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推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2016-03-20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实验小学张泰然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实验小学 张泰然
在活动中推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实验小学 张泰然
品行是一种很复杂的成果,是一种意识和知识、力量、习惯、技能、适应、胆量、健康以及重要的社会经验成果。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在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以自己的行为感悟意识、感悟知识和胆量,切身体会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技能,矫正不良行为习惯。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逐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风貌,培养好的品行和个性。
道德品质 养成教育 实践活动
现代教育家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期,对学生的一生具有深远影响。小学是学生个性、品德以及习惯形成和矫正的关键期,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容易养成好的习惯。因此,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个性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养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养成教育。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校或班级自行举办的各种活动,教师选择一个主题,创造一种意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事情,了解班集体,了解学校,了解家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精神和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的优秀品质。
一、营造班级小环境,寓养成教育于班集体活动中
班集体是社会的缩影,学生受家长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形成迥然不同的品格和行为习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模仿性和可塑性强,是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年龄。主题班队会课是直接向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小学生感兴趣和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感受,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明白道理,学会本领,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每年三月份我们都会借助“雷锋活动月”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去公园等公共场所捡拾垃圾,养成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的环保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向贫困地区小朋友捐献书籍,为身患重病的同学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在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活动秩序,维护活动地点的卫生。
二、让学生多接触生活,在生活中强化养成教育
笔者曾在班里进行调查,许多学生需要家长接送上下学。自己能做的事情也被家长承包了,如洗袜子、整理书包等。为此,笔者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题班队会,号召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不让家长代劳。笔者要求学生每天自己叠被子,简单收拾房间,学习用具自己准备并记得带好,尽可能每天帮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期间请家长写出反馈意见和劳动鉴定,根据这次活动开展“谢谢,爸爸妈妈”班队会。班队会上,学生都为自己给父母造成的负担而愧疚,决心从今以后自食其力并尽可能关心父母,为父母分忧。这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爱劳动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关心父母,孝敬长辈的品质。所以,在生活中强化养成教育,对学校生活中的养成教育有很大作用,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很大进步。
三、营造学校大环境,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几次大型集体活动,如雏鹰艺术节、运动会等,教师要抓住这些时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笔者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如果需要部分人参加,笔者就先在班内进行选拔,使每位学生的特长、爱好得到展示,得到锻炼,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选上的学生非常珍惜机会,都会努力准备为班级争荣誉。对于大多数活动,笔者都尽量让学生试一试,因为一年级学生非常渴望参加活动,参加一次活动,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有所增强。笔者在班内实行组长轮换制和路队长轮换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笔者经常在班级内进行各种评比活动,如“环保小卫士”“双姿模范”“文明标兵”“优秀组长”等,学生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会严格要求自己,对班集体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四、从实践活动中使养成教育得到升华
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如“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我和小树共成长”“将爱心传递下去”等活动,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真正根植于心。
有效的养成教育必须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行为方式,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转化成个性之前强化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好的品行和个性。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自身的行为举止都会对子女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这些影响可能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面。
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并未对自身形象加以关注,并未注意对子女的影响,导致许多负面影响。所以,家长有必要积极实现自身素养的努力提升,用言传身教实现对子女的教育以及感染,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引领以及表率作用,通过持久而又深刻的表率作用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极高的实效性。
ISSN2095-6711/Z01-2016-07-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