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五新”理论

2016-03-20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常态总书记精准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五新”理论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改革领域以解决矛盾问题倒逼全面深化改革,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实践,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学术范式日渐成型,理论框架日渐丰满,理论体系日渐完善,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近期,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86%的经济学家预期2016年GDP增速在6.5%至7%之间。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文重要信源】

1.张占斌: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探析;2.韩庆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3.冯俊:改革理论的新拓展

扫二维码下载本栏目增值服务中国政经生态月报

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思熟虑,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的境界。

1 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彰显大逻辑

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到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系统阐释,再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论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指南。

怎么看——三大特征和九个趋势性变化。2014年5月,习近平考察河南时首提“新常态”,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之后,在一些中央重要会议和国际会议上,总书记多次就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进行了深刻分析和阐述。他总结出“新常态”有三大特征:一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更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进入新常态”作出系统阐释,指出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等九大新常态趋势性变化。

怎么办——十个更加注重。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即“十个更加注重”,包括: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等等。

2 新平衡,认真准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治大国如烹小鲜”,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领袖,治国理政更需要中国智慧。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强调,我们牢牢把握着我国发展主动权,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重点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法治建设不适应、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需求是经济活动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财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指明了“十三五”时期经济治理方向。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012年11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重大发展,不仅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类发展理念和文明发展价值观的重大创新。

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以开阔的眼界、思路和胸襟,在多个外交场合强调,中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决策看点】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十三五”规划整个编制过程历时两年半,编制分为研究起草基本思路、纲要框架、纲要草案3个阶段。规划编制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在规划的谋篇布局、指标设置、战略任务、重要举措等各方面。据透露,围绕“十三五”重点难点问题,国家发改委开展了80余项课题研究,形成了20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

【链 接】

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措施

2月19日,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主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就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五个建议:第一,情况要摸清。目前对现实状况有一定了解,但还不是十分精确。第二,目的要明确。目的和手段,要防止本末倒置。第三,任务要具体。搞清楚要干什么,确定红线好操作。第四,要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第五,措施要有力。要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总的原则要有效,有力,有操作性。

资料来源:《经济参考报》2016年2月22日

3 新治理,学会辩证思维强化执行能力

面对现代经济这样一个复杂、巨大、精巧的运行系统,实现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求健全与完善经济制度,也要求不断提高运用各项经济制度管理经济事务的水平与能力。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提升经济治理能力,要学会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尊重规律的历史思维、化解矛盾的辩证思维、面向未来的创新思维、于法有据的法治思维、应对风险的底线思维,处理好治国理政中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

提升经济治理能力,还要靠强化执行能力。“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做好实施方案、实施行动、督促检查、改革成果、宣传引导的“五个到位”,力争把改革各项任务做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是对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号召,也是警示和要求。

【决策看点】

●2月23日,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介绍2015年商务发展情况时表示,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另悉,2016年商事制度改革进入第二波,将重点完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即“全国一张网”,目标是覆盖所有省份。

【链 接】

中国经济2016可能有反弹,但一定没反转

近日,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发表对2016年经济的十点判断。其中,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问题,管清友指出,2016可能会有反弹,但一定没有反转。从短周期来看,上半年经济可能出现近几年来难得的好光景,因为年初提示2016年是基建大年,核心逻辑是融资明显松绑。从中周期来看,由于上半年各地争抢资金和项目投放,下半年经济可能后劲不足,全年经济可能呈现前高后低。从长周期来看,只要供给侧改革没有完成(主要是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结构性的下行压力就不会消失,今年的小反弹不仅不会带来反转,相反可能拖延去产能去杠杆的时间,加大经济反转的难度。

资料来源:财经网2016年2月22日

4 新改革,不断拓展筑梦中国的方法论

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论述,阐明了立足新的历史条件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改革观。

改革群众观的新内涵。培育和激发改革的动力之源,是确保改革持续推进并取得全面胜利的必备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是改革持续推进的宝贵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

改革方法论的新拓展。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实现了对改革方法论的新拓展。同时,必须抓改革当作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23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

5新共享,精准脱贫开辟全面小康新路径

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着眼点和归宿,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让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成精准脱贫重大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并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20多次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论述、新观点、新要求,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随后,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精准扶贫进行了深入阐释,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时,将精准扶贫思想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至此,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基本要求和主要途径,成为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方略,提升了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认识,也是我党兑现在建党时就提出来的带领全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共同道路的庄严承诺。

★如何看“唱空”中国经济杂音?能否继续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动力?近日,国际知名学者、经济学家均认为,中国经济实际增量可观,前景可期。

猜你喜欢

常态总书记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精准的打铁
习总书记“下团组”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