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建构教学设计
2016-03-19冯新
冯新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类知识是授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其他相应原理与数学规律的教学基础,学生只有在理解掌握相应概念类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小学阶段的概念类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枯燥抽象,学生难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深入把握其核心内容。因此针对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进行研究,合理科学地构建教学设计,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与教师授课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建构教学设计,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类;建构;教学;
一、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应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主动对课堂内容进行探索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在进行概念类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概念类知识的核心内容。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自主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独立探索能力;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给予支持,适时地给予学生以鼓励;最后,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品格和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独立自主面对挑战,塑造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2.直观性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行为更贴近主观感受与生活经验,而学生对于相对抽象的概念类内容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小学概念类知识授课过程中,应提升课堂内容的直观性,将抽象知识点分层次地转化为具体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教师应提高教研水平,对相关数学概念进行研究分析,抽丝剥茧,为学生整体提供更易于观察学习的概念理解资料,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归纳和概括。教师应选择多样化的授课形式,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概念内容,帮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多角度强化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牢固掌握概念的内容本质。
3.思维语言结合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概念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将讲解与实践相互融合,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概念类知识的认知与应用水平。其中,思维和语言是数学概念内向化与外向化两个层面的表达,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授课活动。教师应通过语言指引学生的观察与分析,更好地切入概念内涵,使学生形成功能与结构性的认知。通过思维的发散与拓展,将感性认知内化为理性的总结归纳,完成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并最终形成系统化的逻辑思维。
二、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教学设计策略
1.感知认识数学概念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丰富,因此教师在进行概念类知识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这些先进的手段营造出更为理想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教师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小学生的心理与思维特点,将概念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加以展示,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授课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深化感知,同时掌握相应知识的概念。
2.体验理解数学概念
在完成数学概念类知识的认知后,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实际应用将概念感知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强化巩固其对于概念的理解。教师应将概念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有机融合,让学生直接面对由相应概念转化而来的具体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不断调整完善对于数学概念知识的认识,从而理解掌握概念的核心本质。
3.拓展运用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的教学中,当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之后,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拓展运用教学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索与拓展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其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念类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视概念的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内心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闫天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2]童文学.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关键因素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