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推行“双证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16-03-19吴远志

求知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双师型课程体系职业教育

吴远志

摘 要:“双证制”的教育是职业院校的特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双证制”的实质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通。但在我国的实际职业教育体系中,“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探究了“双证制”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证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9-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产学研平台的‘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JA104015,课题主持人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蔡玉俊教授)。

一、“双证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证书签发体系不完善,考核不够严格,证书鉴定机构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考核标准,证书含金量不高。学校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有机的衔接,学校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技能训练实际需求,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缺乏系统性。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财力不足,实践技能训练没有足够场地。

二、“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

1.严格考核制度,完善考核体系,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加强与省市各鉴定部门的联系,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点,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评培训及鉴定工作,把教学、培训、鉴定工作紧密衔接起来,要求学生重视考试结果更重视考试过程。

2.制订课证融通的培养方案,构建双证书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应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内容融通的培养方案。精简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技能课程,编写特色职业教材,制订特色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当增加选修课,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经济型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把职业教育作为导向,利用校内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把校内知识学习和企业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可以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派人员到学校现场教学,学生可以到企业接受学习,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直接入企,以缩短适应期。

3.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一体化教学

职业教师的师资队伍良莠不齐,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是职业岗位的不断更新,这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学术水平较高且技能高超的新型教师是时代的要求。职业院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学习的机会,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教师科研工作,更新教育理论,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发展;可聘请企业骨干入校教学,进一步开发双证融合的课程,促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同时职业院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学习的机会,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4.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工学结合是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更是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全方位结合,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更离不开企业的配合。重点在于职业院校要将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等各环节相结合,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标准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工作岗位相结合,产学一体,工学交替。通过全方位的结合来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做好人文基础课程与职业技能训练的有效衔接。

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行“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制订“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桓,王 蓓.“双证书”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与实施[J].科学中国人,2014,(22).

[2]王 蓓.深化职业教育“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4,(10).

[3]闫 辉,李国和,蔡玉俊.“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4]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双师型课程体系职业教育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