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船舶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2016-03-19沈家辉
沈家辉
摘 要:在全球船舶产业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着巨大的产能过剩压力。由于造船业产品投资大,建造周期长,船舶运行滞后,导致其因产能过剩,产生危害的影响大,并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本文以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过剩的成因分析为研究基础,并提出了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船舶;产能过剩;工业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10
一、我国船舶行业现状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船舶需求减弱,我国船舶企业经营困难。2014年上半年造船完工量下降,主要归因于2011年、2012年市场低迷;1~6月份船舶行业87家重点检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48亿元,同比增长7.3%;但受个别亏损企业影响,利润总额仅为25.3亿元,同比下降40%。2012年我国银行提高了船舶企业信贷标准,使得船舶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不断恶化,加上船东支付意愿和预付款不断降低,船舶企业资金链日趋紧张,流动性不足;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运营环境日趋恶劣及投资风险不断加大,导致产能闲置,产能利用率低下。
二、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1.投资体制不健全,导致市场失灵
林毅夫指出,受产品核心技术制约,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产业技术已成熟,产品市场已存在,且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大量投资者易对其前景持盲目乐观态度,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现状导致社会总产品供给过剩及产能过剩;此外,国有企业利用手中资源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导致相关产业投资过热,引发了产能过剩。
2.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导致政府失灵
王立国认为,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细分了各级政府的收入来源,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失衡,促使政府推动投资,发展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在该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为了增加GDP,采取各种手段招商引资,引起了市场分割、投资过热及过度或无效的行政干预等,导致我国船舶行业产能过剩加剧。目前的GDP考核制度对当前的产能过剩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政府官员基于个人角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盲目吸引投资,相关企业低成本扩张。
3.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产能利用率
在经济繁荣和复苏阶段,总需求增加,社会整体产能利用率升高;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减少,社会整体产能利用率下降。受改革开放的影响,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市场进一步开放,海外投资者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输出本国过剩产能,对我国部分产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以致我国产能利用率水平连续下降。2003年全球经济回暖,我国产能利用率呈上升趋势,但该良好的形势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刺激计划,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使得产能利用率连续大幅下跌至二十年来最低水平。
三、对策与建议
1.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各船舶企业应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出发点,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船舶企业应引进高新技术,转向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利用现有的造船设施开发海洋工程项目,释放造船业过剩产能。
2.转变企业增长方式
与国外相比,中国船舶业呈现出规模大、效率低的特征,高科技、高附加值船型缺乏。中国船舶企业应及时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船舶企业要在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基础上,自主创新,逐步淘汰落后的低附加值船型,释放出过剩产能。
3.强化产能过剩风险意识
(1)及时做好产能过剩预警。成立产能过剩风险分析部门,定期评估大型造船设施投资决策时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风险。在项目决策阶段进行社会成本和收益分析,定期发布企业产能利用状况,并配合船舶行业协会进行市场的信息预测,共享资源信息。
(2)完善产能过剩信息发布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定期公布船舶业产能利用率数据,加强船舶企业的产能过剩的信息统计。定期统计和发布船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和产能规模信息,企业根据统计和发布的信息对造船业的行业整体形势进行判断,从而做到科学生产,投资决策正确。
在世界造船需求进入周期性调整的情形下,中国造船业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压力。本论文总结我国船舶行业产能过剩现状、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造船业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对造船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国高,王立国.我国钢铁业产能利用与安全监测:2000~2010年[J]. 改革,2012,(8).
[2]袁捷敏.工业产能利用率估算方法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