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姆渡:稻香飘过七千年

2016-03-19吕珊雁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期
关键词:河姆渡展柜考古学家

吕珊雁



河姆渡:稻香飘过七千年

吕珊雁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当地村民在劳动中意外发现了这个古村落遗址。考古学家在距离地面3米的地下,发现黑褐色的泥土中夹带着一些小颗粒,闪着灿灿的金光,遇到空气后很快又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这些究竟是什么?考古学家经过仔细辨认后,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和判断能力,这些是碳化了的稻谷吗,这可是距今6000多年的地层,他们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考古学家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河姆渡出土的稻谷一半是无芒的,属于栽培稻;一半是有芒的,属于野生稻,并包含籼稻和粳稻两种类型,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栽培稻之一。这一发现使这个名叫河姆渡的中国小村庄震惊了世界。

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稻壳、稻叶和稻秆,堆积厚度大约有40~50厘米,位置刚好在当时杆栏式建筑的地板上面,这应该就是当时的一个粮仓。在过去的考古发掘中,最古老的稻谷遗存是在印度发现的,距今4300年,所以一直有这样的说法:中国的稻谷栽培技术来自于印度。河姆渡遗址稻谷的发现确立了水稻起源于7000年前的中国,甚至比传说中的神农时代还要早2000年。

但当时的河姆渡人是如何种植这些水稻的呢?正在大家困惑时,离稻谷层不远的地方又发现了大量耕作农具:骨耜有170多件,还有石刀、石镰、有齿石刀、纺缚等,甚至还有木铲和木杵这样的木质农具。出土的大量文物呈现出一个事实,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结束了刀耕火种的时代,开始了耜耕农业。

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华农业文明陈列》余姚河姆渡遗址复原场景的展柜中,陈列了一小盒数十粒如黑芝麻的小颗粒,炭黑色,但没有光泽,很像某种被烧焦了的谷物。这些到底是什么呢?这与我们眼前这个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又有什么关系呢?而这个始于7000多年前的文明又为何会沉睡地下几千年呢?

眼前的这个复原场景犹如时光机器,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5000多年前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原始小村落。风是这个原始氏族部落里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最近风的爸爸和族人的心情并不平静,多日连绵的雨水带来了水灾即将来临的信息。新石器时期人类与大自然力量悬殊,任何灾难都可能毁灭他们的生活。而每次丰收对于他们来说又有着特别的意义,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大家加快了收割的速度。

当夜色湮没一切后,篝火在湿冷的空气中释放着温暖,丰收的喜悦让人们暂时忘却了对于水灾的恐惧。风的母亲和族中的妇女们在纺纱织布;舅舅刚刚打猎归来,正在给大家讲述此次经历;还有几个孩子在屋前玩耍,等待他们的将是一顿诱人的晚餐。陶釜里飘着一阵阵香味,他们在煮什么呢,是不是白天收割的作物?食物被平均分配到每个氏族成员的手中,包括像风这样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孩子和老人。分享完食物之后,劳作一天的人们很快在篝火旁入睡了,但整个村落在平静的外表下依旧透露着不安的气息。

2000多年来,由于地形的变化,高地的优势逐渐丧失,河姆渡人已经习惯了洪水的来临和过后的重建家园,但他们一直都不愿意离开这片生活了2000多年的故土。直到几天后,一场特大洪水真的来临了,并且最终淹没了整个河姆渡,风的一家以及族人们在恐惧中划着独木舟匆忙离去,洪水将河姆渡文明和时代的印记都深深埋藏起来。

时光已逝去7000多年,今天的人类或许已经无法考证河姆渡人是如何发现野生稻谷,又是怎样将野生稻谷转化为人工栽培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700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成熟地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并且将这种文明整整延续了2000年,直到洪灾的降临,族人被迫离去,至于之后又去了哪里,又发生了什么,风有没有长大成人,河姆渡人有没有在另外一个地方繁衍生息,一切都不得而知,留给我们的只有沉睡了数千年的古村落遗址和静静地躺在博物馆展柜里的碳化水稻,但煮粥陶釜内的谷香却飘过了7000年,带给了我们当时河姆渡人的生活气息。

河姆渡先民生产生活场景模型

碳化稻

猜你喜欢

河姆渡展柜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展柜优化设计思考
超越“展”与“藏”
购物商场装饰设计与展柜设计的关键
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地下有遗址的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温湿独立控制展柜的数值模拟研究
宁波风物志
考古学家手铲下的“巨石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