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6-03-19王大影
王大影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大学生本身和高校两方面剖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转变大学生学习和就业观念,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等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校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大学生就业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大学毕业生从2000年的107万到2014年的727万,15年增加了600多万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主要与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和大学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有关。
一、大学生自身问题
1.消极惰性的学习态度
高校扩招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覆盖面,为普通大众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但是这导致了整体生源质量不高,不利于教学的开展,降低了毕业生质量。高中高强度学习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就彻底放松了,没有学习计划,没有职业规划,只是临近考试时突击一下而已,考试过后他们被动学习和机械记忆的知识几乎就忘得差不多了;还有一部分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混个文凭,几乎不怎么上课,期末考试频频挂科;还有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日夜混迹于网吧,严重影响学业。这样的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往往因为没有专业知识和就业能力差而失去就业机会。
2.就业期望值偏高
面对高的教育成本,有的毕业生往往脱离社会实际,盲目追求高的回报。他们在职业选择中更加看中社会地位、经济效益和工作地域,关心经济收入,希望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去工作,而不愿意到偏远的中西部去工作,忽视社会需求、事业成就以及才智的发挥。
二、高校方面的问题
1.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需求的人才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学科专业培养人才,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不能满足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及时就业。
2.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和分析就业形势上,很多学生到正式找工作的时候才意识到对就业问题的无知。就业指导中忽略了对人才需求趋势、学生职业发展前景、择业心态和原则的指导。当前的就业指导重视面试技巧及简历格式的指导,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
三、解决办法
1.转变大学生学习和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本身,大学生应当逐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真正掌握好本专业的技能,做到学得踏实、精准。与此同时,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在就业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只是关注薪酬高低和工作地点的好坏,而是要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人生观,培养自己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2.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高等院校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了解就业市场的动向,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信息。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设置学科专业;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高校还应当创新教育形式,高校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兴趣引导、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众多新兴的产业链,这些产业链催生出许多就业岗位。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利用互联网思维,勇于发现和寻找机会创业,敢于创新。
参考文献:
[1]廖 娟.大学生创业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 2013,29(4):113-116.
[2]刘敏华.关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途径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1):110-112.
[3]李登花,夏 英,周庆华.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1,(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