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中的内部控制

2016-03-19汪云琨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大连市116023

低碳世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信息

汪云琨(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大连市 116023)



“互联网+”环境中的内部控制

汪云琨(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大连市116023)

本文主要描述了“互联网+”的相关概念、其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企业及相关内控职业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

内部控制;“互联网+”;供给侧改革;企业发展;会计;审计

1 前言

根据相关定义,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概括为三点:①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②合理保证经营的效率和效果;③合理保证经营主体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而新时代的“互联网+”则从达成内部控制三目标的角度提升了其制定以及执行的有效性。

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当下,国家政策提倡供给侧改革,而改革的重点有赖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例如,JIT系统降低了成本、减少企业库存。同时供给侧改革也为“互联网+”吸引了更多不同行业的参与者,可以说,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供给侧改革推动了互联网从人们熟知的消费互联网向全行业互联网的转型。

可以预测,在“互联网+”与供给侧改革的双重影响下,企业内部控制也将面临一个重大的变革。

2 “互联网+”与内部控制

2.1“互联网+”与控制环境

“互联网+”改善了企业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控制氛围,它确定了一个组织的基调,影响着整个组织内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其他要素的基础,提供了基本规则和构架。

“互联网+”引入了现代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成,大大拓展了管理幅度,使企业高层与基层之间可以更准确、更及时和更全面地实现信息沟通。企业组织结构将由以战略为导向的传统金字塔形纵向企业组织架构逐步向扁平化的共享服务转型升级,企业变得虚拟化,企业运作模式转向移动化,企业与员工间也将趋于社交化。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应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树立新观念,建立新型企业文化,推崇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不应单纯地接受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来解决财务问题,而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持有实时、积极的控制观点,收集并综合应用和决策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进而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完成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2.2“互联网+”与风险评估

“互联网+”加大了风险评估范围,却降低了一些由人工控制带来的风险。

信息技术在处理交易数据时,运用既定的业务准则进行复杂运算,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可获得性及准确性,有助于对信息的深入分析,同时加强了对被审计单位内控执行情况的监督,有效降低了控制被规避的风险,提高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有效性。因此,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但是,信息技术也可能对内部控制产生特定风险。①数据高度集中。全部的数据高度集中于电子数据处理部门,信息技术人员可能获得超越其履行职责以外的数据访问权限,破坏了系统应有的职责分工,在未得到授权情况下访问数据,毁损数据或对数据进行不恰当的修改。②责任高度集中。原始数据一经输入计算机,全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全部责任都高度集中于数据处理系统。此外,黑客侵入窃取会计信息、会计数据信息丢失、档案缺乏有效的保密措施等都会波及企业的正常运行,给企业带来损失。

2.3“互联网+”与信息和沟通

“互联网+”使得信息和沟通更加便利。

例如,云服务让管理层随时了解员工动态,同时为高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提供交流平台,提高了内部沟通的效率,避免了旧组织结构下,禁止信息跨级传递造成的信息失真与过时。

而且,通过互联网,企业获得消费者的反馈信息过程变得扁平而快速,能更好地提供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改善企业的内控机制。

2.4“互联网+”与控制活动

“互联网+”增强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控制程序也与计算机处理相适应。

但是在信息化系统中,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将未经授权批准的业务直接输入计算机,而没有留下任何凭证。

另外,相比于手工会计系统中的纸质记录,在信息化系统中,数据主要存储于磁盘上,容易拷贝复制,因而无法区分原件和复印件,不能实现像签字、盖章那样使信息证据化的操作。这可能会造成责任不清,降低会计信息的法律效力。

2.5“互联网+”与监督

“互联网+”环境中更要强调监督。

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加以有效的监控、评估和及时的反馈。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发生差错往往是个别现象,一个部门和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一个环节中发现并改正。但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监督活动的很多信息都由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产生,一旦某一环节发生错误,能在短时间内波及整个企业数据库,从而导致管理层从监督活动中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监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及时了解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并针对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及时评估业务控制执行情况,重新调整信息系统和相关的控制措施。

3 展望

3.1“互联网+”与企业发展

“互联网+”让企业看到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影响力,但目前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会响应这种号召力。

针对小型和微型企业,特别是管理者内控意识薄弱和信息系统尚未普及的企业,其首要考虑的是成本效益对比。这些管理层级及管理幅度较少的企业可能不愿也不能投资大量资金在管理信息系统上。

对于中型企业,虽然成本效益原则很重要,但相对于由人机系统转换引发的企业变革而言就只能顺延至第二位了。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特殊性,即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应呈现不同的形式。企业从设计、开发到正式运行和适应一个新系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资源,这个过程也往往伴随着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文化等的变革,而变革结果的好坏也决定着企业的存亡命运。因此,可能只有部分敢于冒险的中型企业会顺应此次信息变革。

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和高科技企业,往往是国家政策的首要执行者,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且基础稳固,进而敢于并能承受住企业内部信息技术变革。所以,可能大型企业将是当前“互联网+”的主要追随者。

3.2“互联网+”与会计职业发展

会计职业发展目前经历了两个阶段:财务会计阶段;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并存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以预测,当信息系统推行至所有企业的时候,财务会计将真正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新型战略管理会计。它不同于传统的管理会计,后者主要是利用财务数据为企业内部提供信息,而前者将在决策支持系统的帮助下综合利用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为企业提供非结构化的战略决策。

3.3“互联网+”与审计职业发展

报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查出重大错报(包括舞弊和错误)并对财务报表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而信息系统的普及可以大大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①信息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错报,注册会计师可通过检查信息系统是否有效运行以及对比审计前后期系统变化内容就可大大简化针对错误的审计工作。②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有助于内部控制地有效运行,因此注册会计师可在假定内控有效的前提下进行控制测试,进而减少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这就更好地满足了成本效益原则,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内部控制三者之间两两存在着相互关系。在当前经济与科技形势下,改革与信息技术的变革将推动内控的转型,而不同行业与规模的企业以及内控相关职业也将面临不同的发展机遇。

[1]李荣梅,陈良民.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楼德华,傅黎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上海三联书店,2005.

2016-3-8

F232

A

2095-2066(2016)11-0206-02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信息技术信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