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一座岛 关于纸书的温度与坚守

2016-03-21汪天颖

中国三峡 2016年1期
关键词:纸书妮可玛雅

文/汪天颖



读懂一座岛 关于纸书的温度与坚守

文/汪天颖

《岛上书店》是一部温情的小说,全篇小说的构架颇有意思。每个章节由一部短篇小说的名字命名,就像少年们用各自喜欢的影视歌手的作品名串成一段段表达情感的话语。章节名下,以主人公A.J. F.之名写就对各个短篇小说的品评,或许这正是作者本人对所提小说的理解。

在书的最后,不知是作者,还是编辑写下的,白色纸上跃然一句:

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

是的。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

整部小说就像是以书和书店为核心的关于梦的故事,既真实又唯美。如果要把这个故事般的人生划分段落,那么可以说,这是一场经历了起航、数次中止又重新延续,而最终归于平淡温暖的梦。

一次,梦的起航。

那时A.J.和亡妻妮可各自不甚开心地读着文学博士,有一天妮可说,如果想要更快乐地追逐文学的生活,或许去家乡开一间书店最好。那座叫作艾丽丝的岛屿,如果没有一家书店,怎么能算得上一个地方呢。

他们就这样放弃了攻读研究生,让生活更加贴近文学,更加贴近梦想。

两次,梦的中止。

第一次,妮可在一场车祸中罹难,这个关于书和书店的梦,似乎戛然而止。A.J.对妮可的思念让生活的精神支柱渐渐分崩离析,梦之书店的女主人不在了,A.J.拿什么拯救自己?他终日拖着沉重的肉身,感受不到灵魂的温度,尚苟且活着。他想的是最好等外面经济情况稍微好转的时候,把那本具有商业价值的古董书卖掉,赚上一笔聊度余生。此刻,他的内心仿佛正在变成一座真正的孤岛,无法进入,荒草丛生。

第二次,A.J.病逝。在书店老板的葬礼上,人们的脑子里都有同一个问题,小岛书店将何去何从。人人都爱这个给小岛带来人文关怀的“圣地”,而老板的离世简直像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三次,梦的延续。

阿米莉亚和玛雅的出现让小岛书店重燃温暖之火。爱妻罹难,古董书失窃,遇见了2岁的玛雅,看上去连自己都养不活的A.J.收养了玛雅,这个本来自私冷漠的中年大叔开始变得心软了。除了父女之情,A.J.还收获了与出版社销售员阿米莉亚的爱情。书店也因为亲人、朋友的支持渐渐成为岛上居民热爱的地方。

向岛而生,离岛出发,环岛流连,弃岛决绝。很多书影乐作品中刻画了岛的意象,它既是真实的地标,又是精神的源地。不论从岛的形象生发出了温情、勇气、沧桑或是悲戚,都能给人平凡之外的奇异体会,这正符合岛所代表的疏远和神秘的气质,只有自己的内心可以读懂。

玛雅写作,是一场文学梦的传递。这个弃婴的母亲将她放在一个有书本的地方,就是希望她成为爱书之人。从小耳濡目染的玛雅在写作上初露荷尖,就是她热爱写作的生母、书店老板养父、作家生父三人关于文学梦想的延续。

A.J.离世后,他的妻姐伊斯梅和好友兰比亚斯接手小岛书店,书店没有被变卖,依然有出版社的销售代表上门恳谈。当他走过那座紫色小屋的门槛时,风铃奏出熟悉的音乐,一个沙哑但并不友好的声音说“欢迎光临”。与昨日无异,一切就像是新的轮回展开,这正是一个有温度的书之梦的延续。

或许现实与故事一样,每个人都有各自丰富的人生故事,所秉持的人生理想,也大都会经历各式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当痛苦与不幸来临,如果丢失爱与温情,人人都可能变成一座荒岛,隔绝成孤。在这个故事里,书店意象之于小岛,或许正如一颗心之于一个人。与书店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岛上居民围绕书店,牵发出情感的纠缠和传递,书店敞开怀抱接纳热爱它的人,就像一个敞开心扉并愿意付出爱的人。而将所有交集剥开,每个人的经历都如同书上说的,是一部有梦起航并延续着的作品集。

《岛上书店》[美]加布瑞埃拉·泽文 著孙仲旭、李玉瑶 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出版社职员、书店经营者和作家等。作为一个对图书事业充满感情的读者,我确乎被这样的设定吸引。它就像在提醒,我们尚且对纸书,对一间小小书店,对满满当当陈列一排排精装的、平装的、色彩斑斓的、素净的书本的书架,充满幻想和向往。当电子阅读器一样的设备、网络销售对纸书造成这样或那样冲击之时,仍有前赴后继的读者走进书店,寻得一席落脚,兀自品读,或许正是因为书店给人触手可及的踏实感,在精神中开拓荒芜。

我去过一家小小的书店,女店主几乎读过她进的每一本书,读者挑书的时候,她懂得判断对方的喜好,为之推荐,探讨书中要义。在这家书店,书不是买卖的商品,更像是分享的媒介,基于书展开的交流,就像平面的画作有了立体的神韵。

猜你喜欢

纸书妮可玛雅
纸书已死?
神秘的玛雅密码
—— 玛雅圣城
神秘的玛雅密码
神秘的玛雅密码
注考数字资源与纸书的融合出版实践及认识
一出祁山
再出祁山
妮可·基德曼的十大佳片
福州的玛雅
美国青少年比成年人更爱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