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发展的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2016-03-20何淑兰唐更华
何淑兰 唐更华 段 飞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同时金融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数量化、微观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对金融投资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高校金融投资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与金融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如何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分析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的金融人才是高校金融投资专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手段,有助学生贯通理论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升专业素质,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衔接和契合。尽管各高校对于金融投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实践教学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金融行业的发展对金融投资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金融人才的培养必须把握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注重向多元化和复合化发展,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兼备,这些特征不仅对高校金融专业的理论教育提出挑战,在实践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金融信息化和信息化金融的发展要求提高金融投资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含量
随着大数据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金融业信息化正经历着向信息化金融的转变。一方面,金融体系利用其在软硬件和数据占有与处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完善自身原有的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及支付结算模式,使交易更透明、服务更快捷,运营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不断升级,各类机构包括电商、移动运营商、IT企业纷纷进入信息化金融领域,创新活动层出不穷,金融领域正经历着信息化时代的变革。
在此背景下,金融市场亟需大量兼具较强的金融业务能力和信息数据处理与挖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对高校的现代金融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诉求和挑战。在实践教学上,如何在原有的金融实践教学中糅合更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数据统计挖掘与分析技术,实现多个学科互相融合,提高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含量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二)数量化金融的发展要求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中强调定量分析和量化交易
随着我国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的发展,相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启动,量化交易在国内不再是“纸上谈兵”,这方面的金融人才需求日益凸显。投行和基金公司尤其是对冲基金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类岗位都急需数量分析人才。从目前来看,国内的数量分析人才培养机制还不是很完备,该类人才极其稀缺。数量分析领域同样需要多学科复合的高端人才,需要既有金融学知识又懂得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编程建模等,既经过严格的数理训练,拥有严密的理工思维,又有丰富的金融底蕴基础。在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中,将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方法引入到金融领域,强化定量分析、金融建模,借助数量分析工具开展量化投资,并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金融微观化发展要求金融投资实践教学重视微观应用
由于金融的运行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近年来金融从宏观分析越多的转向微观方面对金融行为进行研究,包括各个微观主体的投融资活动、对各类资产形态的选择及定价等,金融微观化趋势明显。同时,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各个金融机构需根据多元的客户需求,不断开发和营销差别化的金融产品。因此,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在进行宏观金融分析的基础上,现代金融人才还同时要求具备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微观金融本身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因而在实践教学中合理设置宏、微观金融实践课程,通过建立不同实践课程群,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感,以满足微观金融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金融国际化要求金融投资实践教学具有国际视野
当前,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仍在推进,金融机构的经营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联动性不断增强,资本跨国流动的规模、速度明显加快,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任何一国都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中独善其身。经济金融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人才的国际化,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出高层次的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在实践教学上,应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既能熟悉本国金融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又知晓国际金融交易规则和惯例,包括外汇投资、各国投融资规则和国际支付结算等,以满足金融机构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新的行业发展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金融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离开实践的金融投资学就是空洞抽象的理论。过去,我国的高校金融投资教育中普遍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教学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弱化。20世纪90年代后,各高校开始重视金融投资的实践教学,多以建立实时行情模拟实验室的方法对其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随着金融行业的信息化、数量化、微观化和国际化发展,目前的金融实践教学仍然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具体讲,目前我国高校金融投资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金融投资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不科学
金融行业的信息化、数量化、微观化和国际化需要高层次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但金融投资的实践教学课程往往零散地分布于不同的理论课程之中,这导致不同课程间的无法形成融合和渗透,例如计算机信息学与金融学分离,营销学与金融学分离,数量统计学与金融学分离等,没有形成完整的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体系和知识模块,不利于跨学科、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在课程内容上,大多数金融投资专业开设的实验课以操作型和验证型实验为主,而应用型、设计型实验较少,因此无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也无法挖掘部分具有“天赋”的学生的创造性;部分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开创性和前沿性;实践课程的教学资料较少,包括实践教材,实践教学参考书,实践教学课件等;在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不够灵活,例如模拟的证券和外汇交易,教学时间和开盘时间往往不够契合,使得学生不能身临其境,降低模拟的效果。另外,实践教学中的专业实习环节往往安排在大四,学生疲于应付求职、考研和毕业论文,再加上实践课程考核管理体系不够严格,使得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二)金融投资实践教学的师资不能满足需求
“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得高校金融投资的实践教学难以跟得上金融信息化、数量化、微观化和国际化对人才素质需求的步伐。金融行业的薪酬在我国长期占据首位,很少有行业中的优秀人才转投教育行业。高校中的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学位和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战地经验,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的路径,课堂教学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考核体系和职称晋升以理论教学和科研指标为主,教师更注重学历的提升和论文的发表,实践教学长期以来处于辅助地位,教师也缺乏到金融行业中锻炼自己的激励机制。总之,优秀师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
(三)金融投资实践教学的设施和实习基地不健全
金融投资的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涵盖范围广,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领域,且要求数据行情与市场实时同步,因此对高校的实验室场地、实验设备和网络的硬件要求高,教学平台的交易软件、金融数据库等需要不断维护和更新。然而,各高校的经费投入有限,教学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由于未购买国外金融市场行情数据库使得外汇模拟交易受到制约;需付费的金融数据库不开放限制了学生查找数据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一些新兴的金融产品例如期权、量化交易尚未体现在交易平台软件中等。另外,各高校重实验室的规模扩张,轻维护,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加剧了设备的损坏和故障,经常出现网络阻塞,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金融机构有其特殊性,基于对金融业务安全性、保密性以及对自身形象等因素的考虑,难以接收大规模的毕业生实习,能够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的金融机构非常少。尽管各高校与某些金融机构签订了建立实习基地的文件并挂牌,但金融机构至多也就是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职业技能或职业道德培训,缺乏更深入的学习和体验。高校的实践教学设施和资源都跟不上金融行业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
三、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校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适应金融学科和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须将校内的教学与校外金融行业的需求实际结合,构建和实施能与就业岗位有效对接、适应社会需要的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多元、立体化的金融投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构建多元、立体化的金融投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实践课程内容体系、实践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和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在实践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上,以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为专业基础知识储备和基本技能培养,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第二步为专业综合技能培养,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锻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金融统计与计量,金融信息学等;第三步为拓展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如银行理财产品营销方案设计,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案设计等;适当开展研究性和探索性实验,引入前沿学科内容如量化投资,设计某些程序化交易,风险管理参数的模拟等(图3-1)。
在知识内容上强调信息化、数理化、多学科交叉综合化,可进行课程模块化分群。例如证券、期货和外汇交易的模拟软件并不相同,但投资所依据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如K线分析、趋势分析等是相同的,可将其视为一个模块群。根据金融业的实际需求,除了证券交易模块群外,还可设立金融营销策划及谈判模块群、金融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模块群、量化交易模块群等。各个模块群的分类应着重培养一种或几种实验技能,对应一门或几门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未来的就业方向等情况,提供差别化的教学模块群。鼓励学生据此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赛或金融行业相关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或职业资格考试,例如证券和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金融英语证书考试等,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其次,充分利用金融投资实践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在信息化时代,要充分利用全天候的、开放式的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例如,证券投资交易网络学习平台提供证券、期货和外汇市场实时行情的链接,各种金融数据库和相关的计量软件。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立小组,开设账号,开展模拟交易大赛,帮助学生培养止损及风险防控意识。在考虑班级整体盈亏水平或实时行情状况下对模拟业绩进行校准,并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学生可以上传课程实验报告,发起提问或讨论,邀请老师参与或回答,指导教师则通过网络进行批改并反馈。同时,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各种实验学习资源包括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项目、教学课件、软件操作手册、常用金融投资术语、参考书推荐以及投资者类型及风险偏好测试问卷等,随时供学生课后复习或自学。
最后,建立严格的课程考核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考核,考核指标包括实践纪律和态度、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和操作的规范性等;二是对教师的考核,引导教师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教师实践教学的评估、督导与检查力度,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大赛、实践课程教案设计大赛等。
图3-1 金融投资学人才培养能力要求与实践课程体系
(二)提高金融投资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
指导教师需要丰富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不断追踪金融发展的学科前沿知识,还需开发设计新的实践项目,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金融投资实践教学的效果。师资水平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第二,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业务进修培训,鼓励指导教师参加金融投资相关的职业资格类考试并且提供激励机制;第四,加强高校与金融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聘请校外专家定期设立讲座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同时加强与其他院校和同行的交流学习;第四,定期组织金融实践教学探讨,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最后,增强实践教学在教师考核和职称晋升的分量,激励实践指导老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三)加大资源投入是提升金融投资实践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
金融投资的实践教学需要有相应的配套资源为之服务,不仅要加强硬件投入,在软件、数据库资源等方面应尤其重视,包括模拟交易软件、行情信息库、金融专业数据库和统计计量分析软件如R语言、SAS等。软件和数据库的采购要注重专业性需求兼顾通用性,提高使用效率,加强与软件开发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及时更新和维护。同时,将各项教学科研及管理需求反馈给软件开发企业,共同开发出灵活方便的、贴合实际市场的金融投资教学平台软件。加大对专业的实验管理人员的配备,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改善实验室的环境。组织教师编写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相关教材等。实践教学材料要具有超前性,能反映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动态,即立足国内市场,又放眼全球投资市场,做到理论实践化和实践教学理论化。
总之,高校的金融投资实践教学应适应金融学科和行业发展的根本需求,将校内理论和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实际相结合,探索校内实践与金融行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的方式方法,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注释:
[1]邓幼强,吴静.金融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续志学.关于高等院校建立虚拟实践教学实验室网络平台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
[3]刘泽良.发挥虚拟实验室建设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
[4]刘大鹏.金融实验室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经济师,2011,(2).
[5]廖霄梅,甘平.基于提高实践能力的地方本科院校金融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建设[J].教育探索,2010,(11).
[6]廖霄梅.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立体化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2).
[7]周艳军,张启俭,齐平,等.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
[8]蔡炳新,蔡炽,曾鸽鸣,等.改革实验教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