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次辞职
2016-03-20吴同
文/吴同
第20次辞职
文/吴同
1
我从小就接受竞争意识和锦标意识的教育。当公务员的父母心气极高,决不能让宝贝儿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从懂事到高考,我在父母的带领下,沿着高分、名校狂奔。2010年夏,终于得偿所愿,进入一所著名大学,学工商自动化管理专业。4年下来,我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参加文学社、话剧团、广播站等社团活动。寒暑假又到社会上打工,4年去了16家单位。2014年夏毕业后,我到广州应聘。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击败27位强敌,签到一家大型机电公司。
但是,上班第三天,我就辞职了。
那天,办完入职手续,部门主任向我交待工作,3个月内要熟悉6个操作岗位,之后通过考试,才能正式上岗。我当时就急了,说:“我是来当工程师的,竟让我干工人的活儿,这不是资源浪费吗?我可是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就那点操作规程和技术,我半个月就能弄明白。让我去车间向操作工学习?笑话,我去管理他们还差不多。”
主任非常惊讶,说:“新人到岗,都要到一线实习,这是公司运行多年的用人方式,连硕士、博士都不例外。”我火冒三丈,当场提出辞职,主任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两天后,我参加了一家物流公司的招聘会,应聘的岗位是运输调配自动信息管理中心的助理工程师。又是一举夺魁,但干了一天就又辞职了。
情形跟上次相仿,领导向我交待完工作,还没说明试用期和考核办法,我就不耐烦地打断说:“你们信息管理中心的助理工程师,中专毕业生都能干,让我这样的名校大本生来干这个?”
这位领导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看着我,说:“我的同学在航天中心工作,那里的名校博士毕业多年,都在进行数据整理工作。惊天的壮举具体到每个人的工作,其实都是简单重复的。”
我再次打断,说:“那你们还是聘那些有耐心的博士生吧,我不想有惊天壮举,只想要一个能彰显智慧和发挥能力的工作岗位。”说完,转身离开了。
一个月内,我应聘4次都成功了,但都因不满意而在一周内辞职,理由都是大材小用,用人单位没把我当人才看。
2
7月下旬,我再次签到一家大型外资化工集团公司自动化管理中心,做分析师。大公司专业规范,收入也不错,我全身心投入,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出一份5万字的报告。不过,中心主任看后却说“大而无当,无的放矢”。我不服,也不愤,认为他是忌妒年轻人的才华,就把报告交给了总工程师。
万没想到,总工程师的评价跟中心主任一样,难道他也“忌妒”我?我不甘心一个多月废寝忘食的劳动成果,被他们说成是纸上谈兵,就直接闯到总经理办公室,上呈报告,总经理的批示是:“年轻人想法大胆新颖,精神可嘉。不过,所有构想无异于空中楼阁,不具有可行性。建议你多学习多请教,多了解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多做些具体细致的实践。”
看毕,我气不打一处来。这么大的公司,顶着国际大品牌的帽子,老总都这么守旧呆板,可惜了亮名声,肯定没有发展前景。得,老子不干了,走人。就这样,我屡聘屡辞,到了年底,共闪辞了13次。
3
2015年初我来到北京,又是马到成功,成为某计算机集团公司的市场调研员。来到市场开发部,经理让我跟一老调研员实习,试用期满,再给他做一年助手。
仅跟了一周,我就认为已经掌握了市场开发的基本情况。不过这回在母亲的劝说下,我变得低调多了,开始留意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并偷偷查看这位老调研员的报告。这一看,我差点笑出声:这也太简单了吧?
没多久,我就把近两万字的分析报告交给了经理,可他看都没看,就说:“带你的老师是资深调研员,3个月做一个市场调研报告,已经是非常难了。你用半个月就完成一份,数据是否经得起推敲,可想而知。”
又是一平庸自大、压制人才的领导,你根本领导不了我。我把报告直接交给了总经理,他倒是认真看了,但回复是:“看得出来,你很有头脑,也很乐于钻研。可是,工作不扎实,现在讲大数据,你要把着力点放在这里……”
虽然没有得到认可,但总经理能亲自点拨,我觉得很有面子,暗下决心,要在半个月内再拿出一个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调研报告,让总经理看看,市场开发部的那些人,都是该淘汰的庸才。
我不再跟着那位老调研员实习,而是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查看大量资料并认真分析总结,新的报告很快出炉,直接呈交总经理,这回他不客气了,在报告上批示:“仍是与现实市场无关的一份报告。年轻人,要想在本集团工作,请听从部门经理的安排,跟着优秀的市场调研员,一步一个脚印地好好实习。”
完了,啥也别说了,我不能做下去了,辞吧!回到家中梳理毕业这一年,罪没少遭,气没少受,空留20次辞职的记录。这时我才发现有些不对劲,不在社会环境,也不在用人单位,而是心浮气傲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