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先导工程 奋力推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2016-03-19王宇华

党政干部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襄州襄阳

○ 王宇华



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先导工程奋力推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王宇华

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襄州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三维纲要”精神,围绕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先导工程,培育千亿级产业、建设千亿级园区,放手壮大规模,努力竞进提质,着力打造汉江流域纺织服装产业中心、农产品深加工中心、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在2012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位列第九)的基础上,2013年、2014年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居一类县(市、区)第六名,2014年成功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并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一、突出招大引强,以竞进提质新姿态适应经济新常态

面对经济“换档调速”新常态,牢固树立1.5倍系数的发展追求,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着力培植新兴产业,努力做到“引进一个企业、做强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

在招商方向上,坚持“四个突出”。一是突出旗舰型项目。重点围绕龙头企业和旗舰型企业,努力做到“引进一个企业、做强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实现由粗放招商向精准选商转变、由大招商向招大商转变。2014年以来,引进过10亿元重大项目24个。如引进投资55亿元的东风井关农机产业园项目,填补了湖北省在大型农机具制造方面的空白。二是突出产业链关键项目。重点围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产业、上游产业和支撑产业等环节,注重集群发展“补链强链”。如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由正大集团用4年时间,投资40亿元,建成后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年产熟食10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三是突出创新型项目。把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创新型项目作为招商重点,通过引进此类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如引进时瑞达公司建设传动系统核心零部件加工和整车扩容项目。目前,该公司新型轨道交通车已批量出口。四是突出总部型项目。2014年以来,引进总部型项目成为招商重点之一。如引进长源东谷集团,将总部放在襄州并将下属企业朗宏机电、朗通公司等注册地变更到襄州,新投资15.7亿元打造新长源东谷襄州工业园,新上发动机缸体、缸盖及连杆生产线项目。

在招商方式上,坚持“四个集中”。一是坚持资源要素向大项目集中。在各园区储备一定数量的优质地块和用地指标,以优势资源吸引优质项目。二是坚持优惠政策向大项目集中。襄阳市委市政府统筹设立汉江产业发展基金,襄州区在2015年的预算中,列支6亿元的产业基金,突出支持大企业、大项目,特别是对产业集聚、产业升级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进行扶持。2015年上半年,已投入产业基金4.6亿元。三是坚持优质服务向大项目集中。对重点在谈项目,指定专班跟踪对接,帮助或代为办理各项手续,协调解决相关难题。四是坚持领导精力向大项目集中。对重大项目,主要负责人坚持亲力亲为,既挂帅又出征,在引进投资55亿元的东风井关项目中,从接触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了27天。

“四个突出”、“四个集中”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2015年上半年,全区新引进项目101个,合同投资308.64亿元,新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个;完成实际投资额149.0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实际投资额125.54亿元。

二、突出集聚集约,以转型升级新业态适应经济新常态

按照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竞进提质。

一是以园区建设筑发展之基。按照“一个园区、一个支柱产业、多个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襄阳纺织服装产业园、襄阳国际物流及装备制造产业园、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襄州机电工业园四大要素集聚平台。截至目前,四大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建成区面积33.6平方公里,入驻各类项目159个。依托四大特色园区,2015年上半年,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34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

二是以科技创新提发展之魂。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推动力,引导推动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截至目前,襄州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9家,被评为“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区”称号。2015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占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时瑞达公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重型轨道车获得国家标准认证。

三是以品牌创建强发展之要。把品牌经营作为赢得市场话语权、主导权的重要法宝,有步骤地确定培育扶持的企业和产品。对特色农业产业实施分类指导,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和农户申请商标注册,培育未注册商标。同时,突出重点,形成“本地知名、全省著名、全国驰名”的梯次发展结构。2015半年,全区共申报注册商标225件,认定注册商标184件,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4件,争创湖北省农产品著名商标5件,已认定中国中国驰名商标1件。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湖北著名商标15件。

三、突出事业有为,以担当奋进新状态适应经济新常态

针对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少数干部思想“转不过弯”、行动“把不准脉”、工作“迈不开步”等问题,引导全区上下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胸襟和担当,积极投身襄州发展。

一是在解放思想上担当奋进。襄州近两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突出,得益于敢解放、善解放的“襄州精神”。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广大领导干部自觉冲破思想禁锢,勇担重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紧跟时代、遵循规律、实效突出。国发[2015]25号文件出台后,襄州区委区政府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担当敢为。针对文件中优惠政策过度期的相关要求,出台文件明确了对今后三年内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继续执行原优惠政策,对特大项目继续实行一事一议,保持了原有政策的延续性,以担当之举增强客商投资襄州的信心。

二是在改革创新上破冰奋进。一方面扎实推进商事登记改革,优化全民创业环境。按照襄阳市委市政府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迅速成立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委员会、综合执法委员会,并以精简行政审批流程为重点,积极开展“三证合一、一证一号”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发放第一张“三证合一、一照一号”营业执照,有效提升服务效能。另一方面,深化“镇园合一”体制改革,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发展。将襄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个市级特色园区与所在的镇实行镇园合一管理体制,即双沟镇与襄阳农产品加工园合一、伙牌镇与襄阳纺织工业园合一,实行一个党工委领导下的两套班子交叉任职,统一职责分工。

三是在导向引领上顺势奋进。充分发挥用人导向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从招商引资、项目征迁等急难险重工作岗选拔干部42名,使这批政治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群众信任、埋头苦干、不事张扬、清正廉洁的优秀人才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全区形成了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两严”和“忠诚、责任、干净,争做好干部”等专题教育,并以湖北省委第五巡视组对襄州区开展巡视为契机,引导全区上下践行“清廉为官”,突出“事业有为”。针对“为官不为”现象,集中整治“工作不负责、任务不落实、在位不作为、遇事不请示、行事不守规”等“五不”突出问题,以作风专项整治营造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楚朴)

猜你喜欢

襄州襄阳
《峡口风光》
推进老年学校加快向基层延伸
襄州,来了你就不想走
襄阳市2019—2020年消毒餐具卫生状况分析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襄州为老干部开辟抗疫空中课堂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桑榆浩然空中讲堂》正式开播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