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巡视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2016-03-19暴占杰
○ 暴占杰
党内巡视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 暴占杰
党内巡视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建党初期,曾“在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和谐党内关系、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统一全党认识等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面对党自身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因反腐倡廉的需要逐步恢复了抗战时期中止的巡视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经历了恢复和探索时期,确立和发展时期以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时期。
一、党内巡视制度的演进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党在自身建设方面新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党内腐败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这样在抗战时期因故中止的党内巡视制度便重新得到恢复和完善乃至十八大后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1.党内巡视制度的恢复。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工作,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们党逐步强化了党内监督,巡视制度也因此得以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出台了多项决议完善党内监督,但这一制度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是在1990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六中全会,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决定》指出,根据实际情况,中央和各省级党委可以向下属各级、各部门派出巡视组,授予它们必要的权力,对这些部门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巡视组可以直接向中央和省级党委汇报情况。 由此开启了恢复巡视制度的序幕。1996年中央纪委召开会议明确将其列入加强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中。在随后的3月份,中纪委制定《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建立巡视制度的试行办法》,规定根据中央纪委的实际需要,将部级干部选任到地方进行巡视,此后中央开始向地方派驻巡视组,这标志着巡视制度逐步恢复。此后,我们党开始对党的巡视工作方法进行探索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1997年2月在中央纪委出台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重申和建立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实施办法》中巡视工作制度在五项制度中位列首项,办法还具体规定了巡视组的主要任务、人员的构成以及巡视所用工作方法。在2000年,中央决定组建巡视办公室,并由办公室派出巡视组,负责督促和检查省级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情况。2001年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规定“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逐步建立巡视制度,把下一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廉政勤政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首次规定要在省级党委建立巡视制度。
2.党内巡视制度的确立和发展。2002年11月,在十六大报告中,中共中央明确指出要建立并完善党的巡视制度。2003年中央把巡视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来抓,并于2003 年8月,巡视工作办公室宣告成立。此后,中央成立的5个巡视组开始工作。同年12月,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党内法规形式将巡视制度列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中。这标志着党内巡视制度开始确立。2004 年7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重申了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并完善党的巡视制度的部署,同时强调要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突出了巡视制度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2005年1月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规定要加强巡视工作、增强巡视力量,并指出要重视对巡视成果的利用。到2007年8月,中央共设立11个巡视组,包括原来的5个巡视组和6个新设巡视组,新设巡视组分别是1个金融组、3个企业组和2个国家机关组,这说明,巡视领域在不断扩大,巡视趋于正规化。2007年10月,我们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完善巡视制度” 。同时十七大还通过新的党章修正案,将“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增加至第十三条中。把巡视制度写进党章,标志着党内巡视制度正式确立。2009年7月,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该条例对巡视工作的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和工作方法等都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这说明巡视工作的开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同年12月,中央决定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更名为“中央巡视组”。随后,中央巡视组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巡视工作的指导文件,为巡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2010年6月全军巡视试点工作部署暨巡视干部培训会议召开,标志着巡视工作扩大至军队。
3.党内巡视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指出“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其中巡视反腐得到进一步深化,力度空前。2013年4月习近平发表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强调:“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 同年5月召开了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会上王岐山指出要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并强调巡视工作要突出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等四个重点进行。会后,中央向地方派出10个巡视组开展首轮巡视工作,当年11月进行第二轮巡视。通过巡视发现了隐藏在党内的“老虎”“苍蝇”,揭露了地方腐败问题,巡视制度在反腐问题上成效显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要求对巡视制度要下大力气改进。2014年1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2013年下半年中央巡视组巡视情况汇报时指出,要对巡视形式进行创新。他肯定专项巡视,认为通过创新组织制度形式,会使巡视更加具有机动灵活性,同时他还强调必须落实巡视工作全覆盖要求,从而形成更为强大的威慑力。同年7月底,根据习近平讲话精神和中央统一部署,第十巡视组进驻中科院开展专项巡视。2014年巡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改进,表现在开启专项巡视,范围不断扩大,巡视节奏加快以及加强了巡视“回头看”。2015年巡视反腐常态化,巡视制度随着新的巡视工作条例的颁布有了更进一步发展完善。
二、巡视制度的新发展——以新修订巡视工作条例为例
2009年中央出台的巡视工作条例使得巡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但是,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加大反腐力度,因此巡视作为反腐的重要平台更为重要。自十六大巡视工作正式开展以来,巡视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我们党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创造了多种巡视工作方式和方法,积累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经验与做法。这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同时制约巡视工作深入开展的诸如巡视队伍、巡视方式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显然,以往的巡视工作条例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也不能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所以必须对条例进行修订,以解决巡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将巡视成果进一步制度化。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央于2015 年8月3日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巡视工作条例)。
1.进一步细化了巡视监督的内容。巡视工作条例是指导巡视工作顺利进行的党内基础性法规,是党内监督的利器。过去巡视内容相对宽泛,不够具体,不能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也不能真正发挥巡视利剑的作用。新的巡视工作条例则对监督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始终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情况;违反廉洁纪律,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情况;违反组织纪律、违规用人,以及独断专行、严重不团结的情况;违反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以及“四风”问题突出的情况等问题。 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监督内容的详细规定可以解决巡视内容过于宽泛等问题,同时也可严格规范和约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腐化行为。
2.进一步扩大了巡视工作范围。这次修订的巡视工作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巡视工作的范围,落实了巡视“全覆盖”的要求。在总则中,指出巡视机构要“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巡视监督,实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 在巡视对象上,中央巡视组除了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四套班子”进行巡视外,新增了“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副省级城市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主要负责人”;“中央部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人民团体党组(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也被纳入其中;此外还对“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等开展巡视。 省一级巡视组巡视对象则参照中央巡视组巡视范围进行。这就保障了巡视全覆盖,扩大了巡视威慑的范围,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形成自我约束。
3.进一步创新巡视工作方式方法。好的巡视工作方法对巡视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创新巡视方式,在巡视反腐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法,这些新方法对完善巡视制度,更好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意义重大。具体而言,巡视工作条例将专项巡视纳入其中,以党内法纪形式确定下来。这一方式规定了巡视组可以根据需要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相对于常规巡视,专项巡视定位更加聚焦,形式更多样,尤其是其具有灵活性。这些优势大大提高了巡视反腐的效率。此外,巡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新方式坚持了问题导向原则。如新增“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向有关知情人询问情况” 等方式,这样做目的是循着问题线索去,使巡视工作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巡视制度演变的经验及启示
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党中央和巡视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巡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先进的经验,遵循并利用这些经验对今后增强巡视制度在反腐上的“利剑”作用,加强党内监督意义重大。
1.建立健全党内巡视法规体系,为巡视工作提供保障机制。改革开放至今,党不断完善巡视制度,其目的是将其作为党内监督一种手段,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这一制度自恢复以来,在反腐败斗争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真正遏制腐败,使党员干部由不能腐到不敢腐再到不想腐成功转变,目前还需要大力加强党内监督。而巡视工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将其制度化,建立健全巡视法规体系,使巡视工作有规可依。从党内巡视制度演变规律可以发现,我们党非常注重健全党内巡视法规建设。由恢复时期出台的关于巡视工作的决定和办法到十七大巡视制度写入党章,到2009年中央专门出台的巡视工作条例再到2015年新修订的条例。这说明了党的巡视制度不断健全,巡视工作在党内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今后巡视反腐进入常态化,我们党面临的问题依然较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需要继续健全党内巡视法规体系,使巡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适应形势变化的坚实的制度保障。
2.与时俱进,创新巡视工作方式方法。党内巡视制度是为加强党的建设而确立下来的。不同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不尽相同。因此,巡视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形势下适应反腐斗争新要求,更需要创新巡视工作方法。党中央历来重视巡视工作方式的创新。在巡视制度恢复初期,中央对巡视工作方法做过规定,在《中央纪委关于重申和建立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实施办法》中指出巡视组的工作方法为列席省一级党委民主生活会、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等会议;向领导班子成员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或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查阅会议记录和有关材料。 2009年出台的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方式既有改革又有创新,除参加会议、调阅资料等方式外,增加受理来电、来信、来访;对被巡视对象民主测评、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等。 而2015年新修订的巡视工作条例则突出了与时俱进、必要可行的原则,将十八大以来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实进来,增加了一些方式,还对原条例中的受理信访、到有关地方或者部门了解情况以及提请有关单位协助等方式进行了修改,还新增了授权性条款即“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批准的其他方式”。综上,可以说从巡视制度恢复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创新、改进和充实巡视工作方法。今后,应继承这一先进经验,继续根据新形势创新巡视方法。发挥巡视人员的创新力量,拓展巡视举报渠道,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举报作用。将新方式适时制度化、法规化,使得巡视始终作为反腐败的尖兵利器。
3.巡视工作的开展应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加强党的建设与完善巡视制度的历程中,同样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 开展巡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也体现在巡视制度演变过程中。改革开放后,巡视制度最早出现在1990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决定》中。其目的是克服腐败现象、改善党群关系、保障群众利益。2009年制定的巡视工作条例在总则中明确了要依靠群众。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从巡视反腐实践看,更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今后巡视工作也应坚持依靠人民群众,通过完善制度与信息公开等方式,使广大群众了解巡视制度、相信巡视制度并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做可以提高巡视工作效率,增强巡视的威慑力,也使隐藏在党内的“老虎”,特别是“苍蝇”无处藏身。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矫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