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教员在规范化教学管理中角色的思考
2016-03-19胡裕龙周立清
胡裕龙,周立清
(海军工程大学 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3)
·学校治理·
军校教员在规范化教学管理中角色的思考
胡裕龙,周立清
(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3)
摘要:教学规范化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教员在规范化管理中的角色目前还存在界定并不清楚的问题。本文围绕规范化教学管理中教员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教员不应是教学规范化管理中的被管理者,应成为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受益者;应充分调动教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工作的管理真正有序规范地进行。
关键词: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员角色
军事院校担负着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事人才的重任,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形成,对军事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是对于高校在教学工作过程以及教学步骤的管理,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以及措施对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师、课程、学生以及形式方法和实施手段的协调组织和监控管理[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达到既要能打赢信息化战争,又要能完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人才培养要求,近年来我校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获得了良好效果。在规范化管理中,各级对规章制度的完善、执行都非常重视,但对教员在规范化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则存在界定并不清楚的问题。教员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规范化管理是否就是捆住教员的手脚,来规范教员的教学行为,或来束缚教员的教学行为呢?在教学规范化管理中必须回答、解决好这个问题,否则将严重影响教员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也难以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一、教学过程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定位
教学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的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院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教学工作受着环境、条件、思想、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对教学过程中有关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学的计划、有效的组织、合理的调度、全面的监控,尤其是如何对常规的教学工作进行的有效管理,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是现代大学教学管理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常规的教学管理一般是指教员教学、学生学习、教职员工服务于教学和学校领导对教学实施管理等诸方面的规章制度。这其中与教员有直接关系的就是教学环节,也是教学管理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员知识结构转化为学员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员要完成这样的“转化”,必须从教员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课程标准的制定、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辅导、考核等环节上入手,这些环节的工作好坏都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搞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管理,提高教学过程的管理水平。规范化教学是我国大学教育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形成的、目前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对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化通常被认为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础工作。在教学规范化管理中,与教员有关的是教学的规范化。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教员对教学的规范化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我校自2008年参加教学评估以来,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日益加强,以严格规范教学工作。通过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健全了教研室的教学档案,规范了教学资料、教学工作的管理,规范了新教员业务能力培养及训练、教员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及管理、课程考核中的行为,同时大学各级也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监管,在教学计划的执行、课堂秩序、课程考核方面有了明显改善、提高。但这些管理有一核心问题,在许多教员的心里是有疑问的,即目前这些规范化管理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教员在其中能获得什么益处?根据本人的体会,产生这种疑问有以下原因:(1)规范化管理后的教学质量有没有提高?(2)哪些教学环节需要这种规范化的管理?还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需要这样规范?(3)规范化是方便教学工作,还是方便管理机关的工作?正是由于存在这些疑问、怀疑,使教员感受到自己完全是规范化管理的被管理者,而不是管理者。这严重影响了教员教学规范化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甚至是应付性的被管理,没有让教员体会到这些管理带来的工作上的方便性、教学上的成就感,反而给基层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规范化管理的效果。
二、教学规范化和个性化的问题
在目前的规范化教学模式中,主要方式是制定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进行备课、课堂授课和课程考核,其中,大学各级对这些环节进行督查。在大学各级对教学工作督查和评价中,评价的标准和执行上,在规范化的理解上有所偏差,造成了检查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员“个性化”教学的矛盾,使教员在规范化管理中感觉处于被动的地位。
课程标准是教员上课的规范性文件,表面上看,上课内容、教学方式、考核都已在课程标准中“固化”。因此,出现了一些教学规范化与个性化的争论。主张教学个性化的认为: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思想、优异素质、杰出创造能力的人才,或者说,是为培养这样的人才做基础的思想开发与智能开发工作;那么教学内容的设定与发展,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变革,都应该有极大的自由度;即使是考试方式与试题形式的决定,也都应该根据学科内容,根据教与学的不同特征,由教员来自我设定[2]。提出教学个性化的人,主要是针对有些学科教学内容长期以来一成不变,致使教学目标与现代教育目标相悖相左。主张规范化的认为:教学规范化管理能避免教学要求不统一,教学质量有高低的现象,能避免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外部随机因素,如:教员的心境、职称的评定、家庭意外等个人情绪对教学的干扰,可使教员的教学有据可依,杜绝盲目教学、自流教学的现象,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3]。另外,教学规范化的提出,也可能与个别教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较低有关。以前曾出现过部分教员课堂教学照本宣科甚至念书的现象,有的甚至课上一半就让学生自习的现象。针对这部分人的问题,教学规范化管理是有效的整改措施。以上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站的角度、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不是工业化产品制造中的工艺规范,要对每个生产、检验的细节都规定得很具体、很清楚,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教学是专业,更是艺术,不能固化每个细节,也不可能固化每个细节。因此,教学的规范化更侧重于课堂管理(秩序、纪律)、课程考核的规范化,以及对教学主要内容、框架结构的要求和对教学方法的建议,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并达到教学目标。在完成主要教学内容的框架下,教员完全可以因材施教、发挥个性,教学方式、方法、技巧(如课堂互动)的使用上完全不受限制,完全是可以个性化的。而且,课程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随着技术、理念的发展是在不停地调整修正,可以根据培养的对象调整、修正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因此,规范化和个性化其实并不矛盾,规范化不等于不变,只是不能随意变,要按相应的要求变,在相应的框架内变。
然而,出现教学规范化与个性化的争论也是有现实原因的。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一些评价不合理的问题。如存在这样一些,如互动、课堂气氛之类要求。这些指标不易准确评价,难以把握。在有些人看来,上课不提问就没有互动,课堂应热热闹闹的,等等。另外,在现实的教学管理中,为便于评估或迎合上级检查,减轻管理的难度,对一些不需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形式严格的规范,还存在一些过于注重形式而效果无法评价的问题,如后面提到的教案问题。这些现象其实是对规范化管理理解、执行的偏差,却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教学规范化与个性化的争论主要还是源于规范化的范围界定不清楚,不该、不用甚至不能规范的地方也利用行政力量强行进行规范,限制教学中教员个性发挥,特别是使有些年轻教员不敢发挥,而对规范化管理产生误解。因此,在规范化教学管理中,要处理好教学规范化和个性化的问题,界定好规范管理的范围,让教员在教学中发挥个性,做到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就不管。
三、加强交流,达成共识,促进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人才的培养,教学管理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员素质。规范化是现代社会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现代社会管理形成的特征之一,它从一个方面说明社会管理由过去的官方意志、领导者个人意志决定的主观随意性管理向逐渐科学化的现代管理的转变[2]。因此,规范化的管理通常就被等同于“科学化”的管理。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涉及教员的环节有教员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课程标准的制定、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辅导、考核等环节。为了规范管理这些环节,大学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检查,教学的规范化程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这一系列规章制度下的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往往在一部分教员心里是打问号的:规范化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还是主要为迎合各种检查和评估?教员一般认为:教学管理的目的是搞好教学工作,一切与之无关的工作是多余的,只要有利于教学,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实际的教学管理与这种期待有明显差距,在有些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上,管理部门与教员、学校机关与上级机关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使有些规章制度自身存在许多不合理性,使教员在心理上没能真正接受教学的规范化。如:教案问题,大学规定了固定的形式,甚至对比手写教案和计算机打印教案的问题,课堂设计必须每次课填写,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其实一些教员多次向机关反映过问题,但机关只是做了规定。在这些问题上,机关与教员之间交流明显不足,也使一些教员消极对待,如出现检查用的教案一套,自己真正用的教案另一套;还有一些教授甚至不按机关要求,直接按自己的方法编写教案,检查时也无法追究。这样一来,大学进行的教案检查就不能真正起到规范化管理的作用了,同时这些都对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制度的执行带来不良的影响。其实,按机关的格式要求编写教案、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表并不需花很多时间,教员中出现抵触情绪和行为,直接表明了管理的不科学、不合理。如果大学在教学管理要求中改成教案的推荐形式,教员可能会更容易接受,因为编写教案并不是为了检查,而是为了教员自己用于课堂教学。
当前,教员与教学管理业务机关之间的交流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员对教学规范化管理的交流不够主动。由于对教学规范化有认识误区,认为规范化管理是对教员的职业精神的信心不足,规范化管理捆住了教员的手脚,束缚教员的教学行为,心理上有抵触情绪。再则,认为许多的规章制度的制定,领导意志、机关意志较浓,交流较少。机关的征求意见有时是走过场,有时是基层不愿提意见,或是提了意见,机关采纳的不多。正是存在这么一些现实的问题,影响到一些教员的积极性,对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
(2)机关对教学规范化管理的交流意愿不够强。在近年来的教学管理规范化中,机关的工作忙、压力大,日常事务性工作本来就很多,还要忙于执行上级机关、领导下达布置的各项事务,而教学规范化管理的上下交流需要进行良好的协调,以做到各方满意,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如需要协调教员与教学督导组之间的意见、教学督导组和分管教学领导的意见、教研室与机关、领导的意见、学校机关与上级机关的意见,等等。每个部门、个人都存在一定的思想和工作的惯性,这些协调工作的难度都不小,而且难以体现机关的业绩,影响了机关对教学规范化管理交流的主动性。
教学工作要良好有序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必须有教员的积极参与,领导、机关、教员之间能充分交流,达成共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在管理中充分调动教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让教员成为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受益者参与者,形成良性循环,完成好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工作。
(责任编辑:梁燕玲)
参考文献:
[1]徐林,沈峰满,胡忠武,等. 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运行管理规范化研究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4(12):178-180.
[2]郑爱莲,苏涵. 论教学规范化与个性化的冲突[J].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1):55-57.
[3]杨迺虹. 谈课程教学标准的建设[J]. 黑龙江高教研究,1987(3):49-53.
Thinking about the Role of Teacher in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of Teaching in Military Academy
HU Yu-long,ZHOU Li-qing
(College of Science,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Wuhan 430033,China)
Abstract: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of teaching is often considered the basic work to improve fully teaching in quality. However,there still exists the problem how to define adequately the role of teacher in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role of teacher in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teacher was not the target for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hould benefit by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of teaching.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eacher should be brought into play thoroughly,which could make really teaching to operate normatively and well-orderly.
Key Words:management of teaching;standardization;role of teacher
收稿日期:2015-12-18修稿日期:2016-01-05
作者简介:胡裕龙(1973-),男,浙江金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属腐蚀与防护。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3-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