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四条标准
2016-03-19唐爱军
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四条标准
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标准之一:民主化
民主治理要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制度设计。在当代中国,民主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推进国家治理方式民主化的第一步。所谓民主决策或决策民主化,是将民主理念,特别是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的全过程,在经过广泛的意见吸纳,充分的协商、论证甚至博弈的基础上,决策主体审议作出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决策民主化包括了“目标”和“过程”两个方面:前者要求终端的决定是广泛反映民意的,整合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的,体现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后者指决策程序是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是充分的民主讨论、协商的过程。决策民主化是民主治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它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决策民主化构成了一种新的利益调节机制,决策目标民主化体现为利益表达、利益整合机制,决策过程的民主化体现为利益协商、利益表决机制。这样的一种利益调节机制,提高了政府管理多元化社会的权威性。
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标准之二:法治化
首先,要树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是全面地实施宪法。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必然要求最重要的治理主体及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权,即“法外之权”。党要按照法治原则对国家和社会进行领导和治理。
其次,要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政府及行政权是治理主体之一。治理方式法治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行政权纳入法律的约束之中,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由法律设定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边界;行政权力依据法律行使;违法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的司法体制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法治基础。司法体制改革是推进治理法治化、建立法治中国的突破性环节。
最后,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基本面就是社会治理的法治化。
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标准之三:文明化
首先,治理与统治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国家行为的“非暴力化”即“文明化”。国家虽然垄断暴力工具,但其主要职能是对外而非对内,国家越来越依赖市场、行政、法律以及民主等“非暴力化”的手段和机制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甚至在犯罪的惩罚方面,也采取了较为人道的方式。可见,现代社会所主张的治理方式民主化和法治化本身就体现了治理的“非暴力化”趋向。
其次,治理手段的“文明化”表现为摒弃自上而下的“权力傲慢式”的治理手段,而是采用协商、合作的治理机制、手段。
最后,治理手段“文明化”指在国家治理中,重视并积极运用文化手段。国家治理手段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也有文化和思想教育等手段。文化和价值观具有塑造人、引导人、规范人的功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善于建构国家治理的价值体系;善于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去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以达成集有效性与合法性于一体的“善治”。
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标准之四:科学化
治理及其方式的科学化指在科学规则的治理体系下,治理主体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治理,并能够对治理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和反馈。治理方式的科学化依赖于治理体系的规范化、程序化,以制度引导、规范治理方式是推进其科学化的基础。
此外,还要借助治理手段的现代化。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其他工具、手段引入到国家治理之中,提升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摘自《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11期 唐爱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