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的教育

2016-03-21林清玄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会冬笋理想主义

林清玄

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肉羹,美味难得,让人回味无穷;它像挖笋,辛劳艰苦,让人终生难忘;它像耕田,日日劳作,让人收获不断。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在台北工作的我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

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口新锅,然后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簸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所形容的那种美味。可是我吃肉羹时热血沸腾,感到那肉羹是难得的美味,因为那里面有父亲的爱。

记忆里,父亲总是每天清晨就到菜市场买菜,在家用方面也从不让母亲操心。这三十年来,我们家都是父亲上菜市场,一个受过日式教育的男人,能够这样内外兼顾是很少见的。

父亲在青壮年时代虽然受过不少打击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他是一个永远向前的乐观主义者,再坏的环境也不皱一下眉头,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的乐观与韧性大部分得自于父亲的身教。父亲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表现在他对生活与生命的尽力。他常说:“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但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走。”

由于他的乐观和理想主义,他成为了一个温暖如火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也是个风趣的人,再坏的情况下,他都喜欢说笑。他从来不把痛苦给人,只为别人带来笑声。

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和哥哥到田里工作,透过这些工作,启发我们的智慧。例如:我们家种竹笋,在我没有上学之前,父亲就曾仔细地教我怎么去挖冬笋,怎么看土地的裂痕,怎么才能挖到没有出青的冬笋。二十年后,我到竹山去采访笋农,曾在竹笋田里露了一手,使得笋农大为佩服。其实我已二十年没有挖过笋,但还记得父亲教给我的方法,可见父亲的教育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由于是农夫,父亲从小教我们农夫的本事,并且认为什么事都应从农夫的观点出发。像我后来从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没收成的。”他也常叫我不要写政治文章,他说:“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写政治文章,就像种稻子的人去种槟榔一样,不但种不好,而且常会从槟榔树上摔下来。”

他常教我多写些于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他说:“创作者是农夫,理论家是农会的人。农夫只管耕耘,农会的人则为了理论常会牺牲农夫的利益。”

父亲的话中含有哲理,但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他是用农夫的观点来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意味深长。

猜你喜欢

农会冬笋理想主义
挖冬笋
挖冬笋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挖冬笋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蔬中一绝数冬笋
理想主义长安马自达MAZD CX-5
细数台农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