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六个解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3-20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结构性要素供给

用六个解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效仿西方的供给改革,而是政策选择内容更丰富、任务更宏大的改革,也是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的大决策、大战略,更是中国经济谋变的大智慧、大策略,决定着下一个30年或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大格局。

★近日,分析人士认为,供给侧改革预期为传统产业股票估值提升带来想象空间,钢铁、煤炭作为去产能、去库存的大户,受到市场多头追捧。

★海内外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力推的供给侧改革,从短期看拿准了中国结构性调整的关键,从长期看将夯实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文重要信源】

1.王小广:供给侧改革亟待厘清的两大认识误区;2.蔡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着眼点;3.李佐军:准确把握供给侧改革

扫二维码下载本栏目增值服务中国政经生态月报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各地必须深刻把握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坚持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既从需求侧入手倒逼供给改善,又从供给侧入手改善提升需求,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转移集聚,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培育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动能。

1 解放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当下,有一种误解,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搞新的计划经济。其实恰恰相反,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通过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充分发挥企业、企业家、创业者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求不断加快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约束政府的“有形之手”,又能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

不论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还是降成本、补短板,都离不开市场的撬动效应。未来几年,政府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与决心,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动通道,大力清除市场壁垒,清理地方保护和部门分割政策,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使资源和要素高效配置。同时,要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加快审批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清除市场进入和退出障碍,深化负面清单制度、证照分离商事改革等,大幅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此外,还要加快解决“企业难生难死”问题,按市场规律把要素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平台、项目和企业,着力解决错配、难配和低效配问题。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如果不能将存量问题解决,则增量也难以培育起来。为此,还要根据市场规律优胜劣汰,加快产能出清和僵尸企业淘汰,为新产业和新业态腾退空间,并要在解决“人”和“债”问题方面出台得力政策。

2 解放资本,加快解除金融抑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之一,是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利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作为进行资金要素配置的行业,金融业自身的改革既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能对其他改革发挥重要的牵引作用。但长期以来存在的最大结构性问题,是总体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直接融资占比仍然偏低,在宏观杠杆率高企的同时,经济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因此,通过金融改革解放资本束缚,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必须开辟的融资渠道,切实做到为实体经济“输血”。

积极解除金融抑制,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探索建立不同规模、多元化的经营机构,允许实体企业、财务公司等组建不同规模、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尽快解决金融供给结构与融资需求不匹配问题,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权,或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便利度,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此外,要去杠杆防控金融风险,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对投资理财、非融资性担保等重点领域加强风险监控,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

【决策看点】

●2015年年底,安徽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是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该省将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按照“做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的要求,积极稳妥引导过剩产能在供给侧减量,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此外,将努力化解房地产库存,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棚改货币化改革力度,提振市场预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八双”“五并重”操作要领

“八双”

●“双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和大力鼓励创业

●“双化”: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产业优化

●“双减”: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和大幅减少行政审批

●“双扩”:扩大中国对亚非拉的开放融合和适度扩大投资规模

●“双转”:人口政策转向适当鼓励生育和促进国有资产收益向社保与公共服务领域的转移

●“双进”:国有、非国有经济共同进步

●“双到位”:政府到位和市场到位

●“双配套”: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和金融配套改革

“五并重”

●“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研究制定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

●“法治经济”与“文化经济”并重,注重积极逐步打造国家“软实力”

●“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并重,有效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

●柔性参与TPP与独立开展经济合作区谈判并重,主动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

●高调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低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重

资料来源: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原所长贾康2016年1月4日在《中国金融》上发表文章

3 解放土地,加快城乡土地市场的统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课题和任务。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等新挑战。其中,在土地严格管制下,城乡土地价格分割严重,使得农民享受不到土地应有收益,恶化城乡收入差距,特别是农地条块分割严重,规模化经营占比不高,农业人口规模下降,农业用地闲置。而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受到限制,制约城镇化发展。在此背景下,土地流转需求更加迫切,土地流转政策需要不断加码。

加快城乡土地市场的统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代表的“三块地”改革试点,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实行地票制,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同时,加快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代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引导土地股份合作制,让农民以入股形式参与分红,构建农民土地权利保障的基础体系。另外,要加强规范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及服务体系,健全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准入和监管制度。尤其要针对土地供应存在的结构问题,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不断增加新兴产业新业态用地供给。

4 解放农民,加快亿万人落户城市进程

供给侧的革命性转变,就是将供给侧主要以提供“物质”解决温饱转变到为“人的质量提高”服务,必须坚持社会公平、人民共享的价值导向,使全体人民在公平发展和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转移到非农产业,其实就是最大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未来五年,要加快解决“三个一亿人”的落户问题,推进户籍制度实质性改革,落实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政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释放住房和消费需求,为消化房地产库存提供“源动力”,并进一步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

加大城乡资源统筹力度,消除城乡户籍壁垒。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政府要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成本,企业要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加大职工技能培训投入,依法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农民工要积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并按照规定承担相关费用,提升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同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在交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

【决策看点】

●近日,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重庆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要围绕市场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统筹做好“加减乘除”。加,就是要通过增量调结构,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减,就是要去除多余产能和无效产能,实现产业“瘦身提质”;乘,就是要发挥创新引领发展倍增效应;除,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市场化程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链 接】

谨防供给侧改革陷入六大误区

近日,国研中心专家李佐军撰文指出,推进供给侧改革要避免在推进中陷入六大误区。一是将供给侧改革理解为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其实,供给侧改革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回归常识。二是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三是以政府计划思维推进供给侧改革,简单认为是提供供给要素,增加产品供给,提高供给速度。四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实际上强调供给侧改革只是对其进行“纠偏”,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五是将供给侧改革简单理解为增加商品或劳务供给。广义的供给侧力量还包括供给主体培育、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存量调整、增量形成等。六是将供给侧的生产要素与效率提高决定因素简单平行放在一起。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与生产要素质的提升是不同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属于要素质的提升。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2015年12月28日

5 解放科技,着力创造优质供给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是矫正创新要素配置扭曲,通过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塑造经济增长新动力,着力点是立足创新驱动推进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创造新供给。但近年来,人们纷纷到日本、欧美国家等,“血拼”苹果手机、奶粉、化妆品、药品、马桶盖、电饭煲甚至牙膏、洗发水等产品。这说明,消费者并不缺乏消费热情,而是有效供给、优质供给不足,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太少,必须在供给侧改革上下功夫,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作用力。

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和组织方式,培育新增量寻找新动力。要引导科技型企业及时跟踪世界前沿动态,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不断攻克高精尖难题,形成能随时掌握主动权的技术优势,并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企业要深挖潜力,在技术、质量、管理上下功夫,以更多的优质产品扩大有效供给。同时,要把去产能、促升级作为紧迫任务,痛下决心进行结构调整,既治标、又治本,既要采取多种方式出清落后产能,禁止新增产能项目,又要转变只在传统产业上做文章的观念,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今后五年,各地要抓住“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机遇,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条,支持企业运用新平台、新模式,提高消费便利性和市场占有率。

【链 接】

李克强总理考察山西最关切新旧动能转换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李克强总理选择了山西,考察点包括:钢厂、煤矿、棚户区、众创空间等。仔细考量其间的关联,总理最大的关切是新旧动能转换。为什么是山西?过往看,这里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现实中,这里是困难最多、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省份之一。这也意味着,总理是急山西之所急,更是立足山西向全国发话。李克强此次考察山西的“发话”,往深了想,可以理解为:新旧动能转换,很大程度上其实在于新旧观念、新旧思维的转换。改造升级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关键的关键也正在于此。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微信2016年1月7日转发《新京报》文章

【决策看点】

●2015年12月31日,青岛市市长李群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要做好“减量、增量、存量、变量、需量”五篇文章。减量要主动,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化解各种库存;增量要有效,加快培育新产业,扩大公共产品、服务有效供给,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存量要激活,增强现有产业和企业的修复动力,为企业“减负松绑”,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变量要稳控,注意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需量要扩大,培育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6 解放生态资源和环境,以绿色发展开辟供给侧改革新境界

表面上看,生态环境问题是来自需求侧的问题,但实质上环境破坏、资源枯竭与生态失衡,与重视需求侧而忽略供给侧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与发展机制有关。长期以来,选择需求侧的高投资主导型发展方式,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使得以拼资源要素为主要特征的需求侧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因此,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开辟供给侧改革的新境界。首先,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唯需求”与“唯GDP”观点,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对于低端供给侧发展的约束,着重建立和完善多层次、有弹性的环境监管体制,让生产者支付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失衡、资源过度使用的负外部性成本。其次,转变投资需求主导型发展方式,让新能源、新环保、新服务等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一方面,引导信贷资源逐步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行业退出,支持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有效缓解我国产业结构“过重”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快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金融产品发展,推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投融资机制形成。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发布权威访谈《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邀请权威人士全面解读、深入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猜你喜欢

结构性要素供给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分析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