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特色瓜菜瓠瓜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6-03-20沈飞
沈飞
瓠瓜俗称蒲瓜、瓠子、蒲子、扁蒲等,是浙江省主要的瓜类蔬菜作物之一,在浙江省的农业效益中占有重要地位。瓠瓜在绍兴市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常年稳定在1 067.2 hm2左右,667 m2均产3 500 kg以上,667 m2收入万元以上,除满足本地区消费外,还运往杭州、宁波、上海等周边城市。笔者结合绍兴地区瓠瓜生产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生产现状
绍兴市瓠瓜栽培面积逾1 067.2 hm2,其中越城区约266.8 hm2、诸暨市约 266.8 hm2、嵊州市约 200.1 hm2、柯桥区约 253.46 hm2、上虞区约63.365 hm2、新昌县约33.35 hm2。
当地主要应用品种有浙蒲6号和浙蒲2号,其中浙蒲6号种植面积约占瓠瓜总种植面积的50%,浙蒲2号种植面积约占瓠瓜总种植面积的32%,其他品种主要包括腰葫芦、浙蒲8号、杭州长瓜和越蒲1号等,种植面积约占总种植面积的18%。从种植户的反映情况看,浙蒲6号早熟、丰产性好、商品性较佳(比浙蒲2号瓜形更美观,产地收购价格高些)、耐低温弱光性较强、抗病性和耐盐性较好,但是种子价格较浙蒲2号高,总体产量比浙蒲2号稍低;浙蒲2号早熟、产量高、商品性好、品质优,耐低温弱光性和耐盐性弱于浙蒲6号,春栽比浙蒲6号早衰。
栽培季节以越冬和早春为主,采用“三棚四膜”或“三棚五膜”保温,夏秋季亦有一定栽培面积。以大棚栽培为主,露地栽培多见于夏秋季;搭架方式以立架栽培为主,但柯桥区斗门镇一带以拱架栽培为主,其余地区早春有少量爬地栽培,搭架材料逐渐从毛竹片发展为细钢筋(合金,不易生锈)。
2 主要问题
一是连作障碍凸显,单家单户嫁接效率低。近年来,绍兴市蔬菜基地瓠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土壤酸化问题突出,造成大量植株死亡,严重的成片死亡,影响了瓠瓜的长期稳定种植。虽然嫁接效果明显,但菜农因其费工费时往往不愿采用;另外,商品嫁接苗采用穴盘培育,定植时植株较小,菜农不小心将嫁接部位覆土即会导致嫁接部位长根而失去嫁接意义。
二是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菜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点花时多半根据自己经验,用法、用量随意性较大,常常将药液涂抹在果柄处导致植株生长受抑制,产量降低;农药使用方面,常加大剂量,烟熏剂药害时有发生;2016年7月1日起百草枯水剂禁用后,大棚内除草面临一定困难,白色地膜防草效果差,黑色地膜虽然防草效果好,但冬季使用会降低地温,影响瓠瓜苗定植后的生长。
三是植株残体处理比较随意,基地环境普遍较差。疏花疏果整枝产生的植株残体未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田头的情况较为普遍,不仅影响基地环境,而且易孳生病虫害,影响后茬作物生长。
3 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是重视嫁接。针对为害严重的枯萎病等土传病害,近年来推广瓠瓜嫁接育苗技术成效显著,全市累计应用面积约300.15 hm2次,培育嫁接示范户30多户,全市累计举办嫁接技能比赛3期,各类嫁接技术培训班、现场会30多期。2015年,从山东(济南伟丽种苗有限公司)引进商品嫁接苗20万株,主要在绍兴市斗门镇试种,得到农户一致好评。
二是大力推广大棚越冬瓠瓜—水稻轮作。为了减轻瓠瓜土传病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瓠瓜种植后种植1茬晚稻。重点在斗门镇、马山镇、陶堰镇等城郊型蔬菜基地推广应用该模式,每年推广应用面积近20.01 hm2。茬口安排及产量见表1,每667 m2瓠瓜平均产值约9 000元,单季水稻平均产值1 700元,总产值达10 700元,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
三是推广蔬菜残体无害化处理及再利用技术。2008年绍兴市着手研究蔬菜残体无害化处理及再利用技术,引进洛阳四达小型粉碎机开展残体粉碎、堆肥处理、堆肥后再利用等系列试验,共建立示范点2家,至目前全市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基地共5家,应用面积320.16 hm2。斗门镇斗门村示范点安排专人收集残体并集中处理,大大改善了基地环境、降低了病虫害扩散风险、促进了蔬菜基地生态循环。
4 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培育本地集约化育苗中心,生产供应商品嫁接苗。目前本地嫁接还是以单家单户嫁接为主,受设备条件、天气影响较大,嫁接成功率难以保障,且费人工,嫁接应用面积难以扩大。尽管可依靠山东济南伟丽种苗有限公司等外省种苗公司,但受地域限制,必须大单供应、定时供应,因此迫切需要培育本地集约化育苗中心,实现就地供应,及时供应。
二是开展技术讲座,重点讲解嫁接苗定植、管理技术要点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规范化使用技术。技术推广必须注意细节,农户生产中往往不重视、容易忽略的问题必须加强提醒。
三是推广使用新型地膜产品——双色地膜,黑白相隔,白色部分定植植株,利于升温,黑色部分防草,整体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技术推广部门必须不断引进适应生产发展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并及时向农户推荐,以提升本地蔬菜生产水平。
表1 茬口安排及预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