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设计探讨

2016-03-19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低碳世界 2016年14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胡 鸿(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设计探讨

胡鸿(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全球化带来的地域文化差距的缩小,变化周期的缩短及“文化趋同”现象。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建筑地域性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建筑地域性设计的方法,希望准确找到设计的立足点,重塑建筑的地域性特色,以完善现代建筑空间的地域性构建,为建筑地域性设计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

建筑空间;地域特色;城市文化

1 重塑建筑地域性特色的重要性

随着近年来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大城市都在朝着现代化城市的方向发展,城市的社会面貌、经济形态、文化特征以及内涵也经历着发展和变化,全球化使世界能共享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也使城市形象的地域特征面临着逐渐衰落的危险。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独特个性,主要依附于建筑、空间的精神内涵逐渐散失,城市中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也开始被不断拆除、重建,这种情况下将人类文明与人们的现实生活隔离开来,人们已经很难从城市符号中对其地域性进行有效辨别。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人们意识到建筑地域性设计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地域性设计。建筑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重塑建筑地域性特色与城市居民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重新审视地域文化特色,以创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发扬和继承城市文化,传播城市建筑文化特色;打造城市形象特色,重视社会公众的评价,增强公众的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尊重和保护当地风貌特色,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营造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生态意义和可持续发展价值。

2 影响建筑的地域性设计的因素

2.1自然环境因素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显著,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建筑特色。如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条件较好,水热充足,地势低平;中部为高原向平原过度地区,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复杂多变;西部地区为荒漠和高寒环境,气候条件恶劣。每个城市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明显差别。在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筑设计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场地的立地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降水、日照、位置、资源、植被、季风等因素的影响,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屋顶造型轻盈活泼;北方冬季寒冷,建筑屋顶厚重朴实,多为平顶;北欧建筑为大坡屋顶,减少积雪对房屋的压力。

2.2人文环境因素

从远古先民的巢居和穴居到代表中国古代建筑最高艺术成就的明清北京故宫,经过数千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东方建筑体系。建筑物因人文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如充满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和人文文化气息的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闻名于世的福建客家土楼。城市建筑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应当从历史实践出发,尊重历史的必然性,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差异,研究民众心理与人类社会学,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城市特色发展的的建筑。

2.3地域文化因素

文本文中“文化”被特指为地区社会的传统文化、传统民俗、生活方式和地区产业历史传统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的意识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城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能够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居民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品味。中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中,对于这些特色的地域文化更应该的是传承,包括对建筑材料与形式的考究,寻求材料与形式在使用者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探寻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与思索,追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因为民族文化不是陈旧的,尤其是中国文化,它的形成就是对异域民族文化的不断吸收的结果。让建筑设计参与其中,将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即将形成的新时代的民族文化中来。

2.4社会因素

建筑是人类生产劳动的成果,人类活动参与了每一个设计的全过程,其社会因素包括决策者对本专业认识程度、建筑设计体制的完善、设计师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如现代建筑设计离不开项目委托制度。对于政府项目而言,政府机构中的决策者们对建筑的认识程度无疑决定了一个设计方案的建成效果;各级国有设计院所成为了集中建筑设计的主力军,设计院所成了生产设计的工厂,行政命令与从属关系使设计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术的问题,导致一度建筑设计停滞退步。设计师在地域化设计进程中扮演的是主力军的角色,强化自身学习与专业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3 建筑地域性设计方法

3.1与地形特征结合

建筑布局、形式不能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外孤立,应该与其相互渗透,达到协调共生的效果。从精神层面来看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尊重,充分体现了人类回归自然的愿望,从物质层面来看,还可以对大自然中的有利因素进行充分利用,将当地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我国窑洞建筑就是一种建筑、地形完美结合的建筑形式,通常人们会将窑洞建设在土原边缘或者山坡上,依山向上呈现出台阶式的分布形式,视野非常开阔,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优势。

3.2与当地气候适应

建筑和气候是不能分离的,为了适应气候变化,人们创造了可以遮蔽风雨的地方,也正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多样化变化,才出现了今天多样的建筑形式,因此从本质上来看建筑是人类适应气候的产物。例如,屋顶在阳光下暴露的面积最大,也是建筑最大热源,屋顶越厚屋内温度升高的越慢,一旦屋顶热起来将会不断向屋内辐射热量,为了阻止屋顶热起来,人们在屋顶增加了隔热层,将隔热层升高,就可以将屋顶作为这样平台使用。

3.3积极应用适宜性技术

适宜性技术是指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技术系统,例如窑洞技术就是黄土高原地区的适宜技术。建筑设计中应用适宜技术可以获得最佳综合效益,最佳效益涉及到了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及人三方面,其中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城市、建筑及环境,社会资源主要指组织、文化及结构,人资源主要指劳动力、人口及创造力等。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主要通过环境、经济及文化三方面来体现,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效益变化都会对综合效益造成影响。

3.4与建筑色彩相匹配

建筑色彩是一种建筑语言,它在建筑视觉形态要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随着当前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低于特征开始逐渐消失,建筑色彩为保护当地低于特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色彩和当地环境关系密切,直接决定了建筑色彩的地域属性。建筑色彩的区域差异直接决定了建筑色彩可以作为地方文化特征而存在。不管是住宅建筑的色彩,还是建筑材料的色彩,都会在气候、民族性等因素的变化下发生变化,其中住宅建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应该利用接近自然的色彩,主要利用土、木等进行建筑,同时着色也要利用草本色彩,将自然色彩应用到建筑中,将与自然共生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时刻感受到自然变化。

3.5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

从人类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建筑地域文化不论到何时都不能割裂,体现出了建筑地域文化表征的动态变化,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动态变化过程完成。其中不仅涉及到了审美价值、社会观念及生活心态等精神方面的因素,同时也涉及到了建筑技术材料、地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此外,建筑文化机制、地域文化存在差异,由于建筑文化选择的不同、建筑文化变异,众多深层次文化因素也对建筑形态建筑特征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4 结语

建筑地域性理论始终在不断发展着、延续着,其发展根源就是对地域环境的不断诠释,同时也包括对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不断适应。建筑是人们记忆的载体,它承担着对传统进行支撑的作用,在现代城市化不断发展国过程中,应该对城市发展的轨迹进行把握,对历史文脉进行延续,充分揭露通过建筑体现的地域性信息。

[1]王伟,潘永洵.文化中心建筑的地域性表达——厦门市同安区文化中心设计[J].华中建筑,2015(3):90~94.

[2]华黎,王骏阳,刘东洋,柳亦春,毛全盛,李晓鸿,刘爱华.“武夷山竹筏育制场建造实践”现场研讨会[J].建筑学报,2015(4):1~9.

[3]叶 昱,梁 青.红砖建筑展览空间的地域性设计表达探究——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览空间为例[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3):50~52.

[4]范琦,沈守云,廖秋林.当代景区大门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初探——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西南入口设计为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9~32.

[5]刘锐,窦建奇.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场所表达——南阳新闻中心总体布局设计探析[J].华中建筑,2014(4):41~44.

2016-5-1

TU241.5

A

2095-2066(2016)14-0122-02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引导课题(2014-引导-171):全球化语境下的城市建筑地域性语言的现代化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