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勘误举例
2016-03-20李坚怀
李坚怀
(安徽科技学院,凤阳 233100)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勘误举例
李坚怀
(安徽科技学院,凤阳 233100)
摘要:黄虞稷编纂的《千顷堂书目》在目录学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不过,在其大量信息的背后仍存在诸多疏失讹误,或著者姓名、字号、籍里,或作品名称、卷数,信息要素多有误注,为学者利用带来不便。笔者整理若干,以就正于方家。
关键词: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勘误;目录
明末清初大藏书家黄虞稷一生勤于藏书聚书,穷年累月研习经史,学问淹博,为其编目分类提供了深厚底蕴。其代表作《千顷堂书目》分类编目精详,每一书著录书名、卷数、作者的姓氏爵里科第,考订成书之先后。其叙录详瞻,扼要而不繁冗,为研究明代史学、文学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不过,黄虞稷所著录并非完全个人藏书,部分书目辗转于别处,没有经过目验,在传抄过程中难免有讹误现象。
《千顷堂书目》作为古代目录学经典之作,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似乎有些冷清。就笔者所知,截至目前,研究成果仅限于论文形式,专著仍付之阙如。学位论文有:台湾1985年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周彦文博士论文《〈千顷堂书目〉研究》(未见);南京师范大学2009届孙瑾硕士论文《〈千顷堂书目〉考校》,该文研究重心在于《千顷堂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关系问题,对其中疏误未加辨正;吉林大学2011届贺宏斌硕士论文《〈千顷堂书目〉新论》,该文第三章研究集中于《千顷堂书目》著录图书疑误举例,具体分为断代之误、归类之误、著录之误(包括著者、书名、卷数)、注释之误,这部分内容条理清晰,论据可靠,议论平实,惜其内容过于简略,仅有五页,未能充分展开;南京师范大学2013届李言博士论文《〈千顷堂书目〉新证》,该文关注《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明诗综》以及雍正《浙江通志》之间的关系研究,而对《千顷堂书目》的疏误问题犹未涉及。
相关研究更多是以单篇零星论文出现,包括:张万钧《明代河南方志考——〈千顷堂书目〉纠错之一》(《河南图书馆学刊》1988年第2期),徐丹《〈千顷堂书目〉史部人名刊误六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6期),赵承中《〈千顷堂书目〉勘误一则》(《文献》2007年第4期),张固也、贺洪斌《〈千
顷堂书目〉误收唐人著述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4期)等。这些论文文字较少,考误内容单薄。《千顷堂书目》乃四库馆臣编纂四库提要的重要参考书,笔者近年一直研究四库提要的辨正工作,通过对照相关文献并加以考核,陆续发现《千顷堂书目》一千余处讹误舛错。本文研究底本采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修订之瞿凤起、潘景郑整理本,涉及条目皆为前贤时修所未加考辩,特此就教于博雅君子。
1作者名、字讹误
(1)徐元泰:《喻林集》一百二十卷,字汝贤,宣城人,嘉靖乙丑进士,南京刑部尚书。第398页。
按:撰者名误。《四库提要》卷一百三十六著录该书,解题撰者小传云:“明徐元太撰。元太字汝贤,宣城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据光绪《宣城县志》卷十五《名臣》记载:“徐元太,字汝贤,嘉靖乙丑进士,知江山县,丁内艰,服阙,补魏县,政绩卓异,擢吏部主事。……左迁山东参政。……改陕西按察使,……稍迁至顺天府尹,都察院副都御使。……以元太巡抚四川。……以功进兵部右侍郎,荫一子。历刑部左侍郎,转户部,总督仓场,加正二品服俸,权知兵部左侍郎事,升南京刑部尚书,遂乞归,家居十余年卒。……著有《史鉴吟》《易编》《喻林》《抚蜀奏议》等书。”[1]据此,撰者名应为“徐元太”。
(2)凌以栋:《五车韵瑞》一百八十卷。字稚隆,湖州人。第399页。凌稚隆:《左传测义》七十卷,乌程人,万历中贡士。第65页。
按:凌稚隆与凌以栋本为一人,黄虞稷此处对凌稚隆字号混淆而误为二人。据崇祯《乌程县志》卷七《例贡》记载:“凌稚隆,号磊泉,承先世家学,笃于典故。所著有《史记汉书评林》《左传评注测义》《五车韵瑞》等行世。”[2]此处没有说明凌稚隆字。查乾隆《乌程县志》卷六记载:“凌稚隆,字以栋,号磊泉。”[3]
另,卷数亦误,实乃“一百六十卷”。《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七《经籍考》记载云:“凌稚隆:《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三十八《子部四十八》解题云:“《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明凌稚隆撰”。稚隆有《春秋左传评注测义》,已著录。是编因《韵府群玉》而稍变其体例,每韵之下,先列小篆一字,然后随韵隶事。其排纂之序,曰经,曰史,曰子,曰集,曰杂。又以赋颂歌诗之类分体标名,缀列於后。其曰杂者,盖仙经佛典之言。考梁阮孝绪作《七录》,以释道别为门目,不入子家。稚隆区而别之,犹为有说,至赋颂歌诗诸体本皆集部之文,而别立诸名,殊无义例。”现首都图书馆藏明叶瑶池刻本,已由齐鲁书社于1995年影印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19册)。
(3)陈敬宗:《澹然文集》又《澹然诗集》,字光世,慈溪人。南京国子监司业,升祭酒。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定。第481页。
按:字误。陈敬宗,字“光祖”,非“光世”。陈敬宗卒后,其次子持状请魏骥撰墓志铭,文云:“天顺三年五月二十日,朝请大夫赞治尹国子祭酒致仕四明陈公年八十又三卒于正寝。……其子国子学正培以主丧,不敢离于殡侧,遣其弟垐持南京工部尚书兼大理卿前都察院右都御使王公某状征予铭其墓。噫!予与公老交也,可忘情哉!不敢以不文辞,乃按状序而铭之。……公名敬宗,字光祖,别号澹菴,长身玉立,丰姿洒洒然,望之犹神仙中人。”[4]从铭文可知,陈敬宗乃魏骥老友,不可能将其字写错,且明清时人名、字联系紧密,字“光祖”为是。
(4)谢省:《逸老堂净稿》十九卷,字士修,黄岩人,宝庆知府。第506页。
按:字误。据万历《黄岩县志》卷六《人物·廉洁》记载:“谢省,字世修,号愚得,温良曾孙。景泰甲戌进士。”[5]另据道光《宝庆府志》卷十二《职官·知府》记载:“谢省,字世修,黄岩人,甲戌进士,由礼部员外郎任,谥贞刚。宪宗成化元年任。”[6]两部与谢省相关方志不可能同时均误,可以确定其字“世修”,而非“士修”,此乃同音而误。《明诗综》卷二十五及《明诗人小传稿》卷一“谢省”条目的记载均无误。[7]
(5)周宣:《秋斋集》,字彦道,莆田人,广东按察使,坐事免。第540页。
按:字误。据徐问撰《中奉大夫广东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周公墓志铭》记载:“公姓周氏,讳宣,字彦通,号秋斋。……弘治辛酉举乡荐,登乙丑进士,授常德府推官,擢浙江道监察御史。”[8]何乔远《闽书》卷一百八记载:“周宣,字彦通,授常德府推官,明慎清简,为楚属冠。”[9]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九《人物》记载:“周宣,字彦通,宏治乙丑进士,授常德府推官。……著《秋斋集》”[10]《明代进士登科录》记载:“周宣,贯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军籍,府学生,治《诗经》,字彦通。”[11]据此,周宣字应为“彦通”,非“彦道”,乃形近而误。
(6)李舜臣:《愚谷集》十卷、又《符台集》二卷,字懋卿,山东乐安人,会元,太仆寺卿。第567页。
按:字误。据李开先撰《太中大夫太仆寺卿愚谷李公合葬墓志铭》记载:“……愚谷祖自赵徙临淄,再徙于乐安鹊村。……愚谷于嘉靖己未正月八日长逝,按状生于弘治己未九月十七日,甲子才一周耳。……愚谷名舜臣,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12]万历《乐安县志》卷十五“人物”记载:“李舜臣,按《府志》,舜臣,字懋钦,一字梦虞,乐安人。嘉靖癸未进士第一。年方弱冠,长身玉立,气度甚伟。……调吏部文选司郎中,转员外郎,出为江西提学佥事,升南京国子监司业,进北太仆寺卿。……为文力浣脂泽,尽刊枝叶,独臻妙约。章丘李伯华以书遗之曰:‘公文尽去皮肉,毕竟如伏羲六画已乎,然文人独诣反约为难,我朝文章家自一名品也。’”[13]王兆云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七“李懋钦”条记载:“公讳舜臣,字懋钦,山东乐安人也。”[1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李太仆舜臣”条记载:“舜臣,字懋钦,一字梦虞,乐安人。嘉靖癸未会元,除户部主事,改吏部稽勋,历考功员外郎,养病得请,补户部,出为江西提学佥事,召拜南国子司业,转尚宝卿。……懋钦与章丘李伯华才名相颉颃。”[15]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九记载:“舜臣,字懋钦,一字梦虞,乐安人。嘉靖癸未会试第一。”[16]据此可知,李舜臣字“懋卿”乃“懋钦”之误。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二《别集类》二十五作“茂钦”,亦为音同而误。
(7)张永明:《临溪存稿》,字钟城,乌程人,左布政使,谥庄僖。第580页。
按:字误。据李春芳撰《太子少保都察院左都御史临溪张公墓志铭》记载:“太子太保临溪张公者,湖州乌程人也。……公讳永明,字钟诚,临溪其号也。……嘉靖甲午举于乡,明年举进士。……所著有《临溪奏议》《临溪存稿》《内外家训》凡若干卷,藏于家。”[17]据崇祯《乌程县志》卷六《科举志》记载:“张永明,字钟诚,号临溪。”[2]另据《明代进士登科录》记载:“张永明:贯浙江湖州府乌程县民籍,府学生,治《书经》。字钟诚。”[11]据此三则文献可知,张永明字“钟诚”,黄氏记载属或形近或音同而误。
(8)卷二十六《别集类》载:“盛鸣世《谷中集》三卷”。第659页。
按:“盛鸣世”应为“盛世鸣”。因盛世鸣曾为叶向高门客,故叶向高为其诗集作序,《盛太古诗序》云:“太古事余于成均,余未识之也。少宰梁溪孙公语余:君门下有佳士,知之否?余愧谢,无以应。孙公乃言太古,出其诗示余。余读之,泠泠然善也,自叹识君晚。嗣后,余官南都,太古常过余官舍。余有吟咏,太古辄为点窜,悉当余心。余自视顾不及太古也。岁甲辰,余以报满北上,晤太古于濠梁,时已患腹胀,不能屈伸。余为悲伤叹息,意其旦暮人耳。乃太古病复愈,又过余于留都。余应召而北,又迎于淮,送之至济。别后,又数贻余书,念余在此困苦进退。无何,太古亡矣!余闻之,为絮泣。念其生平所撰著,恐至遗失,亟寄声其弟茂才世臣好收之。今岁茂才抱其遗草至都。余喜甚,以为太古藉此可以不亡也。太古诗清新秀拔,不作近世诸名家叫号张皇语,亦不作近世山人饾饤掇袭语。盖真有襄阳、辋川之致,能成一家之言,其足传于后世无疑。中都为高帝龙兴地,谋臣猛将以武功显著者雾变云蒸,轶于丰沛,乃文学之士,不无少逊。太古崛起其间,振藻扬芬,绍明风雅,即临池之技,亦追晋人,固帝都之盛事也。其人又超出尘埃,不受羁绁,家虽壁立,而与生平知交贵人无所求,清孝友之行人无间言,宁独以诗篇重哉?知太古者,无如余与孙公,孙公先太古没。余故题此于太古篇端,以授茂才,使天下后世共知有太古。”[18]
从序文中可以看出,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叶向高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时,盛世鸣即与叶向高相识,由于孙继皋的推荐,方推重盛世鸣的诗歌创作。在其仕宦其间,叶向高为盛世鸣情谊所感,主动为其诗文集作序,以期世间留名。盛世鸣弟名为盛世臣。盛世臣则参与了明天启元年由袁文新、柯仲炯主持《凤阳新书》的编纂,与同邑秀才柳凤鸣、田济庶、杨至德、宋无咎任录次。袁文新在《凤阳新书·自序》中云:“……公余登眺,质诸野老,稽之邻乘,互有征实。每与博士吴君、李君、众诸弟子员盛世臣辈坐而略,欲有更翻发明焉而未逮。庚申春,余友柯仲子至也,……而诸弟子员若柳生凤鸣、田生济庶、盛生世臣、宋生无咎,……凡二十有二人,则又皆各执一篇而录次引证焉。”卷五《拾人遗·盛世鸣归儒》云:“近世,濠之邑有盛世鸣、陈福祯,先是,二子皆以刀笔着异才,其后,世鸣弃去故业归儒,天文、地理、礼、乐、兵、农,无不通晓,傲游河汉江淮之间。说大人,坐上座,扼腕谈世故,四座让其舌。尤工诗篇,善草书,为一世公卿贵人所推重。及卒,有诗集二卷,福堂叶相国向高思其人,为之作序,行于世。世鸣殆有鸿飞之志焉。”而由其弟录次的《凤阳新书》不可能将自己兄长名字录错。
此外,康熙《江南通志》及光绪《凤阳县志》均作“盛世鸣”。康熙《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九《人物志》记载:“盛世鸣,字太古,凤阳人。俶傥有藴藉,嗜古文竒字。尝寓泗州,隐于卜。郡守物色之奇其人。无锡少宰孙继皋闻其诗,荐之叶相国向高,游辇下,名动公卿。世鸣意不怿,退而隐居,号空谷居士。”光绪《凤阳县志》卷十一《文苑》(第420页)记载:“盛世鸣,字太古。其先汝南人,宋元间徙凤阳。世鸣倜傥有蕴藉,嗜古文奇字,书法王右军,帖括非所好也,常寓泗州,隐于卜。郡守物色之,嘱令作书上马直指,直指惊赏。无锡孙少宰道淮扬,直指颂太古诗,少宰遂与订交,荐之福清叶相国。相国于是公卿皆爱而客之,为醵资,入成均,授简赋诗,名动海内,退而隐居,号空谷居士。诗清新秀拔,所著有《空谷居诗集》。”①卷六收录盛世鸣诗一首《焦山吊古》。作者介绍:“邑人盛世鸣,文士”。盛世鸣卒于孙继皋之后,孙继皋卒年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凤阳新书》的编纂始于万历四十七年,这时盛世鸣已经去世。盛世鸣的卒年在万历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间。
盛世鸣《谷中集》印本极少,流传不广。钱谦益在《列朝诗集》感叹云:“太古雅自重其诗,借方卦以玩世,不屑以诗名混时流也。居福清邸中,福清将引为中翰,不果,归游金陵,卒于家。有《谷中集》三卷,不甚传于世。同时为诗者,皆未之称也。新安闵生辑明布衣诗,多裁其五言今体,余观其剪刻鲜净,措置清稳,尽削常调,实为一时之隽。如‘乌啼白门夜,月上一楼霜。’钱郎复生,何以过此?又‘就石分泉冷,和钟杵药匀’,今人冥搜极孛,未易有此佳句也。”[15]
《明诗综》卷六十九亦作“盛鸣世”云:“鸣世,字太古,凤阳人,国子监生,有《谷中集》。”沈德潜编纂《明诗别裁集》卷十、钱谦益《列朝诗集》记载均误。
黄刺玫果饮料灭菌以后,室温放置一周,饮料稀释10倍、50倍、100倍后,均匀涂布于琼脂培养基上,在培养箱(36±1℃)中培养两周,无菌落生成。说明饮料灭菌很好,无菌落污染。
(9)乔龙溪《词》一卷,章丘人,与李中麓同时,官佥事致仕。第788页。
按:误以号为名。乔龙溪名乔岱,龙溪乃其号也。据李开先撰《山西按察司佥事前监察御史龙溪乔公墓志铭》记载:“……公生于成化戊戌九月四日,卒于嘉靖壬寅七月一日。……乔氏,先世栖霞县人也。讳大坚者,恐元之乱军兵之,乃避地于章丘,今章丘人云。大坚生明德,明德生木,邑人称竹轩先生,正统辛酉中礼魁,历官郑府左长史。木生奉先,邑人称松菊先生。成化辛卯亦中礼魁,官秦府右长史。……公讳岱,字希申,号龙溪。”[12]据此可补乔龙溪名、字与籍里,其生卒年为(1478—1542)。
2籍贯、仕履之误
(1)刘凤:《续吴先贤赞》十五卷,沛县人,按察司佥事。第278页。
按:籍贯误注,非沛县人,应为长洲人。著有《子威集》三十二卷。据王世贞在《陈公直道编后》一文中云:“余尝谓野史不可尽信,作考误数卷以正之。吴中陈直道公永锡为藩参,为御史三用抗疏忤旨,濒百死而益劲,天下之人能言之。而友人刘子威侍御撰《续吴先贤赞》,于公若有所未满者。”[19]《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一“史部十七”记载:“《续吴先贤赞》十五卷。明刘凤撰。凤,字子威,长洲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佥事。”《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记载:“刘凤,直隶苏州府长洲县。民藉。”
致误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刘凤在该书自序中称“沛国刘凤子威撰”的原因,其实这不过是明清文人自署族望的习惯。如王世贞是江苏太仓人,但其在《刘侍御集》序称自己“同年生琅琊王世贞”[20]。其他类似例子,如钱尔复自署“武原人”、范良自署“黄澥人”、张之龙自署“龙门人”。而刘凤在其《刘子威集》中又称自己“长洲刘凤子威”了。
(2)凌迪知:《历代帝王系统谱》六卷、又《氏族博考》十四卷、《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卷,字稚哲,乌程人,约言子,嘉靖丙辰进士,常德府同知。第289页。
按:仕履误,此处“常德”乃“常州”之误。据邹迪光撰《明缮部员外郎绎泉凌先生暨元配包宜人合葬墓志铭》记载:“凌之先为周凌人,因以官为氏,……(公)乙卯举于乡,明年成进士,授工部郎。……寻有荆州榷税之命。……左迁得定州倅,……从定州摄晋宁,……从晋宁移大名,……从大名移吾常州丞。……时公方年三十八耳。比部公亦尚无恙。公喜曰:吾归矣。……公时时校刻,若《万姓统谱》《名世类苑》诸书传布天下。”[21]崇祯《乌程县志》卷六记载:“凌迪知,字稚哲,号绎泉。初任工部郎,……镌秩定州同知,转大名通判,晋常州同知。所辑有《万姓统谱》《名公翰藻》《名世类苑》行世。”[2]乾隆《乌程县志》卷六《人物》记载:“凌迪知,字稚哲,号绎泉,约言子,嘉靖丙辰进士,历工部郎中,……谪定州同知,署开州。……迁大名府判,升常州同知。罢归,闭户著书林下三十四年,日校讐群书雕板行世,年七十二卒。”[3]文献均记载凌迪知为“常州”同知。
(3)唐肃:《丹崖集》八卷,字处敬,会稽人。元末官嘉兴学正,洪武初召修礼乐书,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第450页。
按:此处记载唐肃籍贯误。据万历《绍兴府志》卷四十三记载:“唐肃字处敬,山阴人。……所著有《丹崖集》。”[22]王兆云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二记载:“唐肃字处敬,自号丹崖居士。杭之新城人,父始迁越,故今为越之山阴人。……所著有《平居稿》。”[14]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卷四十二记载:“唐肃字处敬,山阴人。……所著有《丹崖集》。”[23]明清时期,山阴县与会稽县均属绍兴府附郭县,容易混淆。此种现象不独杭州府为然,另有吴县与长洲县治所同在苏州城,乌程及归安均在湖州城。虽在同一城镇,但应分清县名,“会稽”人不等同于“山阴”人。因此,古代典籍文献极易混淆人物籍贯,应特别留意此类讹误。如,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集“唐应奉肃”条、朱彝尊《明诗综》卷四记载其籍贯均误为“会稽人”。
(4)白范:《虚室集》,字以中,绍兴山阴人,黄州府同知。第458页。
按:籍贯不确。据成化《杭州府志》卷四十三记载:“白范,字以中,钱塘人,号西塘,才敏学赡,诗清奇。仕至黄州府同知。所著有《虚室集》。”[24]万历《钱塘县志》“纪献”记载:“白范,字以中,……著有《虚室集》。”[25]另据光绪《黄州府志》卷十一“文秩官表上”记载:“同知 白范,钱塘人。”[26]据此,白范乃钱塘人,非山阴人氏。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乙集记载白范“山阴人”,当承袭《千顷堂书目》而误。
(5)凌云翰:《柘轩集》三卷,字彦翀,钱塘人。第460页。
(6)方克勤:《愚庵集》二十卷,字去矜,临海人,正学之父,洪武二年以训导辟知济南府。第463页。
按:方克勤为大儒方孝孺之父。此处记载方克勤籍贯误,方克勤乃“宁海”人,非“临海”人。据宋濂撰《故愚庵先生方公墓版文》记载:“……先生讳克勤,字去矜,姓方氏。其裔出睦州玄英处士干。宋初,十五世祖廿四府君某,始迁宁海侯城里。……洪武二年,诏立郡县学,以训导辟。……上特命知济宁府事,……子二人,即孝闻、孝孺。……有《汗漫集》若干卷。……孝孺久从濓受经,颇知先生行事之详,于是历叙其故而系之以铭。”[29]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卷十二条记载:“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30]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六“职官·名宦”记载:“方克勤,字去矜,号介轩,浙江宁海人。……洪武四年,……特授济宁(知府)。……卒以空印事连逮死,祀名宦。子孝孺殉节后,州人立正学书院祀之。”[31]光绪《宁海县志》卷十记载:“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洪武二年,辟县训导,母老辞归。四年,征至京师,吏部试第二,授济宁知府。”[32]据此可知,方克勤乃宁海人,非“临海人”,二者均属台州府。仕履记载亦误,应改正为“洪武四年以训导辟知济宁知府”。
3其他疏误:书名、卷数等
(1)□□□:《武定州志》二十五卷。第170页。
按:卷数误,撰者缺。据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编有崇祯《武定州志》在编纂说明中云:“明崇祯十二年(乙卯1639)刻本。存二十九卷:卷七至三十五。王永积,字崇岩,江苏无锡人。崇祯间授武定知州。……著有《告天实事》一册行世。刘嘉祯,字永符,邑人。明天启辛酉(1621)举人,曾任河南尉氏令,后挂冠归里。鼎革之后,强授浙江永嘉知县,辞不就,于桑落野镇武庙前投井死。著有《春秋旨叶诗草》留世。”[33]据此可知撰者名氏、爵里,卷数虽不可考,但至少三十五卷,而非“二十五卷。”
(2)沈演:《河山集》六十四卷。第635页。
按:“《河山集》”误。应为《何山集》,属形近而误,古本皆不误,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本误。沈演,字叔敷,号何山。“何山”本乌程县城南一处名胜,崇祯《崇祯县志》卷二记载:“何山,县南十四里。晋何楷常居此读书,后为本郡太守,故名其山。旧志有云:道场胜在巅,何山盛在麓。唐诗僧灵澈居何山,与清昼为侣,时刘禹锡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吟咏焉。”[2]沈演以家乡地名为号,其文集亦以号为名。《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一作“《何山集》六十四卷”。熊明遇曾为沈演诗集作序文《沈何山真隐轩诗集序》[35];《袁宏道集笺校》笺校云:“沈演,字叔敷,号何山。”[36]可证其误。
(3)潘基庆:《古逸书》三十卷。字良耜,乌程人,万历戊午贡士。第760页。《老庄解》第435页。
按:此处“贡士”乃“贡生”之误。经查崇祯《乌程县志》卷六“贡士”栏,万历戊午年中举为郁成治、陈英、陈琯、徐尚达及费鼎耀五人,无“潘基庆”。卷七“例贡”则有此人记载:“潘基庆,字良耜,有《古逸书》行世。”[2]无具体年份记载。在该书“阅文姓氏”中,潘士遴,字叔献,号青莲,万历乙酉中顺天乡试,天启壬戌科进士,乃潘基庆伯父;钱元慤,归安籍乌程人,万历乙卯举人,天启乙丑科进士;张永会,字仲素,天启甲子科举人;钱之琏,字殷之,天启丁卯科举人;闵元健,例贡;潘士连,例贡。以上人士在崇祯《乌程县志》卷六、卷七均有明确记载。可以确定,潘基庆为乌程人。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三记载:“《古逸书》三十卷,明潘基庆编,基庆,字良耜,松江人,万历戊午贡生。”《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八记载:“潘基庆《古逸书》三十卷。基庆,字良耜,松江人。万历间贡生。”二者基本一致。功名确,而籍贯却误。
注释:
① 按:从这段记载来看,编者并未寓目叶向高撰《盛太古诗序》。
参考文献:
[1] 李应泰,等修,章绶,纂.光绪宣城县志[G].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4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211-212.
[2] 刘沂春,纂修.崇祯乌程县志(卷七)[G].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347,304,332,251,349.
[3] 罗愫,杭世骏,等纂修.乾隆乌程县志(卷八)[G].《人物》有传.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460,459-460.
[4] 魏骥.南斋先生魏文靖公摘稿[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414-415.
[5] 袁应祺,修,牟汝忠,等纂.万历黄岩县志(卷六)[G].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3:439.
[6] 黄宅中,等修,邓显鹤,等纂.道光宝庆府志[G].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259.
[7] 曾媛.列朝诗集小传阙字订补[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2):70-72.
[8] 徐问.山堂萃稿.(卷十四)[M].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54册). 济南:齐鲁书社,1997:307.
[9] 何乔远,编撰.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闽书》校点组校点.闽书(第四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5344.
[10] 汪大经,等修,廖必琦,等纂: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九《人物》[G].
[11] 屈万里,主编.明代登科录汇编[G].台北:学生书局,1969:2526,4219.
[12] 李开先.李中麓闲居集[M].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9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25-26,644.
[13] 孟楠修,蒋奇镈,纂.万历乐安县志[G].中华书局2014:171-172.
[14] 王兆云辑.皇明词林人物考[M].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11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62,664.
[15] 钱谦益.列朝詩集小传(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82,603,190.
[16] 朱彝尊辑录.明诗综(四)[M].北京:中华书局,2007:1913.
[17] 李春芳.李文定公贻安堂集(卷七)[M].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196-198.
[18] 叶向高.苍霞续草(卷四)[M].四库禁毁丛刊·集部(第12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658.
[19] 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六十)[M].文渊阁四库全书128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318.
[20] 刘凤.刘子威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1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21] 邹迪光.调象菴稿(卷三十二)[M].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5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798-800.
[22] 萧良干,张元忭,纂修.万历绍兴府志(卷四十三)[G].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0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327.
[23] 徐象梅.两浙名贤录[M].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11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488-489.
[24] 陈让,夏时正,纂修:成化杭州府志(卷四十三)[G].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17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609.
[25] 聂心汤,修,虞淳熙,纂.万历钱塘县志[G].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494.
[26] 英启,修,邓琛,纂.光绪黄州府志(卷十一)[G].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396.
[27] 沈朝宣,纂修.嘉靖仁和县志[G].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19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135.
[28]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197-198.
[29] 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1281-1286.
[30] 徐象梅.两浙名贤录[M].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11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368.
[31] 徐宗干,修,许瀚,纂.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六)[G].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76.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426.
[32] 王瑞成,修,张濬,等纂.光绪宁海县志(卷十)[G].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949.
[33] 王永积,修,刘嘉祯,纂.崇祯武定州志[G].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编.明代孤本方志选第4册.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0.
[34] 邹迪光.调象菴稿(卷三十二)[M].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5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798-801.
[35] 熊明遇.文直行书(卷四)[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0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260.
[36] 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70.
(责任编辑:曹高峰)
Examples of Corrigendum in Huang Yu ji’s Bibliography of Qian Qing Tang
LI Jian-huai
(Anhui S&T University, Fengyang233100, China)
Abstract:Bibliography of Qian Qing Tang compiled by Huang Yu-ji has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bibliograph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errors and gaps among the great information, which lead to inconvenience to the scholars. There are also many incorrect notes in author’s name, style name and ancestral home, or the title of works, volume number, and other information elements. The author sorts some out and hopes that the broad readers can help to improve on them.
Key words:Huang Yu-ji; Bibliography of Qian Qing Tang; corrigendum; bibliography
作者简介:李坚怀,男,副教授,博士。
收稿日期:2015-11-06
基金项目:安徽科技学院2015年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项目(AKZDXK-17)
中图分类号:G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3-0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