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系列研究之三
2016-03-19梁军,沈林
梁 军,沈 林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系列研究之三
梁军,沈林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全体民众而提出,其理论长远性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实用性之间存在冲突,理论凝练性与生活经验性之间存在隔阂,理论普遍性与生活情境性之间存在矛盾。这就要求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塑造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生活需求、认知图式、情感归宿方面的契合点,努力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氛围、途径以及内容的生活化,进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贴近大学生生活世界,最终引领大学生的生活实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困境;途径;大学生
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居所,只有将其落细、落小、落实,使其关注并嵌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真正被大学生认同、内化并践行。因此,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的现实困境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落细落小落实的现实困境
核心价值观具有理论的概括性与适用对象的普遍性等特点,对于社会阅历较浅的大学生而言,呈现出理论的抽象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隔阂。针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特别是推进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就必然会遇到诸多的困境。
1.理论长远性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实用性之间的冲突。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遵循的主流价值理念。同时,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是作为国家和社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提出的。这种目标指向是长远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及长期努力。这就表明核心价值观考虑长远,理论效应长期持续。基于认识论,“是否有用”是人民群众衡量事物的惯用标尺。核心价值观如果不能够直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发挥其作为主流价值观的调节及引领作用,就会导致价值的边缘化。因此,核心价值观是否能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效用则成为他们是否认同并践行的关键。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也导致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基于利益原则,大学生在价值选择时往往会优先考虑日常生活的实用性,这不利于以长远性为特征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国家、社会的各种宏伟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消解核心价值观理论的长远性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实用性之间的冲突,是“三落”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2.理论凝练性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性之间的隔阂。核心价值观由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思想构成,是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具体要求的高度凝练。然而,如此众多的内容凝练在12个词语当中,就体现出其理论的高度凝练性和抽象性。基于经验主义,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往往具有路径依赖,习惯以经验性感知作为认知图式,以模仿类比作为行为图式,以既定规范作为实践准绳,从而不愿对凝练与抽象的内容进行揣摩与思索。在这种情境下,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领域需要的也是简单、通俗、具体的话语和图式。只有结合日常生活的深刻思考,才能够真正理解并运用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意蕴。因此,破除核心价值观理论凝练性与日常生活经验性之间的隔阂,促使双方实现良性融合,是核心价值观“三落”工作需要突破的瓶颈。
3.理论普遍性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情境性之间的矛盾。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全体人民、长期坚持的价值理念,而非社会的某个阶层、某个群体、某段时期的价值理念。微观层面,核心价值观适用于所有年龄、不同职业的民众;宏观层面,核心价值观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进行了引导和规范。因此,核心价值观具有理论的普遍性。核心价值观虽然源于生活实践,但并非是生活实践中的直接及自发产物,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地存在与人们的生活实践之间的张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往往以琐碎的情境化事件而出现,语言、习惯、规则等等都是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的,情境性就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特点。这就导致大学生只会关注与自己日常生活有直接联系的事件,而对一些间接联系的实践表现淡漠。因此,化解理论普遍性与日常生活的情境性之间的矛盾,是推进核心价值观“三落”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工作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契合原则
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推进其“三落”工作,就需要塑造其与大学生生活需求、认知图式和情感归宿等方面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凝聚力与引导力。
1.塑造生活需求方面的契合点。任何价值理念都代表着某一群体的核心利益,那么,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人们的需求出发,才能避免陷入政治说教的窠臼之中。按实用主义理论,核心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关键就在于其能否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实际需要。为人所需的关键在于其能否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相契合。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就要直面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从需求角度出发,针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教育公平、优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把核心价值观阐释清楚。只有让广大学生认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是生活的需要,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根本利益的实现,它才可能永葆生命力。
2.塑造认知图式方面的契合点。正确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作用,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由于日常生活的认知图式具有简单直接、通俗易懂等特点,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要推进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就要塑造其与大学生认知图式方面的契合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范式和传播形式对抽象、概括的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把深邃的理论术语转换为通俗的大众话语,把高层次的基本原理转换为实用的生活道理,从而使大学生易于接受、欣然接受。只有让广大学生深刻领悟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意蕴,才能引导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3.塑造情感归宿方面的契合点。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除却理性的因素,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认同也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而情感来源于生活,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则需要塑造其与大学生情感归宿方面的契合点,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榜样、模范的示范作用,通过各类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的多渠道、全方位正面宣传,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正面情绪和情感认同,有效消除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推进产生的负面情感,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促进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路径探索
(一)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三落”,要将核心价值观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感认同和普通事件中,注重把抽象、隐性的价值意蕴转化为形象直观、真实感人的具体载体,做到氛围和途径的生活化,使核心价值观贴近生活、引领生活。
1.营造良好舆论,将“大社会”转化为“小舞台”。舆论是大多数人对于一个特定事件表达的观点及态度的集合体。社会舆论具有公开、指向、评价等静态特性以及灵敏、流动、惯性等动态特性,充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动。就高校而言,要推进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工作,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要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报刊等传统媒体的“正式”“规范”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的“快捷”“直观”等特色功能,通过融媒体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把核心价值观这种“大社会”的价值意蕴转化为校园里“小舞台”的价值表现,不断扩大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及覆盖面,使之成为大学生耳熟能详的基本常识。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学术界走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进而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舆论支撑。
2.加强学习引导,将“大主题”转化为“小人物”。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必须为人民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实现理论的价值和升华。学习是通过阅读、对话、研究、观察等获得知识的活动过程,以使个体得到持续变化。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使理论得到掌握、使情感得到改善与升华。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引导。可通过核心价值观进思政课堂,编撰校本核心价值观教材,开设国学必修课,邀请名家大家作专题报告,开展知识竞赛、辩论比赛、征文比赛、博文大赛、DV大赛等,强化对大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引导,从而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社会的“大主题”事件转化为普通大学生的“小人物”生活实践,使他们在主动学习、兴趣学习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从而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进而为之后的主动践行奠定思想基础。
3.树立典型示范,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榜样是一种理想人格,其力量是无穷的。推进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工作,要注重树立典型示范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开展“诚信友善榜样”“孝亲感恩标兵”“学习创新先锋”“公益慈善模范”等各种形式的评选活动,深入剖析身边人物生活事件的积极意蕴,从而把核心价值观的“大道理”转化为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现实“小故事”。通过在大学生身边树立各类榜样,进而渲染大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运用身边榜样人物的立场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进而指引、修正自己的日常行为。实际上,树立典型示范,就是为了促使大学生学习领会身边榜样的日常行为,从而使自己成为榜样人物的替身。
(二)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三落”,要将核心价值观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现实诉求和认知图式中,让核心价值观为人所懂、为人所需,做到内容的生活化,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注重实践培育,以“小善”弘扬价值观念。人的思想产生于劳动,即人的主观意识产生于人的实践行为。理论普遍性与日常生活情境性的特点,决定了 “三落”工作必须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注重在实践中培育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在践行“小善”中弘扬价值观念。这些实践就包括了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事件,大到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小到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在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等等。高校要注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包括“爱国知党”学习活动、“爱岗敬业”模拟就业活动、“敬老孝亲”主题感恩活动、“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认知、认同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2.融入生活方式,借“小事”体现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影响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决定着个体社会化的水平及方向,它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工作必须融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注重把经典的思想规范转化为现实生活的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引导大学生从学习观、消费观、交友观、爱情观、职业观等入手,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增强价值共识与日常生活方式的互动。只有通过“三落”,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件当中,才能真正被认同、内化。
3.变成行为准则,在“小处”形成价值影响。行为准则是个体行为所服从的约束条件,一般包括“应该型”与“不能型”两类。要使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就必然要使之变成他们的行为准则。这就需要在“三落”工作中,引导大学生严格遵守社会规则及校纪校规,亦即在各级各类规则约束中,树立“法治”“规则”意识;认真做好现阶段的本职工作,亦即在学校及社会上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及技术技能过程中,体会“爱岗”“敬业”“责任”的积极意义;充分兼顾他人利益,亦即在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弘扬“诚信”“友善”等。通过将其转化为行为准则,在生活的“小处”形成价值影响,从而真正使核心价值观固化为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当一种价值观念无法融入生活实践,它也就必将远离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高校在推进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工作时,必然要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解决理论长远性与生活实用性之间的冲突、破除理论凝练性与生活经验性之间的隔阂、化解理论普遍性与生活情境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塑造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生活需求、认知图式、情感归宿方面的契合点,努力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氛围、途径以及内容的生活化,进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贴近、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最终引领大学生的生活实践。
(责任编辑:蒋国平)
An Effective Way to Implemen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The Third of Serie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ANG Jun, SHEN Li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Socialist core values put forward based on all the people, so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the long-term of the theory and the daily life practicality of students,Theory condensed inter- life of empirical also exists gap.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life situations of universality else. Then it requires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guidance , shaping the core values mix with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life, with the cognitive schemata, and the meeting point of the emotional, efforts to promote the core values of the atmosphere, ways and content of life, and the make the core values press close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life, and ultimately have activity to the society.
Key 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fall fine, small drop and implement;dilemma;approach;college students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重点课题“‘内化与外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研究与实践”(2014MS2015);江西省赣州市2015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5079)。
收稿日期:2015-12-13修稿日期:2016-01-14
作者简介:梁军(1969—),男,广东高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3-0003-03
·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