身的力量与技巧,在这片土地上实践建设与保护的诺言。

2015年12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对已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具备建设条件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项目予以核准。这座国内目前核准建设的第三大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禄劝县与四川省会东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谷,山梁纵横,沟壑交错。

尚在这座电站进行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时,长江设计院与西北设计院经过多次比选,确定了7个备选坝址,而最终的坝址位于相对下游、地形地势陡峭的狭窄河谷段。这一选址适合修建拱坝,宽高比接近1.0,有利于节省材料;此外,岩石坚硬,断层较少,裂隙不太发育,岩溶总体上弱发育,坝址距离建材地也不远。多年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经验在此厚积薄发,挑战也应运而生——狭窄陡峭的河谷意味着工程施工需要完成艰巨的高边坡处理任务。虽然这里边坡岩体总体坚硬完整,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岸坡岩体风化卸荷深度整体较浅,边坡浅表层存在块体和坡面滚石等局部稳定和掉块问题。进入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后,陡崖、岩石风化所带来的滚石、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特别是雾化区自然边坡可能存在长久运行安全风险。

峡谷深切,两岸边坡高度1500~1800米,坡度60~70度,这意味着进行机械化的勘测和防护工程施工都是不现实的,只能依靠人力的攀爬来实现这一切。如果这是一部电影,那么此时就是被称为“蜘蛛人”的专业团队闪亮登场的时刻。

目前,乌东德工程主要有两类“蜘蛛人”相互配合参与边坡防护方案实施:一类是专门负责高位自然边坡危岩体识别项目的地质工程师,他们先对地质情况进行勘测、识别,其成果经过设计的科学帷幄后成为改善边坡地质条件的实施方案,再交由另一类“蜘蛛人”——边坡支护工,根据地质工程师设计文件来采取清理、锚杆和挂网喷混凝土等措施,对这些高位自然边坡进行处理。

绝壁登攀者,前行若无山

不用慢镜头快放,自带电影特效。边坡支护施工单位的一支 “蜘蛛人”小分队在短短5分钟内就徒手攀爬了几十米。

不是亲眼看到,让人很难想象得出,几乎与地面呈90度直角的崖壁上,人类竟能真如蜘蛛一般,手脚并用,快速移动。

他们下手落根,脚下生风,似乎全身上下有无数双眼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稳、准、狠地找到落脚支点,看起来连“地心引力”似乎却在他们那里失去了作用。即便没有合适的支点,“蜘蛛人”也总能灵活地把一条腿悬空伸出,迅速调整身体位置,在眨眼间将身体重心稳稳地转移到另一只脚上。

攀爬时,他们强壮的手臂拉长犹如蜘蛛有力的长腿,当左手抓握头顶上方支点的同时,右腿弯曲从容地踩踏在下方支点上,而在左腿保持平衡的瞬间,右腿随即迅速于支点蹬腿发力,同时连贯地抓握下一个支点。这一系列完美的攀岩动作完成时间极快且富有节奏美感,他们按照“连惯-停顿-连惯-停顿”的间歇进行,训练有素。

俯瞰建设中的乌东德水电站工程下游场景。 摄影/陈业青

常人眼里不可思议的“蜘蛛速度”在龚清洪看来稀松平常。三十岁的龚清洪是四川省雷波县谷米乡下坝村人,乌东德工地上大名鼎鼎的高位自然边坡支护工,因为在悬崖峭壁上精湛的边坡技术以及长达8年的边坡支护经验被工友们称为“蜘蛛王”。他所率领的这些“蜘蛛人”,日常工作就是在完成测量放线后,通过双股安全绳吊至施工部位进行坡面清理、清撬作业,继而完成造孔、插杆、注浆、挂网、喷护作业。他的队伍里,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技术与专业充满自信。

乌东德水电站需要处理的边坡高度极大,延伸范围也极广。整个项目需要处理的自然边坡和工程边坡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而依靠这些“蜘蛛人”,2015年3月开始的左岸边坡处理工程,只用了三个月就从1135米高程开挖到988米高程,平均每月开挖三十多米,可以说创造了水电工程高边坡处理的纪录。

右岸鸡冠梁子边坡治理施工形象。 摄影/黄正平

生于斯,活于斯,乐于斯,奉献于斯

龚清洪的队友大多是2011年底从另一座大型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的工地跟随他转战至此的同村乡亲,“蜘蛛人营地”人员最多时有100多人,从事“蜘蛛人”行业最长的有七八年,最短的也有四五年。

在国内,与他们一样从事这项高难度、高强度、高风险职业的边坡支护工,主要也是来自云南、四川的农民工。他们生于靠近大山的土地,成长于山峰的庇护之下,从小熟稔这片土地的地质地貌,日常行路的现实需要更让他们掌握了爬山攀岩的高超本领。不知从谁开始,这项日常行路的本领成为了建设大山、保护大山能用上的一项本领,除此以外,它还为这些在落后的现实境况中,希望凭自己能力改善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深入大山深处的工程建设地,加入“蜘蛛人”队伍。

左岸坝肩水垫塘边坡支护排架搭设施工。 摄影/邓利强

左岸茅草湾高位边坡挂网施工。 摄影/李广

同世界上其他高危职业一样,这项让普通人望而生畏的高危作业有着“蜘蛛人”自己才知道的苦与乐。

“刚开始从事这行的时候,心里多少是有些害怕的,一来从没见过这么高的悬崖,二来还要边爬边进行这么多道工序的施工。不过,干久了,也就慢慢有了技术和心得,合格的‘蜘蛛人’除了爬得快还需要超强的体能和团队合作精神”,队员陈昌兵说,“因为地形复杂,常常会有卷扬机到不了的地方,这时候施工材料就只能靠自己和队友在攀岩时齐心协力人工搬运上去,这些材料可比人重多啦。”

“蜘蛛人”的体能要求十分严格,每一个工人上岗以前都要经过三关筛选,一是年龄达标——介于25-45岁之间,二是体检合格——无心脏病、高血压、恐高等情况,三是体重达标——不超过140斤。现实的工作中,一个“蜘蛛人”平均每天都要随身携带30公斤重的钻机、机具或材料,而像被动柔性防护网钢柱这样足足有300余斤的材料则需几十人合作。攀爬的体能与技巧外,考验着蜘蛛人队伍的还有韧性、勇气、团结与智慧。

辛苦之外,这项工作给这些农村出生的汉子以精神上的满足。即使只有短短几日的接触,也能感到这群汉子的淳朴、真诚与豁朗。这大概与攀登的过程有关,在艰难的自然环境中,一心向上行走,为着同样的目的努力,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单纯,个人交情被淡化,沟通协作得以增强,就如同战阵。这份工作所蕴涵的坚韧不拔和奉献的理念与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态度背道而行,拒绝意志薄弱,拒绝复杂的人际关系,拒绝庸碌乏味。

“说真心话,即便是等到这里的边坡护理工作结束了,我们这些干了七八年的‘老蜘蛛’还是真舍不得离开,一来是觉得这里干习惯了不想挪窝,二来是觉得能亲身参与国家这么大的工程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你想想看,换在以前,我们这些农民哪个敢想除了种田还能干这么光宗耀祖的事嘛,”涂可永说着憨厚地笑了。

右岸鸡冠梁子边坡治理排架搭建钢管搬运施工。 摄影/邓利强

高山上的作画者

龚清洪与队友如今能有的放矢、从容不迫地开展高位自然边坡支护作业,与“蜘蛛人”先遣队——乌东德坝区边坡识别地质工程师的前期勘测工作密不可分。

四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是乌东德坝区边坡识别的地质工程师队伍。这支建国后由基建工程兵部队转业的国家地质勘查科研事业单位,秉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作精神,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在国家区域地质调查、红层找水、重大地灾巡排查等公益性地质工作,以及水电、民航、能源、农业、地灾防治等国家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工程中承担并完成了一大批项目,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早在1995至1997年,这支队伍就参与了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的高位自然边坡危岩体识别和清理,此后又陆续参建三峡水利枢纽地下厂房、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等多个三峡集团承建的大型电站工程。

与龚清洪所率领的边坡支护“蜘蛛人”相比,乌东德工程高位边坡识别负责人、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赵其苏带领的地质专家“蜘蛛人”不仅拥有过硬的登山攀岩专业素质和技术,更具备先进、扎实的地质专业知识。他们是“悬崖峭壁上的舞者”,也是“高山作画的地质绘图师”。

右岸鸡冠梁子CH区域边坡治理施工辅助通道钢结构焊接施工。 摄影/黄正平

右岸鸡冠梁子高位边坡治理排架搭设施工。 摄影/邓利强

通过人工绳索速降、顶绳攀岩对陡坡危岩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之后,对危岩的控制条件进行初步分析,并将其具体位置、形态绘制成工程地质图,提交调查总结报告。

这是一项极细致的勘测工作,需要“蜘蛛人”在绳索和挂具缠身的条件下操作工具完成对陡崖上的危岩和危石的精确摄影和测量,长时间甚至反复停留在对自身存在极大威胁的地段,不同时具备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是不能完成的。

九○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乌东德项目部的专职安全员、地质工程师景远亮的手臂和腿上能清晰地看到一道道划伤,这是从业多年留下的勇者印记。在他眼中,从事这项工作并不是真的天生就是英雄好汉,哪怕是如他们一般技艺超群、经验丰富,在工作中垂直通过危岩和危石依旧让他们胆颤心惊,这份恐惧也让他们更加谨慎,对自然敬畏,对生命慎重。

到目前为止,在两类“蜘蛛人”的配合下,乌东德工程高位自然边坡已经支护起了约60~70万平方米主动柔性防护网,约7.5万平方米被动柔性防护网。如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樊启祥在乌东德工地调研时所说的,这种危险艰苦的工作后面,是严格、科学、规范、精细的管理。蜘蛛人的专业态度为保障乌东德工程边坡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乌东德电站未来的安全施工和运行至关重要。

人类向高处的攀登往往起源于最简单的缘由,因为山就在那里。而对乌东德建设工地的蜘蛛人而言,他们日复一日的辛苦作业不只是因为山在那里,还因为山必须在那里。他们用自己的每一步攀登,每一次施工,成就着大山深处水电开发的蓝图,也守护着江河之上的安全,实现着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愿景。

水文化之旅
CULTURE

猜你喜欢

蜘蛛人东德边坡
乌东德水电站2021年发电量突破389.1亿千瓦时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乌东德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蜘蛛人
艰辛
基于FAHP模型的乌东德水电站地质灾害风险分析
乌东德的红色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