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借形造形法之线的运用——以陈云岗为例

2016-03-21曾良超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重庆400000

人间 2016年3期
关键词:解构传统

曾良超(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重庆 400000)



论借形造形法之线的运用——以陈云岗为例

曾良超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重庆 400000)

摘要:陈云岗对古代文人的塑造是典型的“借形造形”,“借形造形”是主体对对象原始“形”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过程是对形的研究,结果是对原始形的转译和升华。“借形”的“形”是表现对象的原始外形,也是其内在生命的精神;“造形”的“形”主体对其容貌、情怀、品格、气质解读的“形”。“借形”让他的“情”既有踪可寻,“造形”又让“理”无章可依。

关键词:传统;线;解构;陈云岗

图1-1 《中国老子》陈云岗

西安,一座有着七千多年文明史的古都,其历史文化的厚重犹如脚下那风吹不尽的黄土。古往今来无数的王侯将相、文人墨客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自己的足迹。而他——陈云岗(著名雕塑家,教授,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却有幸一生与其相伴,守护并传承着古人留下来的衣钵。

如今的西安,虽改头换面栖身现代大都市之林,却抹不去这里千年来骚人墨客的儒雅之气。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陈云岗生来骨子里就流淌着“文人”的血液。其深受中国传统艺术影响,并将倾注了生命和情感的线条化为形体,“以线入塑”自成一家。线,是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手段的核心,是书法、水墨画的精气神之所在。雕塑与绘画,同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部分自然而然也受到以线造形观念的影响。陈云岗自述道“但绝非吾国吾民知线、用线,实乃全世界皆知以线如画,然如我国将线赋予万千情感者,并用其表情、表意,达于至高至美之境者,确乎唯我先贤。”[1]可见其对线有着独到的见解。

图1-2 《大江东去》陈云岗

中国书法,刚柔并济的线;水墨,飘逸灵动的线;石刻,苍劲硬朗的线三者共同奠定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基调。在陈云岗雕塑里的“线”,既来自于传统,却又有别于传统。他的线既不写,不画,也不刻,而是塑,这就比二维的线多了体量,多了空间,这就是他手中线的魅力。陈云岗的艺术创作主要以历史名人为题材,其雕塑里的“人”来自于历史,更有别于历史。这些人经几百上千年岁月的消磨,肉体样貌早已无迹可寻,可他们的智慧思想,文学著作,诗词歌赋,书画艺术却能流芳后世。如果“字如其人”“画如其人”,那么诗词、思想肯定也如其人。如此反推,陈云岗通过品读先贤们的作品自然也就能“知道”他们的模样,然后再通过自己的雕塑作品为他们重组今身。遗作与今作、古人与今人,这古今对话,以“塑”会友的方式不正是文人相惜的传统吗?“艺术永远应该是个人心灵立场的发言!”,陈云岗自述道。吾言“塑如其人”,可见陈云岗骨子里是具有文人雅士的风范。

陈云岗对古代文人的塑造是典型的“借形造形”,“借形造形”是主体对对象原始“形”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过程是对形的研究,结果是对原始形的转译和升华。“借形”的“形”是表现对象的原始外形,也是其内在生命的精神;“造形”的“形”主体对其容貌、情怀、品格、气质解读的“形”。“借形”让他的“情”既有踪可寻,“造形”又让“理”无章可依。

图1-3 《高山流水》陈云岗

陈云岗作品主要以单个和组合人物为主,且呈现出各异的气质。《大江东去》(图1-2)和《中国老子》(图1-1)是其早期对形理解极具代表的作品。《大江东去》整体饱满,无多余枝节,形的敦实与线的飘逸相生相克,加之对人物神情的捕捉恰是悠悠然如大江东去。而《中国老子》在形在处理上又完全打破了浑圆整体的藩篱,线条在老子身上开始挣脱、流动、游走。似智慧的胡须,似遮羞的衣袍,似醒世的哲理,像泉水一样涌出,荡漾开去。对空间的占有,不止只有浑圆硕大一种方式,以线代体,以虚代实似乎同样有四两拨千斤之力。组合人物《高山流水》(图1-3)作品借伯牙子期之形,造高山流水之势。此作干脆直接将人的元素消解于形之中,他们既是善鼓琴的伯牙和善听乐的子期,更是高山与流水的妙境。大而棱的体块峨峨兮若泰山,小而细的线条洋洋兮若江河。此作化解了有形的人物,却凝固了无形的弦音,知己莫过于此。

观其作品,造形手法都是以“体”的错落、堆砌来搭建雕塑外在的“势”,以“线”的穿插交错、粗细缓急来贯通雕塑内在的“气”,以面容神情的精细塑造再现人物原有的“神”。这不与西汉霍去病墓石刻对形的塑造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然而对形的追求上他却有着质的飞跃。如果说霍去病墓石刻的成功是人为与天工神遇的杰作,那么陈云岗作品的成功就全是人为。他虽有解剖学和写实塑造的严格训练,却又不被其所缚,在“造形”时使其恰能为造势所用,在他作品中的“造形”是为了还原形一个人的范畴,“借形”在于借神,造形写神才是其艺术本质之所在。而那些形体上流动翻滚的“线”,我更愿意说他是“体”,因为它既是人物服饰纹理的意象,更是别于书画或传统石刻里的线的变体---它需要塑造,因此有了体量,产生了空间,它是雕塑里真正的“线”。

当然,陈云岗的的作品仅非如此。后续的《扬州八怪》系列中,其对人,对形,对线的探索依然还在继续,以及对中国水墨里的皴法的转译都不断在丰富着“造形”的方式。借陈培一所言“他以独特的线条,生发、演绎出了一个书卷气息浓郁、文人画一般意境的雕塑世界。”[2]

参考文献:

[1]陈培一.以线入塑——陈云岗雕塑艺术试读[EB/OL].(2011-06-13) [2015-08-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7c7010100sqfh.html

[2]同[1].

[3]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34-01

猜你喜欢

解构传统
浅析服装解构设计的方法
还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解构“剧本杀”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解构自贸试验区产业体系发展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少年力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