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四大开启“群众性政党”新阶段

2016-03-21

党史博览 2016年3期
关键词:马林群众性共产国际

1921年中共诞生时,全国只有党员50多人,还不是一个群众性的党。1922年底,共产国际向中共提出了建立“群众性共产党”的建党目标。但是,这一建党目标遭到了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的坚决反对。

1924年初,共产国际指派维经斯基替换马林为驻中国代表。1923年5月,共产国际给中共三大的指示正是由维经斯基起草的。该指示指出:“巩固共产党,使其成为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共收到这份指示时,三大已经闭幕。维经斯基参加了中共四大文件的起草工作,还在会前审定了大会的“基本材料、提纲等”,所以继续贯彻共产国际给中共三大的指示精神则成为必然。

到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时,中国革命的情形与以前大不相同。国共合作的形成,直接推动了大革命的进程,各种革命力量迅速发展起来,客观上也要求党加强对这些力量的宣传、吸引和组织。由此,群众性政党的建党目标应运而生。

虽然中共四大通过的党章和各种议决案中,并没有出现“群众性政党”这一概念,但其思想体现在大会制定的加强党的组织、宣传等建设的各项政策之中。

到1925年10月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召开时,党员人数已由四大时的994人发展到3000人。到1927年五大时,更是发展到57967人,成为中共历史上党员人数快速增长的时期之一。

(筱蕾摘自《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1期,李颖文)

猜你喜欢

马林群众性共产国际
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数字化治理分析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
From cashier to world
马林《道德·礼乐》隶书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Two-phase SPH simulation of vertical water entry of a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
“群众性养护”体系护路潇湘
航空工业昌飞兴起群众性太极健身热
中共中央党校创办与共产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