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联动共生机制探究

2016-03-19

高教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制发展

赵 辉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联动共生机制探究

赵辉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摘要:目前,我国开始由生存型社会走向发展型社会,但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遇到了严峻挑战,各地区在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及人才结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程度等方面发展差距显著。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系列中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因其独有的特征和功能,在推动社会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社会;发展;机制

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一)理论基础

20世纪后期,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出现了著名的“拉美现象”“亚洲现象”“非洲现象”。拉美现象表现为社会严重两极分化;亚洲现象表现为东方的专制主义和高速发展的经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非洲现象表现为社会断裂性发展,形成现代都市社会和部落社会的严重冲突。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反思、批判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兴起了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思潮。

发展理论批判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强调的发展方式的惟一性,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应该重复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进入现代社会。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普遍遇到了多样性的问题,重复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成功进入现代化的国家却都是实行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如东亚的新加坡、韩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是与东亚文化背景紧密结合的。发展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观,主张从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转向寻找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到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到追求全面、协调的发展,从追求当前功利的发展到追求可持续发展,摆脱西方现代性的价值尺度,选择一条尊重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符合各自社会发展实际的发展方式和道路。

(二)现实依据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2010年GDP 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 年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我国开始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经济增长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但是,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遇到了严峻挑战:社会风险不断累积,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显现,如区域发展失衡问题、综合治理问题、公共安全问题、社会流动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社会诚信问题,等等。尤其是各地区发展差距显著,在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及人才结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程度等方面具有典型的区域差异特点。经济社会转型出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两个社会转型并存的局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路径各不相同。

我国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在低技术附加的制造业方面获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应该是全面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由速度向效益、由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由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由高资源消耗向低资源消耗转变,使经济发展质量达到更高的层次。西部地区因为还处在建设与发展并存的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该数量和质量并重、速度与效益统一、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逐步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虽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发展阶段不同,面对的目标任务也不同,但是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相同的问题: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环境恶化、社会两极分化加剧等问题,这些问题表面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质上是人才匮乏的后果。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 《2013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指出:技术技能人才的供求状况显示,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26、2.23和2.02。又如,2011年深圳技术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显示:技术技能人才总量缺口83万人,高技术技能人才缺口30万人;55%的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尤其是高技术技能人才紧缺。同样,重庆江津地区,据预测,到2015 年全区工业产值将达到 2000 亿元至 2500 亿元规模,大约聚集30万名产业工人,其中一般技术工人约为11万人,高级技工约为4万人。但是,在2009年江津地区仅有高级技工3000多人,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十分严重。

《欧洲七国第三级教育》提出:“传统的高等教育制度,既不能满足各方面差别不断增加的学生们的需要,也不能适应这些国家技术上较发达以及民主的欧洲社会中技术和资格极大多样化对教育的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将传统的高等教育改变成范围较广,具有多样化培养目标和水平的第三级教育体系。”世界各国都先后创办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构建系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如德国“双元制”(校企结合)、美国社区学院(开放式办学)、澳大利亚TAFE体系(终身化职业教育)、新加坡ITE(职业技能证书制度)以及日本“多层次办学体制”等。职业教育不但为各国社会特定行业提供了受过良好训练的技术技能人才,而且还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学习、适应新技术发展能力的工人,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从而推动各地区走一条从简约的经济发展到综合的社会发展,从追求功利性的发展到可持续发展,从被动依附性的发展到主动内源性的发展道路,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

二、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从系统论的视角看,现代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多个部分、按照特定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演化发展的整体,它在与其他事物和环境的相互联系中体现自己的属性、功能和价值。”职业教育和社会诸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生态关系,生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生态系统。在系统中,职业教育与周边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科学等要素以不同的路径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输送。社会资源以资金、设施、场地、师资、政策等方式输入职业教育机体,高校通过其生态功能对资源进行转化,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综合效益。从根本上看,教育生态系统就是由教育本体(体系)与其周围的多种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环境、心理环境等)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在“环境—体系”的关系中,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关系占主导地位,二者具有时空共轭特征,形成了合作共生的关系,即产业经济的结构和水平等为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标准等提供依据,职业教育则要满足产业经济对各种规格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人力资本论视角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成为焦点。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竞争力。比如,德国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一直把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澳大利亚认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与劳动力技能和生产能力紧密相关,国家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源开发。我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高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化、国际化水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社会的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劳动供给结构难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工荒”现象屡屡出现。另一方面,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结构性失业突出,大学生失业问题严重。人才类型结构决定着教育类型结构及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也就是说,现代经济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结构决定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在国民教育系列中建立相对独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事实证明,人力资本是当代经济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当代经济科技又有力地促进了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从职业教育论视角看,《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可见,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从宏观上看,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民生就业休戚相关,互动共生。社会性因素成为“体系空间”发展的根本动因,科技经济发展、政府宏观决策、行业企业参与、职教文化氛围等共同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背景下,“体系空间”建设发展进入新的层次和阶段,通过开发人力资本,输出合格人才,保持经济社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和畅通的社会阶层流动渠道,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公正。所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转型,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

三、现代职业教育区域化发展路径选择

(一)建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2011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在明确内涵的基础上,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显而易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国民教育系列中与普通教育一样,有其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是零乱的、不完整、不完善的。在纵向上“断头”、相互之间“断裂”,在横向上与普通教育“断绝”、与经济社会“断交”,这不仅严重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体系的构建,而且影响了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单纯、狭隘的理解职业教育,更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合作共生关系,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主体缺位、实施主体错位。因此,区域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必须确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现代性特征。同时,符合民族传统习惯,遵循民族性与世界性、现代性与传统性、时代性与历史性、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的普遍规律,走一条与世界职业教育“和而不同”的特色化发展道路,培养区域急需、实用、能干、具有就业优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良性循环的系统。

(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当代社会,高等教育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核心要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创新、社会管理等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个体社会阶层流动、获得职业声誉和提升社会地位创造条件。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可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不仅仅是需求驱动,而且受人的发展需要驱动,是人的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教育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不仅仅为人们提供就业、生存、生活的基本能力和基本需求,而且能够给予人们获得幸福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以及创造合理社会阶层流动的平台和通道,帮助社会底层的人们以及广大弱势群体提高社会地位、尊严和发展的机会。纵观世界各国,把以人为中心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摒弃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经济增长观,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成为国际社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三)顶层设计,规范管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监测与控制技术等跨学科思想与方法,触及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之间的关系重构和利益调整,以及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科学合理的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顺利运行的保证。当今世界上比较行之有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致有三类:一类是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建立的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一类是德国、瑞士等国家建立的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双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一类是日本实行的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职业教育体系与所在国家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看,三种职业教育体系都是本国各种制度、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产物。所以,在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必须立足本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框架,在国家整体框架下,依据区域经济社会以及文化传统,构建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开放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同时,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搭建起与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体系、组织管理体制、发展保障制度和质量监控机制等,形成纵向上的层次性、横向上的多样性、运转上的灵活性、内容上的合理性、评价上的开放性等特点。从而确立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实现职业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关注绿色经济发展需求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绿色经济是“通过减少环境污染和防止生态资源短缺,来改善人类生活、提高幸福度和达到社会平等的经济”。“绿色工作”是通过有关措施,减轻企业和经济部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据国际劳工组织(ILO)一项世界性的关于“绿色工作技能”的调查显示,目前传统行业内的很多技能在未来都将发生彻底的改变,广泛的替代技能即绿色技能,逐渐成为一种需求。像美国从绿色经济的视角提出,只有大力培养“绿领工人”,才能应对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将“能源可持续”等绿色发展概念贯穿“生涯与技术教育”。我国《“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指出,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加速突破,将推动世界进入绿色、清洁、低碳发展的新阶段。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应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承担起发展绿色经济的责任和义务,培养适应绿色经济需求的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主动适应绿色产业的需求,从而引领产业升级与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责任编辑:蒋国平)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Society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Symbiotic Exploration

ZHAO Hui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Nanning 530008,China)

Abstract:At present,our country started from the necessity of social to the development-oriented society,b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meeting the biggest challenge,various area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level,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alent structure,and degre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gap is obvious.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 national education series is a kind of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ype of education,because of its uniqu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regional social;development;mechanism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与现代社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2015A032)。

收稿日期:2016-01-12修稿日期:2016-01-30

作者简介:赵辉(1975- ),男,安徽泗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3-0054-03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机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