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2016-03-19陈思炳

党政干部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家规家训家风

○ 陈思炳



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陈思炳

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俗话说,国廉则兴,家廉则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社会肌体的好坏。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领导干部因地位特殊,其家风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更有着重要影响。习近平谆谆告诫:“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身正为范带家风。树立良好家风,领导干部自身是关键。当前,一些领导干之所以家风不正,不仅与领导干部没有管好家人有关,在很多情况下,主要还是因为领导干部自身不正,没有做好榜样。有的领导干部善演“两面人生”:表面信仰马列,背后迷信“大师”;表面俭朴敬业,背后吃喝玩乐;表面谋划发展,背后官商勾结;表面反腐倡廉,背后贪污受贿,这些都对家属子女进行了无声的反面教育。还有的在孩子小时候就教他不走正路,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就教其子刘德成学会“走捷径”、“交大款”、“做人上人”,直到后来奉行“老子台前办事,儿子幕后收钱”。这样的言传身教注定了父子双双入狱的下场。古人云:“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在家庭中,父母是儿女的老师,领导干部自身是家人的榜样,而要当好这个老师和榜样,既要重言教,更要重身教。领导干部只有身端影正,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其言行对家人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为树立良好家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计之深远严家风。关爱家庭、关爱亲人,乃人之常情,党员干部也不例外。但关爱什么,怎样关爱,却值得深思。领导干部教育子女要从长远解决根本问题,多为国家人民着想,少为自己打算。要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意识。切莫倚“门第”而自骄,仗“势力”而妄为,借“优越”而自堕,更不可靠“后台”而乱纪。毛泽东要儿子毛岸英到工厂当工人、到农村搞调研、到战场去锤炼;董必武要儿子良翮中学毕业后到河北农村插队落户,并叮嘱他“要做一个普通农民,不能当特殊农民”;陈毅以诗教子“汝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子女的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如果帮助或者纵容亲属子女搞特殊化,甚至为他们谋“官路”、开“财路”、留“富路”,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害子女。此外,严家风还要“从细从小”严起,不能“出了事才管”、“闹大了才管”。功夫下在平时,严格要求,严格监督,防微杜渐,才能不断提高家人的道德水准和法纪观念,自觉做到合理合法做事。

建规立矩传家风。好家风不仅靠言传身教,还要靠规矩约束。领导干部要注重收集古往今来好的家训家规家诫,结合法律法规,制定个性化家规家训家诫,定期组织家庭成员学家规、立家训,确保好家风人人敬畏、个个遵守。古时有《颜氏家训》、《包拯家训》、《曾国藩家书》,代代相传,彪炳后世;建国后有毛泽东待亲“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属徇私情,念旧但不为故旧谋私利,济亲但不为亲情去撑腰),周恩来制定“十条家规”严格要求亲属,刘少奇“约法三章”规范亲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行为,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长达26年的李先念始终不许孩子们经商;当代有焦裕禄、郑培民、孔繁森、杨善洲、谷文昌等优秀人民公仆都有严格的家规家诫。这些良好家风的传承与弘扬,不仅泽及子孙,而且促进了党员干部爱国爱党、爱民爱家,带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猜你喜欢

家规家训家风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勤劳节俭传家风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鸭子的家规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家规我来说
家风伴我成长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家训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