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青年内地搭建社交空间

2016-03-21陈寂

中国名牌 2016年1期
关键词:香港理工大学云锦雨伞

本刊记者/陈寂



香港青年内地搭建社交空间

Hong Kong Youth Build Social Space In Mainland

本刊记者/陈寂

作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首批交互设计专业的学生,云锦婷本该和她的同学们一样,毕业后做一个界面设计师或者用户体验设计师,在一家香港互联网公司朝九晚五地工作。

这批“很抢手”的毕业生中,包括云锦婷在内的4个人,最后却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公司。2015年6月14日,在他们毕业一年后,他们初创公司的产品——近景社交应用“Hey!”也在内地正式上线了。

简洁流畅的界面,凸显用户的个人特点。你去过什么地方,你和谁在同一个场景里“擦肩”过几次……诸多基于定位技术抓取的用户信息和设计,异于许多社交工具,也让偌大城市里人与人的微妙缘分充分视觉化。

“在香港,我们体会到城市里人与人即使在同一个空间里也很难主动开口说话交流。如何帮助城市人去沟通和联系,结识新的朋友,这是‘Hey!’想做的一个尝试。”24岁的云锦婷说。

根据去过的地方和喜欢的音乐来初步认识对方,如果不好意思和对方讲话,可以向对方发送“嘿卡”——一个可以自定义的图文卡片。“嘿卡”成为对话沟通的一种趣味形式。

4个人最早设想的是一个“雨伞空间”。2年前尚在香港理工大学上学的云锦婷、李蓓欣、刘晋浩和曾志豪,在网上看到一个交互设计的比赛,摩拳擦掌要去参加。那时的许多个夜晚里,4个人围坐宿舍,讨论参赛项目。

当出租车顶灯闪烁的画面闪现脑中时,这4个人终于迎来了灵感乍现的瞬间。“下雨天,如果雨伞也能像的士一样亮灯,绿色表示可以分享,红色表示只愿独享,那伞就可以成为人和人交流的空间。”云锦婷说。

一个牙签筒、一些电子零件还有一把长柄伞,简单加工之下成了他们的设计产品“Umbrella Here(雨伞在这里)”。“Umbrella Here”在接连参加了包括创意工业视频比赛、通讯科技奖在内的一系列赛事后,终于迎来了最具决定性的一个挑战:申请创业基金。

2012年,香港理工大学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共同成立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理大专项基金,第一阶段基金规模为600万元人民币,并从2013年起为理工大学每个获批创业项目提供20万元人民币资助作为启动基金,并拓宽创业地点至深圳和上海。

此前已有一年工作经历并为了做出“更漂亮的”APP而到理工大学学习交互设计的曾志豪说:“因为有资金,所以我们决定试一试,给自己2年时间,不行再去找工作。”

选择了深圳作为创业地,4个人合租了一套房子,开始了双城生活。他们的创业公司里,股东还有深圳的企业和一部分天使投资。

合作伙伴看中他们独立完成集软硬件一体的智能产品的经验,也被他们的专业能力所打动。“交互设计是他们的专长,细节体验非常好。虽然是一个社交软件,但是和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不大一样,功能和场景非常新颖。”一家深圳企业的负责人说。

在内地找投资者也更加容易。“即使你还没有用户量,但他们看到商业的可能性,就会去投资你,很多APP都是从很小开始,获得持续大量投资。”云锦婷说。

产品上线之后,4个学设计出身的香港年轻人,也学着去招聘内地的员工、在深圳的酒吧尝试营销推广,在经历了曾经为“Umbrella Here”寻觅硬件制造商的磨练后,他们在创业路上又要尝试很多“专业之外”的事情。

“内地的生活,有很多互联网的东西,比香港多得多,对我们来说,有很多东西没有试过。”团队的另一个成员李蓓欣说,“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也挺好玩的。”

图为一款名为“11点11分”的手机社交应用

猜你喜欢

香港理工大学云锦雨伞
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启用
明清云锦色彩符号的探究及应用
南京云锦的故事
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签约落地无锡空港经开区
天工云锦继梦涟漪佳地
雨伞树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雨伞的“家”
南京云锦起源的研究
仿真优化设计助推绿色经济——访卓展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特约嘉宾、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牛建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