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

2016-03-19王小毛江西省遂川县343900

低碳世界 2016年33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监测

王小毛(江西省遂川县343900)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

王小毛(江西省遂川县343900)

高效的环境监测服务于环保执法、政策调控,有赖于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在过去一直担负着重要使命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断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实际,结合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本文为促进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围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提出对策并展开论述。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创新与发展

环境监测担负着对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对环境状态进行描述,对环境质量进行预报等重要任务。新时期衍生出了生态监测、生物监测、卫星监测等类型,监测范围也不断扩大,涵盖了空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在认清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出创新对策。

1 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多例典型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例被央视等主流媒体曝光,揭露了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重灾区主要在于捏造数据,揭示了环境监测工作中环保在线监控设备弄虚作假、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捏造数据弄虚作假等问题的存在。例如2015年10月份的西安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为了完成环保工作业绩,竟然用棉纱堵塞空气采集器以获取达标的环保数据,但造成的数据失真在大数据处理器面前暴露无遗。

新时期的环保工作发展态势对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作为环保工作半壁江山之重要地位的环境监测工作长期存在着人手少且不稳定,经费不足的问题。对于部分环境监测只能浮于形式,进行常规的日常的监测工作,例如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得到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是针对现场的环境监测工作却是薄弱环境之一。而且从事专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且业务知识相对单一薄弱,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质检管理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目前的环境监测机构大多经过了计量认证、实验室资质认可评审,但是仍然缺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机制,环境监测机构缺乏监督制度,在内部审核、自我监督、管理评审等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较多的系列问题。因此疲于应付外部评审、监督检查,日常工作仅限于文字记录和文件归档,与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发展要求远不能及。

环境监督质量管理技术也不能适应技术监督新要求,如从过去的空气质量监测发展到现在的PM2.5、臭氧、二氧化碳等等监测项目、指标,需要质量管理技术实现对污染源在线监测、水质和空气自动系统监测、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的质量保证。而且还要运用新型精密分析仪器以便快速进行监测运行。但是实际的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还跟不上新技术、新形势的发展,质量管理途径还停留在盲样考核、能力验证等传统的监测方式上。

2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背景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背景,缘于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新环保法的出台令环境监测也成了史上最严的一份子。其中第十七条整体为环境监测量身定做了具体制度:“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第六十五条又套上枷锁,把环境监测与终身制、最严代名词环评并列,设定弄虚作假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任及连带责任。紧接着,环保部印发《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等配套规定,界定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并提出具体处理办法。这预示着重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是必然趋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规定,此次垂改关于环境监测方面的核心有以下重大改革:①现有的市级环境监测机构将调整为省级环保部门驻市环境监测机构,由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均由省级承担。②现有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随县级环保局一并上收到市级,由市级承担人员和工作经费,具体工作接受县级环保分局领导。垂直管理改革实质上与已经出台的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重大改革一脉相承,与各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相辅相成。垂改,将是环境管理上的一把利剑,而监测,则是管理的一把尺子。

(2)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十三五”环保规划为环境监测设定了长期发展目标。美丽中国需要天蓝、地绿、水净,这是新时期人们对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环保工作的终极目标。为进一步理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技术和质控体系,满足环境监测管理需要,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国家及时出台了《“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直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进入“十三五”时期,太需要环境监测站出来承担任务了,我们拿什么来交待环境质量?就是不怕质疑、无懈可击而准确权威的环境监测数据。

3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的措施

(1)环境监测业务逐渐转向为社会化服务的方向,但传统的管理系统行使的都是环境监测的行政职能,而全国系统内的大多环境监测站,都是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在监测和质量管理上偏于行政化。因此,要在管理活动上进行创新,主要目标就是去行政化,提升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效性。通过三个途径加强质量管控规划:①细化质量管理控制,增强可操作性,环境监测计划细化到部门,部门负责操作事宜;②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针对不合格的质量控制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③建立监测工作的反馈机制,围绕环境监测重点任务、薄弱环节等展开汇总、反馈、通报、落实等一系列工作。

(2)环境监测严谨而复杂,保持内系统循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质量管理,但不等于我们要把自己关在一个圈圈里封闭起来,而是要花时间去捍卫常识和武装自己的知识。尤其是本土监测机构在掌握有关要求的同时,应当充分储备常识和重视知识积累,方能为各级环境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知识和常识往往交叉存在,需要我们去钻研,千万不要把pH值测出14以上的,报出BOD5比COD还高的数据。还有,在前PM2.5时代,灰濛濛的天空却得出不错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或者以老的空气污染指数 (API)去评价新的空气质量指数(AQI)。

(3)质量是灵魂,是生命线。然而价值观的扭曲和唯利是图的市场因素,价格战以及急于求成的销售策略,重市场轻内部管理成为众多单位的普遍现象,只注重眼前利益使质量管理产生了太多的问题。

根据《“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要求,新时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视为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加紧理顺体制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和明确责任、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加快培育环境监测市场、引进第三方评估和质控手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在约束自我,强化内功上下力气加以整治。

4 结语

经过几十年艰苦卓越的奋斗,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已经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但其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压力给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以无穷的动力,今后要不断在自身质量建设、技术建设、职能建设和管理建设上加强创新和改革,为科学决策、环保执法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孙洲.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魅力中国,2014(16):43.

[2]杨 帆.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初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81.

X703

A

2095-2066(2016)33-0001-02

2016-11-12

王小毛(1980-),男,江西吉安遂川人,遂川县环境监测站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等。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监测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