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
2016-03-20王翠艳武砀
王翠艳,武砀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
王翠艳,武砀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特殊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知识有助于特教老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和矫治工作。针对特殊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应细分培养目标,适当提高心理学课程的地位;加强常态心理课程设置;适当融进前沿的心理学专题;补充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实习。
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心理学课程
1 问题的提出
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至今特殊教育学科自身建设尚不太完善。2014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和中国残联共同研究制订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殊教育工作重点聚焦在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上[1]。2014年,中央财政也加大支持力度,已拨付特殊教育补助经费4.1亿元,比2013年增加了6倍。自此,特殊教育专业迎来了久违的春天。然而,特殊教育事业需要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特殊教育旨在培养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特殊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水平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5年,全国共有70多所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进行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今年,海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又相继增设特殊教育专业。中国正在兴起特殊教育专业的办学热潮。热潮之下,新增的特殊教育专业难免会教学经验不足,从而在人才培养中出现一些问题[2]。因此,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其中心理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2 特殊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的功能
近年来,特殊教育的对象不断变化。借助早期干预及科技辅助设备,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特殊儿童越来越少,心智障碍的儿童却越来越多。根据2014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我国自闭症者已超过1 0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群体约有200万人[3]。心智障碍对特殊教育的要求更高,它不是手语或者盲文所能解决的,这迫使聋校、盲校向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转变。基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实践工作要求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能运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其他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研究各类身心障碍儿童,以及进行超常儿童的鉴定、教育、训练等。这些要求决定了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复杂性、多元性。因此,特殊教育专业的主干学科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不可避免,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一定要包含教育学、心理学、医学三大课程模块。这三个模块的课程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需要全盘考虑,整体优化。
2.1 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
和正常儿童一样,特殊儿童的心理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熟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呵护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另外,特殊儿童还会面临一些正常儿童所不太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行动不便、能力欠缺、社会歧视等等。对他们的教育一定有别于普通儿童,心理学相关知识将有助于特教老师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2.2 特殊儿童的认知缺陷评估与矫治
如前所述,特殊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认知缺陷,因此特殊教育老师必须了解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等认知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和矫治工作。
2.3 特教教师、儿童、家长的心理维护
特殊教育的实施方式由过去的隔离式、集中式过渡到现在的融合式、分散式,融合教育则是主流趋势。然而,融合教育增加了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要求,比如在随班就读的班级中,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特殊儿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工作负荷及心理压力远远高于普通教师。众所周知,特教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与正常孩子不太一样的特殊儿童,其教育工作难度大,但成效往往不明显,因此职业倦怠难以避免。另外,与一般教师相比,经常面对非常态的工作对象,特教教师的心理一定需要及时自我维护,专业的心理知识便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特殊教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还有对特殊儿童家长进行教育的义务。近些年来,特殊儿童家长由于生活压力自杀或带着孩子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因此关注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亦是特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2.4 特教科研方法的训练
特教教师比一般教师更需要科研。特殊儿童千差万别,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大样本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常常难有施展之处,借助科研可以让特教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帮助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科研方法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尤其实证的方法、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是特教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武器。甘昭良(2003)对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重要性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显示,特殊教育教师对心理学相关技能持肯定态度[4]。
3 特殊教育专业的心理学课程设置
就心理学课程模块而言,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心理评估和干预,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能力的训练和行为的矫正,以及教学和理论研究等。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课程设置全面而精准。然而,目前心理学课程地位不高、体系参差不齐、任课教师心理学知识技能储备不足、心理学课程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受“医教结合”“教康结合”等的影响,一些高校在特殊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开设教育康复学专业,基于心理学方向的几乎只有华东师范大学1所。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该校目前设有特殊教育系、学前特殊教育系、康复学系等10个(院)系部,从机构设置看,独缺特殊儿童心理方面的研究中心。
3.1 提高心理学课程的地位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可划分三大类,即公共基础、基础课和专业课,后者又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特教专业的心理学课程自然不是公共基础课,这一点各高校的观点一致。但是对于心理学课程属于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应该分配多少课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学校将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视为基础课,将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视为专业课,而有些则将前者也视为专业课。但是,有一些心理学课程常常是专业选修课。众所周知,特殊教育专业的生源以文科生为主,这些学生有时候会因为心理学属于理科而不愿意选择相关课程,因此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心理学课程设而不开。总之,与外国相比,我国特殊教育专业对心理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5]。相比之下,俄国特殊教育专业设置的心理学课程非常多,有心理语言学基础、病理心理学、特殊心理学基础等[6]。再如,美国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除学习教育基本原理所包含的心理学课程之外,还要求去心理系学习更多的心理学课程[7]。
基于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不同目标需求,心理学课程的性质应该也不一样。欲从事与认知缺陷有关的智障、自闭症等方面的教师,大部分心理学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都应是他们的专业必修课,欲从事其他障碍,比如视障、听障,肢体残疾等障碍方面的教师,大部分心理学课程都应是他们的基础课,而认知心理学等应是必修课。此外,提高特殊儿童的心理素质更为迫切,却又常常被忽视。要加强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关爱,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基于以上分析,要培养出优秀的特教师资,心理学的课程设置必须同时完成上述使命。基于这样的思考,高校特教专业的心理学课程设置需要赋予更多的重视,细分培养目标,然后依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心理学课程。
3.2 增加常态心理课程
心理学的学科分支比较多,在内容上涉及认知过程、心理发展、个性成长、神经基础等方方面面。就特殊教育专业而言,给学生开设全部心理学课程不太现实,在有限的课时里,开设哪些心理学课程能更好地帮助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多以偏态心理为主。这些课程虽可以帮助特教教师了解特殊儿童的一般心理,但难以全面覆盖,毕竟特殊儿童的缺陷几乎各不相同。因此,理解偏态心理最快速、便捷的方法是熟练掌握常态心理,以此为依据,一切偏离常态的表现都视为偏态。所以,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心理学课程应该适当增加常态心理方面的课程,比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
3.3 适当融进前沿的心理学专题
特殊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依据“人人都有特殊需求、人人需要特殊教育”的大特殊教育理念,除了生理的缺陷外,身体相对比较健康的人也有特殊教育的需求。与身体有缺陷的特教教育对象相比,这些人特殊教育需求往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心理学课程模块中也没有针对性的课程。这一群体所表现出来的障碍常见的有学习障碍、各种认知障碍(也常伴生理障碍)、情绪障碍、社交障碍、行为怪癖等等。因此,可以针对这些内容设置一些专题课程,适当融进一些前沿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专题,供有需求的学生选修。
3.4 补充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实习
在我国,特殊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实习课程要么是教育实习,要么是康复专业实习。几乎没有一所高校开设以巩固心理学知识为教学目标的实习。但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心理学课程模块中都是非常实用的心理学课程,特殊专业的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要解决非常具体、迫切的实际问题。因此,心理学实习训练非常必要。经过实训,特教专业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变成可操作的矫治、教育技术。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EB/OL].(2014-01-18)[2016-03-18]. 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401/t20140118_66612.html.
[2] 于素红.我国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2(1):9-13.
[3] 《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发布[EB/OL].(2015-04-03)[2016-03-18].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403/c70731-26793030.html.
[4] 甘昭良.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4):85-88.
[5] 曲学利,王文艳,许华红,等.国内外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4):89-92.
[6] 郑晓坤,崔明福.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8-140.
[7]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校对 莫秀珍)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2.040
20160821
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教学研究项目(jy14157)
王翠艳(1977-),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认知研究。
G760
A
1674-5884(2016)12-0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